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解析

发布时间:2016-12-22 06:17

  本文关键词: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2年

《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解析

刘丹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是奥尼尔艺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奥尼尔一生都在探索,他从不满足于悲剧事件现象层面的分析,而是努力寻找存在于事件背后的根源。身为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总是以一种超然的,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的同胞及其所面临的社会和人生问题。该作品中的悲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体现了一种尼采所推崇的人生的悲剧美。这种悲剧美以希腊艺术中的酒神戴奥尼索斯的形象为原型,代表生命意志的力量与冲动。同时奥尼尔还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痛苦、迷惘和孤独的心态,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论文从奥尼尔的思想基础—尼采哲学中的悲剧思想和反清教主义思想出发,详细地论述作品的悲剧色彩,旨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挖掘戏剧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首先介绍《榆树下的欲望》这部剧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阐述了论文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二部分是正文,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详细阐述了撰写论文用到的奥尼尔的思想基础—尼采哲学和反清教主义思想。这一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详细论述了尼采哲学中的悲剧思想。尼采对现代理性持批判态度,他认为理性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把流动的历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现实。同时尼采提出了著名的超人哲学,他认为超人具有不同于传统道德的一种全新道德,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第二节论述了清教主义思想的发展以及奥尼尔对清教主义思想的批判。清教主义所产生的束缚主要是压抑人性使社会异化。 第二章主要论述奥尼尔悲剧人生观形成的原因。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论述奥尼尔悲剧人生观形成的自身原因。家庭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动摇对奥尼尔的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他悲剧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父亲、母亲和哥哥是对奥尼尔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的不幸遭遇在奥尼尔的心灵中投下了深刻的阴影,进而影响到他的戏剧创作。第二节论述奥尼尔悲剧人生观形成的外部原因。深受叔本华哲学影响的尼采哲学也为奥尼尔的悲剧创作意识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通过他们的性格分析剧中悲剧产生的根源。卡勃特自私残忍,一生都在逼迫家人和自己一起在农庄上辛苦耕耘,他的清教主义思想在压抑了自己本性的同时也使他的家人处于长期的压抑生活中。在与世俗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的斗争中,他注定以失败的命运告终,但这恰好显现了人物的悲剧色彩。伊本这个角色有着鲜明的爱与恨,他的性格充分体现出人的本性,他性格中的矛盾面把他推向了悲剧的深渊。女主人公爱碧以其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勇敢追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尤金·奥尼尔刻画的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她对农场的强烈占有欲促使她做出了一系列偏离常规的行为,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毁灭。 第四章论述《榆树下的欲望》中悲剧的表现方法。这一章分为两节,论述奥尼尔在剧中大量运用的象征手法和夸张变形手法。在这部悲剧中,奥尼尔创造了许多意象,运用了象征手法反映了清教主义神话宗教传统。第二节同时论述剧中悲剧的主要线索—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冲突。尼采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谈到了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同时表示了他推崇酒神精神的主要观点。酒神的最终胜利是必然的,因为这是生活在清教思想枷锁下人们的呼声,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日神精神实际上就是清教主义的化身。全剧以酒神的悲壮胜利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在主人公的自我毁灭中,酒神这位狂放的叛逆者获得了重归原始自然的最大欢乐和超越悲剧的意义。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同时,强调了本文的写作目的与意义。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部作品给现实中面对各种艰难困苦的人们以强大的心理支撑,鼓励他们勇敢地接受命运,面对人生,打破固有的思维去挑战旧的思想体系。《榆树下的欲望》充分体现了奥尼尔尊重现实、热爱生活和敢于正视生活的创作态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菲;;从“内隐式”冲突解读《榆树下的欲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晓玲;《聊斋志异·细侯》中细侯杀子行为脞议——与苔丝、美狄亚仇杀行为比较互证[J];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2 陈建新;;李白艺术与人生的“现代性”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司红玉;孙继龙;;健身气功与“心性”之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钱继和;;拒斥颓废之音,弹拨生命之律——浅析尼采对瓦格纳音乐美学的颠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10 吴红敏;韩成友;;经典审美意象视角下的奥尼尔剧作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颜红菲;;莎士比亚悲剧的伦理冲突与审美现代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润森;;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雷龙乾;;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哲学危机[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杨捷;;悲剧性:悲剧教学中的一个审美原则——以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为个案[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俞兆平;;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孟强;;科学实践研究与能动存在论[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赵卫国;;人道主义的悲剧与悲剧性的人道主义——理解海德格尔纳粹事件的悲剧境域[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6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8 潘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宗教情怀与艺术魅力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慧君;论阿来长篇小说的悲剧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瑜;象征手法在《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运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刘永杰;;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中的《榆树下的欲望》[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叶青,黄文;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象征艺术手法探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姚佳根;;戏剧情境中冲突的戏剧性内涵简论[J];四川戏剧;2012年01期

5 郭艳颖;;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奥尼尔的悲剧思想[J];艺术广角;2009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昆;我国二、三十年代表现主义戏剧寻踪[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李万钧;郭沫若曹禺戏剧的外来影响及民族化的比较[J];福建学刊;1994年01期

3 傅鸿础;;奥尼尔与尼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4 陶鎔;郭沫若与尤金·奥尼尔[J];郭沫若学刊;1994年02期

5 吕长发;斯特林堡与表现主义戏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刘敏;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叙述方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洪深;欧尼尔与洪深——一度想象的对话[J];剧本;1984年11期

8 姜峰;现代戏剧中的表现主义精神探析[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孙苏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J];求是学刊;1991年05期

10 李艳霞;曹禺、奥尼尔与古希腊悲剧——《悲悼》和《雷雨》的比较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惠玲;拥抱狄奥尼索斯——论《送冰的人来了》的主题思想与尼采哲学对奥尼尔人生观的影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潘平微;奥尼尔《悲悼》三部曲的深层主题新探[J];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02期

3 李玮;读书十日余谈[J];广东艺术;1997年03期

4 全克林;论奥尼尔戏剧中的“情结”[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5 ;湖人战舰需要给养[J];当代体育;2001年30期

6 孟华;关于“乱伦”──再谈《榆树古宅》的改编[J];东方艺术;2001年03期

7 武跃速;论奥尼尔悲剧的终极追寻[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1期

8 苏煜;奥尼尔悲剧特色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孙宜学;论奥尼尔剧作的死亡悲剧意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松风寒;;克里斯·波什 烈焰奇侠[J];篮球俱乐部;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煜;;奥尼尔的悲剧意识探源[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Sugata Bose;;现代历史发展中的亚洲思维(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郭继德;;序[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叶庄新;;奥尼尔:现代人心灵的探索者——论奥尼尔的后期戏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尧;;论奥尼尔《诗人的气质》和《更庄严的大厦》中错位的拜伦式想象[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Marianne Bastid-Bruguiere;;晚清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之稳定性以及他们在21世纪的命运:对革命、改革和社会变迁的世纪性回顾(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7 余丽华;于瑞丽;;NBA2003-2004赛季姚明.奥尼尔攻防技术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Rallying Social Capital for Better Historic Preservation[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包立峰;;怨恨与爱:舍勒就基督教道德对尼采的误解[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兰英;;冀教版(7年级起始)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Lesson 30:Keep the Candle Burning![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渐渐;[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沈衍琪;[N];北京日报;2006年

3 卢铮;[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蒙动;[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胡羽;[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霞;[N];证券时报;2006年

7 南 画;[N];中国企业报;2004年

8 葛会忠;[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王蔚祺;[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王永强;[N];中国经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甲鲁海;尤金·奥尼尔欲望悲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赵丽娟;罗伯特·骚塞史诗中的二元对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姚晓鸣;从后殖民主义到世界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蔡玉侠;E.L.多克托罗历史小说中的去神话改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李霄垅;论唐.德里罗小说中的恐怖主义病理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傅筱娜;超验主义与二元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刘妍;文化与语言的跨界之旅:《庄子》英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卫岭;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周洁;安·达菲诗歌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解析[D];辽宁大学;2012年

2 夏海娟;追寻自由灵魂的重塑,挣脱宿命论的囚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晓;精神荒原与知识分子祛魅—生态批评视域中的《历史人物》[D];鲁东大学;2012年

4 刘今洋;《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否定思想[D];河南大学;2011年

5 丁平;从尼采哲学思想视角下研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榆树下的欲望》[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线宏力;《拍卖第四十九批》的对话性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1年

7 于海宁;人类不懈追求精神之隐喻[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薇;在荒谬世界中呼唤革命[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荆慧雅;[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杜英姿;重建女性与自然和男人的和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3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