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思想和面具语言_《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8 14:56

  本文关键词:戏剧舞台上的性别面具语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年

戏剧舞台上的性别面具语言

刘信义  

【摘要】:面具在不少国家的民俗、舞蹈、艺术中都有所呈现,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性别面具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出现在戏剧舞台上一直是公众们津津乐道的问题。这种“性别面具”戏剧表演不论是在西方的戏剧舞台上还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舞台中都有所存在,如中国明清时期流行的剧目《女驸马》、《木兰从军》、《梁山伯与祝英台》、《孟丽君》等女主人公均以男装的形象出场,在日本戏剧表演能乐中也有男扮女装的现象,而在印度的舞蹈剧以及梵剧中也同时存在女扮男装以及男扮女装的情况,又如西方莎士比亚《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中也有关于女扮男装的现象。在中西方戏剧舞台上性别表演上,戏剧演员通常采用戴面具的形式把原始的本来面目遮挡起来,并借助这一道具进行性别反串的表演。同时,戏剧演员也会依靠服饰、化妆,,或者戏剧表演的表情、手势、声音、动作及其它肢体语言把自己的演员性别覆盖,进而夸张凸显自己的戏剧舞台上的角色性别。总之,作为面具的一种,戏剧舞台表演上的性别面具能够把演员的性别本质遮盖,而且在遮盖的同时也必然会把另外的一些东西彰显表现出来,从而使观众能够透过这种戏剧表演的舞台面具,抓住戏剧背后的艺术审美,并带动社会化的集体狂欢。因此,本论文把戏剧中的“性别表演”和“面具”因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戏剧舞台上的性别面具语言进行研究,引出对戏剧性别表演本身审美,并阐述传统戏剧性别面具的表演对现代话剧“反串”表演的影响及发展,以期挖掘戏剧舞台上的性别面具表现出来的审美功能、价值,以及戏剧舞台上的性别面具表演对于戏剧研究的审美启示。 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首先,本文试通过对戏剧舞台上的性别面具语言进行研究,对戏剧舞台上的“性别面具”释义、表演溯源、理论溯源进行阐释,以期深层次挖掘戏剧舞台上“性别面具”表演的初衷。其次,本论文剖析了中西方戏剧舞台上“性别面具”表现形式及艺术审美,对“性别面具”表演中蕴含的美感进行阐释。最后,本文阐述现代戏剧舞台表演中的“性别面具”表演问题,以期补充理论界有关戏剧舞台上的性别面具语言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雨晨;;芳华独立李玉刚[J];北京纪事;2007年07期

2 李祥林;一种性别假面式文本的现代解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严泽胜;朱迪·巴特勒:欲望、身体、性别表演[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4期

4 高原;戏剧中的男扮女装和女扮男装现象[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3期

5 李锐华;;从“反串艺术”解析当前我国文化生活现象[J];当代小说(下);2010年10期

6 卡洛·马丁,舒畅;全球语境中的戏剧、舞蹈和性别[J];戏剧艺术;2000年01期

7 厉震林;论戏剧起源的性别主题[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陈均;;“男旦”与“女同”:戏曲文化新的生态[J];粤海风;2010年05期

9 魏云杉;;戏剧假面:固态面具与软性脸谱的同源和分流[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刘晓萍;;性别政治及其表征: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学谱系[J];艺苑;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邵子华;;论戏剧冲突与人生双极性的同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刘铭;;《林兰香》的成书年代考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陈建新;;李白艺术与人生的“现代性”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杨鉴生;王芳;;刘履对谢灵运诗歌的接受与评价[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房正;;写意与表现——浅谈中西艺术的精神内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延霖;;论西域散曲家作品的喜剧色彩[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2 纪广;;中国古代舞蹈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李真玉;;试析南阳汉画中的巫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真玉;;论汉画中的升仙巫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坚赞才旦;岳小国;;论三岩藏族的壁葬及其社会控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孙芳;;村落仪式中的求吉——以济南市历城区黄巢村为例[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润森;;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9 雷龙乾;;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哲学危机[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徐学;;张爱玲的喜剧性与现代性——以其散文为例[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7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正东;中国摔跤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友东;;《蝴蝶君》中全景敞视监狱意象[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2 武文琼;;试析莎士比亚对女性的认识[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1期

3 陆薇;模拟、含混与杂糅——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后殖民解读[J];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4 王阿芳;宁平;;莎士比亚笔下女性疯癫之新解[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梁巧娜;试论莎士比亚喜剧女性的审美特征[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6 周华斌;巫傩面具与戏曲脸谱──兼论中国戏曲脸谱之发生[J];民族艺术;1994年04期

7 吴少花;试论莎士比亚早期喜剧的女性形象[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8 张薇;;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女性的古希腊原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郎琴芳;;反抗父权制——莎士比亚三大爱情悲剧中女主角的女权主义诠释[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龚和德;;越剧演剧风格的重新建构[J];戏剧艺术;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槟;写学生戏是一种挑战[J];大舞台;2002年06期

2 王应喜;浅谈戏剧舞台上的“破台”[J];当代戏剧;2004年01期

3 ;江城十月秋更艳——省市戏剧舞台看点[J];戏剧之家;2005年05期

4 郑岩松;;一个有限而无限的空间——谈戏剧舞台的时空观与模糊概念[J];双语学习;2007年12期

5 ;在戏剧舞台上奏响主旋律 用优秀作品鼓舞广大观众[J];中国戏剧;1994年03期

6 廖奔;当代戏剧舞台形式变化的内在基因[J];戏剧;1996年04期

7 蔡体良;戏剧舞台改革的新风景[J];瞭望新闻周刊;1999年37期

8 押沙龙在1966;;快去看看,很有名气的哦 谈上海戏剧舞台上的改编作品[J];上海戏剧;2014年05期

9 蓝凡;风云际会的近代上海戏剧舞台[J];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10 俞健;日本的传统戏剧舞台[J];艺术科技;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默然;;孜孜以求 不断创新[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杨恩生;;扇子上的戏[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3 王绍军;;塑造戏剧舞台上的契诃夫形象[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任晶晶;[N];文艺报;2010年

2 胡薇;[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鸿爪;[N];中国电影报;2012年

4 郑友消;[N];中国档案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陈茁;[N];河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蕾 通讯员 梁美辰;[N];光明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郁鑫鹏 实习生 钟明芳 熊颖琛;[N];江西日报;2011年

8 胡薇;[N];文艺报;2013年

9 谢晓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任忆;[N];人民政协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研;论样板戏作为艺术存在的“合理内涵”形成的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信义;戏剧舞台上的性别面具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3 徐肖锋;用幻觉表现真实[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

相关作者

>徐肖锋 >马研

>刘信义

思想和面具语言_《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戏剧舞台上的性别面具语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6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6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