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戏剧教育与戏剧专业发展的前途

发布时间:2016-12-23 03:26

  本文关键词:戏剧教育与戏剧专业发展的前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戏剧教育与戏剧专业发展的前途

戏剧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戏剧教育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而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条件下的戏剧团体越来越少,娱乐化的文化市场也吸纳不了庞大的戏剧专门人才的毕业生群体。戏剧教育应该走向“艺术戏剧教育”和“应用戏剧教育”并举的教育发展构思,开拓戏剧文化的“应用领域”和戏剧人才的“就业空间”。

——题记

戏剧教育与戏剧专业发展的前途

□ 吴  戈

一、中国内地的戏剧教育现状

戏剧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格局当中似乎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专门戏剧学院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等,培养的是戏剧专业文学、导演、表演、舞台美术各个方面的专业艺术人才。二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厦门大学戏剧研究所、武汉大学文学院戏剧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等,各综合大学因为教师队伍构成中有戏剧研究专家而招收的戏剧研究生的戏剧教育,这种戏剧教育培养的是戏剧历史、戏剧理论和戏剧文学研究人才,将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大多与剧场实践无关。三是原来戏剧文化传统深厚的各省、市、自治区成立的戏曲学校,有的在新的艺术教育形势下合并进入了专业戏剧艺术教育的单位,如上海戏曲学校并入上海戏剧学院,吉林戏曲学校并入了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有的就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云南省艺术学校原来的戏剧教育有话剧、滇剧、花灯等不同方向,现在变为云南省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后,仍然保留。四是一些私立学校的戏剧艺术教育,往往是专业戏剧院校退休的名教授受一些文化企业邀请主持办学,如曾经一度活跃过的东莞亚视演艺学院,还有名教授、名演员自己办的私立戏剧培训学校,如谭霈生、张仁里、吕丽萍等人各自在北京办的学校。五是综合大学文学院、外语学院开设的戏剧欣赏课、戏剧讲座课或课程内容当中的戏剧历史、戏剧文学、戏剧现象构成的戏剧艺术知识教育,这种教育,是人文素质的通识教育,与学生毕业后奔向“职场”的奋斗无直接关联。

从教学状况来看,分为西方戏剧和中国传统戏剧两大体系。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四个综合艺术院校的戏剧学院的教学体系,是以东、西方戏剧历史与理论、西方戏剧表、导演、美术为主的教学体系;中国戏曲学院及地方升格了的戏曲学校保持原来对中国传统戏剧和地方戏剧文化、技巧的教学、传承。私立学校主要是西方戏剧如话剧、音乐剧和电影电视相关知识、文化、技能的教学,而综合大学的非专业戏剧艺术教育则根据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往往是有什么样的教师、教师的专业特长是什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随机性比较大。像南京大学就以西方戏剧和现、当代中国话剧研究、教学见长,华东师范大学以古代中国戏剧文本研究见长。

二、戏剧教育现状的社会适应面分析在这样的戏剧艺术教育情况下,所培养的人才流向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在今天的经济腾飞时期,经济增长点、人民物质和文化要求日益增长与就业岗位的相互关系还远不平衡的条件下,学校的人才培养对应的社会发展状况与经济生活空间,格外需要分析研究。

第一类人是专业戏剧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从可以选择的职场来看,他们少量走向大学戏剧艺术教师岗位,大量则走向戏剧专业团体、文化管理单位及电影、电视媒体。

第二类人是戏校升格成的职业技术学院、私立戏剧艺术教育机构的毕业生和受教育者,他们实际上成为了中国大陆文化娱乐业、旅游文化项目、大众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众艺术迅猛发展条件下的基本人才资源。

第三类人是综合大学的戏剧文学历史和理论受教育者,无论是作为研究者培养,还是作为通识教育对象,综合大学所提供的不完全戏剧艺术文化的教育或欣赏,使这一类学生毕业后一般都不会走向戏剧艺术领域,而带着对戏剧艺术的部分了解和一定程度的欣赏能力流布到社会生活当中的任何可能的岗位。但是,他们的戏剧素养肯定对戏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一种潜在的有利因素。

在第一部分讲到的五种戏剧教育行为,培养的人才分为上述三大类。其实第三类人才和戏剧、电影、电视乃至广播等专业领域没有关系,只是第一、第二类人才作为职场特殊人才被培养,属于不同层次的人才,为较高专业水准和一般专业水准的戏剧艺术及其相关专业所需求。但是,如果说,刚刚改革开放、经济起飞的时候,戏剧艺术教育单位少,每年招生数量有限,戏剧团体多,戏剧文化活跃的话;那么,今天的现实情况有了很大改变。

首先是戏剧艺术教育单位增加了,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大学陆续程度不一地增加和开办了戏剧艺术专业;其次是接受戏剧艺术教育的人数增多了。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这样的老牌学校,原来是“精英教育”的模式,教职员工多,学生少,生师比几乎是1比2上下,现在,已经远非这样的从容境况。教学空间资源和教师资源的短缺、紧张,已经成为了明显的问题。在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毛入学率的总体要求之下,戏剧艺术教育

的规模急剧地扩大了。像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等专门学校每校每年的招生,动辄百余,合起来,就不是个小数了。加上各种艺术文化职业技术学院、私立戏剧艺术学校的招生,全国每年入学和毕业的戏剧艺术专业训练的学生,是个可观的数字。这些人,要进入或准备进入戏剧艺术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职场。再次是社会生活的政策性调整带来的戏剧艺术团体的减少。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确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对文化领域的影响,就是政府提出将文化艺术团体交给文化艺术市场,变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政府订单”为“市场订单”。这样做,的确开辟了一种“以文养文、因艺育艺”的有益探索,政府的确从这一领域的经济负担里获得了卸重减负效果。但是,负面的情况是,长期政府拨款的剧团,自己面对市场的时候,无论心理还是行动,都缺乏准备,变得张皇失措,束手无策。许多剧团就在这种张皇当中失去了存在的机会——被解散撤销或归并重组而消亡。各省从1985年到现在的20多年当中,全国剧团数量不断缩减。在这样的情况下,受戏剧艺术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毕业生越多,社会上存留的等待岗位和机会的“漂流一族”就会越多,一定时候越过水准线可能就会酿成社会问题。

我们必须认清这种社会现实:戏剧艺术教育机构在增多,戏剧专门人才的培养规模在增大,而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剧团急剧减少、娱乐业的岗位需求量也未必能够与戏剧艺术专业毕业的人才数量充分对接。那么,在戏剧艺术领域和相关行业对戏剧艺术专门人才的需求达到或基本达到“饱和”的条件下,戏剧教育还有前途吗?

三、拓宽戏剧教育的耕耘领域与远望戏剧文化“致用”前途

在今天的戏剧文化生态环境当中,剧团减少,毕业生增多,戏剧产品消费市场还在艰难地小范围形成,戏剧专业有没有发展前途?

关键是我们发展什么样的戏剧教育。如果说,从前我们的戏剧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与戏剧职场有关的人才,而时代变化又使得戏剧专业人才的专业岗位有一定程度的饱和的话,那么,戏剧教育要在将来相当一段时期内获得良好的发展势头,就不能不注意一个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问题。

怎样调整?笔者试从戏剧文化戏剧研究的一种动向显示的戏剧专业的改变,和戏剧


  本文关键词:戏剧教育与戏剧专业发展的前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4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c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