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延安警队李应军简历_《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08 19:03

  本文关键词:抗敌演剧队与延安戏剧运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师范大学》 2012年

西北战地服务团研究

张静岩  

【摘要】: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成立的第一个综合性文艺团体,1937年起在延安成立至1944年解体后并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其存在的六七年间,先后分两个阶段活动在晋察冀边区。第一阶段由著名作家丁玲领导,1937年8月起赴山西前线至1938年八月返回延安。第二阶段由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周巍峙领导,1938年秋再赴晋察冀边区至1944年4月完成抗战宣传任务返回延安。在晋察冀边区的部队和农村,,西战团用戏剧、音乐、文学、美术等多种文艺形式展开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为地方培养了数百名文艺骨干,是敌后文艺运动和中国解放区戏剧史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将从“西战团”的成立和发展、主要成员、创作和移植剧作分析这三方面着手进行尽可能详细和深入的研究。第一章内容主要叙述西北战地服务团的成立与发展,以西北战地服务团在晋察冀边区活动的两个不同阶段为分界线将其发展划分为发展期和鼎盛期,并对西北战地服务团这两个阶段的主要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鉴于西北战地服务团先后在边区活动的主要领导人不同,本文的第二章内容针对两个主要负责人著名作家丁玲和著名音乐家周巍峙分别做了介绍,主要对他们在西战团的活动和主要戏剧创作给予了关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重点对西北战地服务团在晋察冀边区以及在延安等地创作和移植的戏剧作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解放区戏剧普遍具有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并对西北战地服务团敌后宣传活动的成效和原因进行了探索。 西北战地服务团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敌演剧活动的实体,其演出和创作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当时救亡图存的宣传活动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力图通过对相关文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来还原一个抗战文艺团体的面貌,并对其创作和演出作品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以求为解放区文学艺术或者抗战剧团的的研究做一点补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8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全红;;丁玲延安时期创作转向的多维原因[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赵有福,田根生;晋察冀边区的抗战文化[J];北京党史;2005年05期

3 何云贵,马韵梅;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运动概观[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4 邹言九;;丁玲戏剧的叙事话语浅析[J];船山学刊;2006年03期

5 陈厚诚;邵子南与《白毛女》[J];当代文坛;1985年06期

6 肖云儒;;“西战团”在西安——丁玲访问记[J];陕西戏剧;1980年06期

7 雷震中;易俗社与党组织的早期联系[J];当代戏剧;1987年06期

8 齐荣晋;;周巍峙:英雄史诗 壮歌人生[J];党史文汇;2008年04期

9 袁桂海;;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文艺宣传——以西北战地服务团为考察中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2期

10 贾冀川;解放区戏剧艺术得失谈[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则振;论抗战时期延安的文化整合[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张艺芬;沉浮于文学与政治的夹缝之间[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小飞;丁玲与延安文艺运动[D];延安大学;2008年

4 吴双芹;抗敌演剧队与延安戏剧运动[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蓉;比较视野中的1930-1940年代中国话剧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研究的环境考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黄丽;;何处是归鸿——浅析丁玲早期作品中女性的出路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郑晓宁;;丁玲解放区创作中的妇女解放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王萍;;丁玲:飞蛾扑火的悲剧命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华全红;;《北斗》与丁玲20世纪30年代文学创作转型[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王利丽;乡村精神:解放区小说的民族品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金俊荣;;自我的挣扎和救赎的无奈——丁玲小说《新的信念》解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崔石岗;抗战文艺运动中的一面旗帜——国统区高尔基纪念活动及其意义述略[J];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10 张丽燕;王晋华;;心灵的初次远航——评丁玲《沙菲女士日记》与伍尔夫《远航》[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建生;;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当代启示意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2 杨建生;;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当代启示意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3 张志永;;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战初探[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4 高浦棠;;延安文艺座谈会讨论议题形成过程考察[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5 李仲明;杨婉蓉;;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京剧发展的现代化因素——以延安地区为中心[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黄卫星;;毛泽东延安时期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6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4 吴国如;超越他者,成为主体[D];河南大学;2011年

5 罗四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建构与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7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员怒华;“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2 向静;抗战新闻漫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宁宇;《晋察冀日报》报告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游云琳;萧军解放区时期文艺观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俞晓娟;沦落与改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璟辉;认同与皈依[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师林;歌剧《白毛女》在东北解放区的传播[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婧杰;抗战时期解放区文化人眼中的农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云;革命叙事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秦法明;统一与碰撞[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爱莲;;中国早期话剧移植的间接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肖振宇;;论东北解放区与延安解放区“秧歌剧”之异同[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3 张龙;易卜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陈艳;寻求真实的存在——论曹禺早期戏剧的文化价值内涵[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王瑞;从延安文艺新潮的勃兴到《讲话》的发表——解放区个性启蒙主义文艺思潮兴衰的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高飞;;20世纪40年代的文学大众化浅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7 谢丽;;延安解放区新秧歌兴盛缘由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王鸣剑;中国现代戏剧的黄金时代——抗战时期重庆的戏剧运动与创作[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9 何云贵,马韵梅;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运动概观[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10 荒煤;;一盏小小的煤油灯……[J];当代;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成洲;[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时学;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叶庄新;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玉琼;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诗性精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芳;论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启蒙主义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秀红;影响、借鉴与创新[D];延边大学;2005年

4 王丽丽;人的生存境遇及人性之思[D];西北大学;2007年

5 苗苗;土地革命时期音乐在我军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师伟伟;知识分子与延安文艺[D];延安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桂海;;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文艺宣传——以西北战地服务团为考察中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2期

2 ;省社联举办学术报告会 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J];社科纵横;1985年03期

3 袁锋 ,刘希敏;东北抗日联军与少数民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4 陈汝勤 ,蒋凤来;马庄中心幼儿园编演木偶戏,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5年11期

5 聂荣臻;;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J];军事历史;1985年02期

6 蒋晓钟;;安徽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J];安徽史学;1985年05期

7 伊言;;根浅枝瘦叶儿黄[J];电影艺术;1985年10期

8 田式祖;;陈独秀抗日主张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02期

9 阎国林;;核桃树下话人生[J];中国民兵;1986年04期

10 唐培吉;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J];社会科学;198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根;;抗日战争中的刘震将军[A];铁流 16——迎国庆 忆峥嵘岁月[C];2009年

2 ;积极动员各方力量 共建革命老区丰碑[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3 郑速燕;杨乃伦;;抗日战争中的湖北应城县汤池训练班[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4 戴水生;;沔阳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5 白元龙;;“鄂西会战”初探[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6 郑剑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附:本会第二届年会征文目录[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8 ;芮杏文同志的讲话[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9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并第二届年会大会程序[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10 夏征农;;牢记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教训[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纪念特刊[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杨云龙 执笔;[N];太原日报;2011年

2 张海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N];楚雄日报(汉);2005年

4 李鹏 严宇宏;[N];广西日报;2005年

5 陈天任 冯莉敏 戴笠熹 蔡浙生 戴国庆 李海;[N];江淮时报;2005年

6 许树侠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7 侯树栋 范震江;[N];人民日报;2005年

8 张学森;[N];人民日报;2005年

9 刘占祥;[N];四川日报;2005年

10 张居正 李芳;[N];云南政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璇;1937-1949年重庆城市建设与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3 肖雄;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艳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职干部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潘荣阳;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盐业经济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晶;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作用及领导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8 魏鹏;战争与环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1——1945)[D];苏州大学;2004年

10 薛念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15-1937)[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岩;西北战地服务团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于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艺社团及其音乐创作活动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10年

3 高阿妮;抗战时期陕西妇慰会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吕志鹏;抗战时期澳门经济发展与社会救亡运动[D];暨南大学;2004年

5 黄利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参政会提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汤慧珍;抗日战争时期鄂西后方国统区经济建设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小波;民间会道门与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河南会道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涛;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5年

9 张斌;论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及其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赵姝婕;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及特点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抗敌演剧队与延安戏剧运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4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