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俄亥俄贝克特_《蝴蝶君》中的元戏剧黄哲伦对《蝴蝶夫人》的颠覆

发布时间:2016-10-17 15:14

  本文关键词:贝克特的“元戏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厦门大学》 2009年

《蝴蝶君》中的元戏剧黄哲伦对《蝴蝶夫人》的颠覆

黄碧娥  

【摘要】: 黄哲伦被认为是当今美国最富才华的华裔美国剧作家之一。1988年,他凭借《蝴蝶君》,夺得了托尼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华裔剧作家。《蝴蝶君》融合了东西方事物以及元戏剧技巧。 元戏剧是关于戏剧的戏剧,由莱昂内尔·阿贝尔提出,理查德·霍恩比加以完善。霍恩比把元戏剧分为五类,即“戏中有戏”,“戏中的仪式”,“演中有演”,“文学和真实生活中的指称”以及“自我指称”。虽然这几个分类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常常相互融合。《蝴蝶君》中就有四种元戏剧融合其中,包括“戏中有戏”,“演中有演”,“文学和真实生活中的指称”和“自我指称”。元戏剧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能不时产生“疏远”和“陌生化”效果,帮助观众看到不同的戏剧层次。 本论文拟研究黄哲伦在《蝴蝶君》中运用的元戏剧技巧,探索黄哲伦如何成功打破对亚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略介绍黄哲伦和他的剧作《蝴蝶君》,并简要阐述元戏剧及其发展。第二章研究元戏剧技巧中的戏中有戏,探索剧作家在《蝴蝶君》中如何运用该技巧,呈现四重戏剧层次,不断地制造舞台幻觉进而又打破舞台幻觉。第三章重点关注元戏剧技巧中的演中有演。黄哲伦在《蝴蝶君》中通过该技巧创造性地塑造了戏剧人物,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第四章探讨真实生活和文学指称,揭开戏剧与真实生活指称以及文学指称《蝴蝶夫人》的关系。第五章讨论了承认观众与自我指称。前者将观众融入戏剧世界中,拉近戏剧与观众的距离;后者使观众与剧中人物以及戏剧本身疏离,产生陌生化效果,,以确保观众能够对该戏剧进行独立分析。论文得出这样的结论:黄哲伦巧妙地运用元戏剧技巧,颠覆了蝴蝶夫人的神话,打破对亚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呼吁东西方和平对话。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3
【目录】:

  • Abstract4-6
  • 摘要6-11
  • Introduction11-14
  • Chapter One David Henry Hwang and Metatheatre14-20
  • 1.1 David Henry Hwang and M.Butterfly14-16
  • 1.2 Metatheatre as a Theory16-20
  • Chapter Two The Play within the Play in M.Butterfly20-30
  • 2.1 The Framed and Inset Types of Play within the Play20-26
  • 2.2 The Self-Conscious Rehearsal and the Externalized Play within the Play26-27
  • 2.3 Stage Design and the Play within the Play27-30
  • Chapter Three Role-Playing within the Role in M.Butterfly30-40
  • 3.1 Role-Playing within the Role30-33
  • 3.2 V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Role-Playing within the Role33-37
  • 3.2.1 Gallimard's V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Role-Playing within the Role34-35
  • 3.2.2 Song's Voluntary Role-Playing within the Role35-37
  • 3.3 Costume and Role-Playing within the Role37-40
  • Chapter Four Real-Life and Literary Reference within the Play in M.Butterfly40-53
  • 4.1 Metadramatic Real-Life and Literary Reference within the Play40-42
  • 4.2 Metatheatrical Real-Life and Literary Reference in M.Butterfly42-53
  • 4.2.1 Metatheatrical Real-Life Reference in M.Butterfly42-45
  • 4.2.2 Metatheatrical Literary Reference in M.Butterfly45-53
  • Chapter Five Acknowledgement of the Audience and Self-Reference in M.Butterfly53-63
  • 5.1 Self-Reference and Acknowledgement of the Audience53-54
  • 5.2 Acknowledgement of the Audience in M.Butterfly54-56
  • 5.3 Self-Reference in M.Butterfly56-63
  • Conclusion63-65
  • Bibliography65-69
  • Acknowledgements6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文婷;解读黄哲伦三部戏剧作品的中国性重建[D];内蒙古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成洲;贝克特的“元戏剧”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3期

    2 丁文莉;;论黄哲伦在《蝴蝶君》中对东方主义的不完全解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益民;李文婕;;元戏剧理论面面观——从阿贝尔到哈林史密斯[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4期

    2 范煜辉;;第二代美国华裔文学与后殖民批评策略的失效——论黄哲伦的大众商业剧《蝴蝶君》[J];东方丛刊;2008年04期

    3 陈旭霞;;元杂剧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J];大舞台;2008年06期

    4 葛海燕;;试析《哈华萨号卧铺车厢》里的京剧元素[J];东岳论丛;2012年02期

    5 张金良;祁淑玲;;桑顿·怀尔德与中国戏曲——兼评《百老汇的中国题材与中国戏曲》[J];电影文学;2008年04期

    6 王志英;周鹤;;从《国王与我》到《安娜与国王》看翻拍片的得与失[J];电影文学;2012年01期

    7 王正胜;;解析对电影《蝴蝶君》的同性恋误解[J];电影评介;2009年02期

    8 苏水莲;;简析音乐剧巨作《悲惨世界》[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3期

    9 周云龙;;表演“中国”:美国舞台上的中国戏剧及其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朱骅;;1930年代前美国文学书写的“文化中国”[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2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源;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孙宗广;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D];苏州大学;2008年

    6 范煜辉;意识形态幻象的批判与超越[D];南开大学;2009年

    7 何丽丽;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骅;赛珍珠与何巴特的中美跨国写作[D];复旦大学;2010年

    9 江棘;1919-1937:海外推介与中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小龙;戏曲音乐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孔静芳;表征与文化身份:黄哲伦剧本《新移民》、《蝴蝶君》和《黄面孔》的符号学解读[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伟丽;从歌剧《图兰朵》到川剧《杜兰朵》的声乐文化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习;从毛虫到蝴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蒋秀云;中国古典戏剧在20世纪英国的传播与接受[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严文洁;民族传统舞蹈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徐蔚;跨越性别的艺术创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卢婧洁;论赵健秀作品中对华裔男性刻板形象的解构与华裔男性主体意识的重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贾喜锋;解读荒诞剧《等待戈多》: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龚培蓓;幻觉中的幻觉[D];苏州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迎雪;;“模范族裔”的困惑——当代美国华人青少年处境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一川;文化虚根时段的想象性认同——金庸的现代性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3 朱全红;;论美国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J];学海;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静;文化探寻与文化超越[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谭亚芳;“蝴蝶”之死[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梅;[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子;;柳红玲 中国“蝴蝶夫人”[J];中华儿女;2010年24期

    2 明晶;万秀增;;重新解读黄哲伦的《蝴蝶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储劲松;;谁是谁的蝴蝶夫人[J];汽车生活;2010年09期

    4 赵世民;让普契尼穿上和服——评小泽征尔、浅利庆太的《蝴蝶夫人》[J];音乐爱好者;2002年12期

    5 李增勇;;传销女王何跃兰折“翅”记[J];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09年07期

    6 沈振翮;歌坛新星刘维维[J];中国戏剧;1988年05期

    7 李丹丹;;支声织体在歌剧《蝴蝶夫人》中的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康卉;;飞不过沧海的蝴蝶——浅谈《蝴蝶夫人》和《蝴蝶君》[J];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年02期

    9 宋丽娟;;感悟“蝴蝶”——有感于《蝴蝶夫人》[J];戏剧文学;2003年07期

    10 余凤高;普契尼的《蝴蝶夫人》[J];音乐爱好者;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进德;张扬;;试论《金瓶梅》对颂“情”传统的颠覆[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2 周越;赵明;;颠覆与继承——探求中国动画的创作与发展道路[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路易;[N];重庆商报;2000年

    2 景作人;[N];音乐周报;2002年

    3 戴定澄;[N];音乐周报;2005年

    4 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石;[N];中国经营报;2001年

    5 记者郑建东;[N];人民日报;2002年

    6 肖宽;[N];中国贸易报;2001年

    7 记者 郑建东;[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余凤高;[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0 王效民;[N];中国保险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晓霞;颠覆与顺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倪稼民;颠覆·建构·话语失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谌晓明;符指、播散与颠覆:福克纳的“斯诺普斯三部曲”之解构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曾雪梅;论安吉拉·卡特的小说对现实和主体性的颠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范煜辉;意识形态幻象的批判与超越[D];南开大学;2009年

    6 俞建村;跨文化视阈下的理查·谢克纳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碧娥;《蝴蝶君》中的元戏剧黄哲伦对《蝴蝶夫人》的颠覆[D];厦门大学;2009年

    2 卢俊;解构“蝴蝶夫人”:论黄哲伦的文化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晓虹;试论《蝴蝶君》的戏剧语境[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永清;《甘加丁之路》中男性的呐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会;论中国新感觉派的颠覆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章二文;从异化到和谐[D];安徽大学;2007年

    7 李倩;《宠儿》中男性权威的颠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魏晓巍;《藻海无边》的后殖民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莉;一个女恶魔的成长[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于蕾;女性意识对父权制的颠覆[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贝克特的“元戏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2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1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