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1 16:00

  本文关键词:中西文化下的曹禺戏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疆师范大学》 2014年

中西文化下的曹禺戏剧研究

肖仲华  

【摘要】:曹禺,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大师,他一生的创作不多,但以质量取胜。曹禺的成功源于他对人性的挖掘,对生活的把握,更源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优秀的戏剧家必定是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异域文化的吸收者,必定是一个善于从人性的角度理解文化、融合文化的人,是文化的探索者,也是新文化的创造者。由于家境良好,曹禺可以较早的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古籍和新文化的进步书刊,,并且可以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熏陶,因此,曹禺的剧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了西方戏剧的创作技巧,克服了前期话剧移植改编的缺点,构建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典范。 曹禺的剧作向我们展现出了丰富深刻的文化意蕴。曹禺在他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独特的人物形象。曹禺前期剧作从文化的角度挖掘人性,展现了人的生命欲望与伦理道德的冲突,向往返璞归真的生活,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同时,在面对剧中人各种不幸的命运时,表现出了作者的救赎、悲悯、博爱等宗教文化。但是,解放以后,由于文化环境的改变,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缺失,曹禺剧作发生了明显的审美转向。曹禺后期剧作的创作风格、审美品位与前期迥然不同,革命文化意蕴占据主导地位,曹禺后期剧作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阶级性,创作也由对人性的挖掘转为与当前政治紧密相连,艺术世界开始倾斜。 第一部分,引言。引言部分梳理了对曹禺的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曹禺戏剧创作的多元文化渊源。曹禺创作文化因素的主要来源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校园文化。 第三部分通过曹禺作品的文本解读,从不同文化视角分析作家剧作中的文化表征。 第四部分,由于文化环境的转变、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缺失,曹禺剧作发生了审美转向。 最后为结论。曹禺成功的关键在于他能够很好的融合中西方文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素梅,李曙豪;曹禺早期悲剧借鉴中的异质表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2 张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J];大众心理学;2011年02期

3 胡克俭;试论曹禺前期剧作的生命母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王丹莉;曹禺《雷雨》的基本叙述方式和叙述手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林婷;;“蛮性”退化与艺术的改道——论曹禺后期戏剧创作[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李莉;《原野》的文化解读[J];荆州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7 王俊虎;;“原始向往”与曹禺戏剧创作[J];兰州学刊;2007年02期

8 于凤艳;;人性的悲剧——也看曹禺笔下文明与人性的冲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程华;寻找缺失的精神世界——以曹禺戏剧中几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例[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原罪意识[J];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纪;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宗教观的价值取向[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2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张浩;;中国传统哲学视野下的莎士比亚戏剧主题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陈军;;论曹禺舞台实践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刘然;;自觉智慧的启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刘书芳;;乡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印记——以临沣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8 宋曲霞;;1948年前后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李伟民;《威尼斯商人》与莎士比亚的商业观——兼及谭霈生先生对《威》剧的论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张新光;;目前学术界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认识误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光;;东方和平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特质[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现代影响[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李向平;;私人信仰与中国宪政建设——从中国宗教—信仰间的供需关系谈起[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康怀远;;李白诗歌的征服精神[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鲍金;;消费文化的资本化及其后果——现代消费文化的资本控制逻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杨爱芹;;天津报刊与曹禺早期媒体形象[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10 区鉷;李子丹;;泰德·休斯诗歌中的道家思想倾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9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与《雷雨》悲剧观之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赖丽君;小学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自我建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若丰;高中语文教材相同篇目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傅学敏;曹禺剧作诗化特征的流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宋剑华;论曹禺的情感生活与其作品的对映关系[J];河北学刊;1996年03期

3 楚白純;呂熒在“曹禺的道路”一文中的反動論點[J];剧本;1955年12期

4 宋剑华;;失去理智的疯狂:《原野》新论[J];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04期

5 宋剑华;;试论《雷雨》的基督教色彩[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01期

6 陈思和;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几点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振林;曹禺戏剧的文化命运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J];四川戏剧;2000年02期

2 高玉;曹禺戏剧精神新论──读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陈彦;做一个忠诚的守望者──在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J];当代戏剧;2001年01期

4 石明圆;曹禺戏剧中“疯子”群像及其原型流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刘家思;强力 个性 民族化——论曹禺戏剧中英雄原型表述的三个特征[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6 程华;寻找缺失的精神世界——以曹禺戏剧中几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例[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7 吕冰心;“曹禺模式”的先天缺陷——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J];邯郸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8 吕双燕;人格与命运——曹禺戏剧人物心理分析[J];齐鲁艺苑;2004年04期

9 张耀杰,晓曦;曹禺戏剧中的宗教文化[J];艺术百家;2005年04期

10 宋宝珍;残酷:曹禺戏剧的现代解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焦雯;[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杨晓龙;[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记者 李勇;[N];人民日报;2000年

4 记者 李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5 郝萌;[N];光明日报;2007年

6 黄成专;[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杨雪英;[N];中国艺术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施晨露;[N];解放日报;2014年

9 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 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所教授 蔡欣欣;[N];中国文化报;2014年

10 记者 赵春强;[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宇宏;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司建国;认知隐喻、转喻维度的曹禺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微;论曹禺戏剧的成就[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陶荣;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内化控制初探[D];重庆大学;2010年

3 钟海林;曹禺戏剧主题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淑玲;曹禺戏剧美学思想的嬗变[D];郑州大学;2006年

5 黄翠;曹禺戏剧形象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罗文婷;论中国传统戏曲与曹禺戏剧创作[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颖;曹禺戏剧世界中女性的生存本相[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剑飞;碎片·宇宙·裂缝[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璐;论曹禺戏剧在中国的接受[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程;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文化下的曹禺戏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8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8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8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