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中的意象处理

发布时间:2016-12-23 18:26

  本文关键词:论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0年

论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中的意象处理

李晓丽  

【摘要】: 以素体诗写就的莎士比亚戏剧,兼有戏剧和诗歌的双重性质。翻开莎士比亚的每一部剧作,意象比比皆是。这些数目庞杂、种类繁多的意象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智慧,增添了莎剧语言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传达了莎剧的主题与情感,同时也能激发起读者的无限联想与审美感受。因此,意象的处理,作为衡量莎剧译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因语言文化存在差异,意象的选取和内涵也会不同。莎士比亚时期的语言和文化,赋予了莎剧意象相对固定和独特的文化含义,同时也给莎剧意象的汉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而,鸿沟并非无法跨越。不同民族的思维除差异之外还具有相似之处。优秀的译者也可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达到传递莎剧意象的目的。 本文从朱生豪的译本中选取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四大悲剧的实例分析朱生豪提出的保持原作“神韵”的翻译原则、他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目的和他的诗学造诣对其翻译莎剧意象的影响。继而探讨了朱生豪在处理莎剧意象时所运用的四种方法:保留原文意象、改换原文意象、省略原文意象和扩增原文意象。 由于莎剧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审美内涵,译者对意象的处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的语读者能否获得与源语读者类似的审美感受。意象的内涵应尽量保留,但是为了避免误解,增加译文的可读性,译者也要针对具体的情况灵活采取适当的意象翻译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15.9
【目录】:

  • Abstract9-11
  • 摘要11-12
  • Introduction12-15
  • Chapter One Imagery and Shakespearean Plays15-34
  • 1.1 A brief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magery15-22
  • 1.1.1 Definition of image15-16
  • 1.1.2 The evolution of imagery in the Chinese context16-20
  • 1.1.3 A brief review of Western imagery theory20-22
  • 1.2 Images in Shakespearean plays22-34
  • 1.2.1 Images in Shakespeare's pl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criticism22-24
  • 1.2.2 Images in Shakespeare's Four Tragedies24-34
  • 1.2.2.1 Origins25-32
  • 1.2.2.2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32-34
  • Chapter Two Translatability of Shakespearean Imagery34-43
  • 2.1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34-35
  • 2.2 Feasibility of translating Shakespearean imagery35-37
  • 2.3 Restrictions of translating Shakespearean imagery37-42
  • 2.3.1 Linguistic restrictions37-38
  • 2.3.2 Cultural restrictions38-42
  • 2.4 Summary42-43
  • Chapter Three Introduction and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 in China43-60
  • 3.1 A brief review43-45
  • 3.2 Different styles of Shakespearean translation in China45-46
  • 3.3 Zhu Shenghao:his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translating Shakespearean imagery46-60
  • 3.3.1 Zhu Shenghao's translation principles48-50
  • 3.3.2 Zhu Shenghao's practice in translating Shakespearean imagery50-60
  • Chapter Four Zhu Shenghao's Measures of Handling Imagery in Shakespeare's Four Tragedies, a Case Study60-74
  • 4.1 Preserving the images61-66
  • 4.1.1 Literal translation61-64
  • 4.1.2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explication64-65
  • 4.1.3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65-66
  • 4.2 Substituting the images66-68
  • 4.3 Omitting the images68-70
  • 4.4 Amplifying the images70-73
  • 4.5 Summary73-74
  • Conclusion74-76
  • Bibliography76-79
  • Acknowledgements79-80
  • Appendix80-8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新荣;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莎剧言语反讽的汉译[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舰;向荣;;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特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2 苏福忠;说说朱生豪的翻译[J];读书;2004年05期

    3 李伟民;;论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张晶莹;;西方意象论的主要观点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涂淦和;莎士比亚的意象漫谈[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6 李伟民;中国莎士比亚翻译研究五十年[J];中国翻译;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海燕;;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月亮意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金雅;聂振斌;;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莫先武;;也谈朱光潜的“人生美学”——兼评《人生美学的创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王安原;吉哲民;;对译者角色——“隐身”的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陈宏斌;;文化翻译的策略——《儒林外史》英译本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玮;;文化生态平衡与适度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冯学琪;;译者情感对文学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殷相印;;论三一语言学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兼评王希杰的修辞观[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瑞;陈国华;;莎剧中称呼的翻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薛利芳;英语Irony和汉语反语的比较与翻译[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何毅;;反语的语用特征[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姜海清;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J];外语教学;1992年01期

    6 李海荣;;言语行为理论下的翻译等值[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李菁;;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聪;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哈姆莱特》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玲;莎士比亚戏剧隐喻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黄泽英;从接受理论看梁实秋的莎剧中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子哲;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中称呼语的翻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贺婷婷;莎士比亚戏剧中对白的动作性在中文翻译中的再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段芳芳;英语言语行为理论下的英谚汉译[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泉坤;对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独白的逆主流思索[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屠岸;英国文学中最大的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J];外国文学;1998年06期

    3 李伟民;;莎士比亚语言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2年04期

    4 刘炳善;从一个戏看莎翁全集的两种中译本[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5 朱宏达;;朱生豪的诗学研究和译莎实践[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6 贺祥麟;大量翻译外国诗剧为中文新诗应当缓行论[J];南方文坛;2001年06期

    7 胡泽刚;论莎剧歌词的翻译[J];外语研究;1992年03期

    8 李伟民;读孙大雨译《罕秣莱德》[J];外语研究;1996年02期

    9 蓝仁哲;从语境与语篇谈哈姆莱特独白“To be,or not to be”的理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李伟民;;梁实秋与莎士比亚[J];书城;1994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云雁;朱生豪译莎剧素体诗节律风格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桂荃;挖掘莎剧语言的深度 增强戏剧表演的力度[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2 蓝仁哲;莎剧的翻译:从散文体到诗体译本——兼评方平主编《新莎士比亚全集》[J];中国翻译;2003年03期

    3 郑华;莎翁故里看莎剧[J];国际人才交流;2003年02期

    4 袁铮;时代对莎剧本体的再塑[J];当代戏剧;1986年06期

    5 朱树;莎士比亚和新世纪的风暴[J];世界文化;1994年03期

    6 白明;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福建人艺第一次排演莎剧札记[J];福建艺术;1995年02期

    7 郝孚逸;莎剧语言非以“华丽”见长[J];了望;2000年35期

    8 孟宪强;一次承前启后的中国莎学盛会──“莎士比亚在中国演出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J];四川戏剧;1999年02期

    9 李为民;李蔚;;中国戏曲的莎剧演出与莎剧译本的矛盾冲突[J];中国戏剧;2006年11期

    10 杨世彭;香港话剧团的莎剧演出[J];戏剧艺术;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曹树钧;;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莎学事业的发展[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孙芳琴;;莎翁戏剧中颜色词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及其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美珍;;用声音塑造永恒——《永远与莎士比亚在一起》录制体会[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4 冯智强;;学者型翻译家梁实秋翻译思想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琳琳;;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浮云;[N];学习时报;2010年

    2 曹树钧;[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何其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实习记者 张蜀津;[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李景端;[N];人民日报;2000年

    6 金晓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元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王守仁;[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赵琨;[N];文艺报;2002年

    10 元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叶庄新;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白利兵;柯勒律治莎评的有机美学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7 姜洪伟;李健吾剧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8 温年芳;系统中的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辛雅敏;20世纪莎士比亚批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晶晶;莎剧“猥亵语”雅俗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牛冰冰;浪漫主义莎剧评论的一面旗帜[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乌依罕;莎剧的中国当代改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韦钰婷;莎剧中的否定意义及其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静嫔;认知隐喻视角下莎剧人体词的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黄莉萍;接受理论视角下莎剧比喻的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向心怡;认知隐喻视角下莎剧中的性语言及其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旖婧;框架理论下莎剧中多义词Blood的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陆茸;[D];安徽大学;2004年

    10 刘颂;从规范论看莎剧朱译本[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5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9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