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传统藏戏表现形态的宗教性与世俗性

发布时间:2016-12-27 07:37

  本文关键词:乡民与戏剧:西藏的阿吉拉姆及其艺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师范大学》 2002年

论传统藏戏表现形态的宗教性与世俗性

普布昌居  

【摘要】: 藏戏作为具有浓郁、独特的西藏民族风情与雪域风貌的少数民族戏剧系统,融汇了藏族古文化的精髓,在西藏的艺术舞台上长演不衰,深受藏族群众的喜爱。 随着“西藏热”的兴起,藏戏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中关于藏戏的表现形态的研究更是一个热点,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有3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①边多在《还藏戏的本来面目—试论藏戏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技特色》中提出的“藏戏的雏形—产生于公元8世纪的白面具藏戏”,,“它与宗教戏无关”。 ②曲六乙在《中国各民族傩戏—神秘与奇特的戏剧世界》中将藏戏视为“属于中国傩戏系统的戏剧品种。” ③刘志群在《西藏祭祀艺术》中提出的“白面具藏戏早期为亚傩戏,中期为傩戏,晚期为后傩戏。” 在学习上述论文的过程中,我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即藏戏是容宗教性与世俗性为一体的戏剧艺术。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的论述来论证这一论点: ①藏戏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②藏戏剧目在形式及内容上体现出的宗教性与世俗性。 ③藏戏孕育、成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融宗教性与世俗性为一体的社会现实。这些现象的存在为藏戏表现形态呈现出融宗教性与世俗性为一体的格局提供了“土壤”,使之成为可能。 本论文为藏戏表现形态的准确定位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同时也为藏戏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或思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J825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5-10
  • 一 藏戏的研究现状5
  • 二 关于藏戏表现形态的几种观点5-8
  • 三 藏戏的三大系统8-10
  • 第二章 藏戏表现形态的独特性10-43
  • 一 藏戏的起源及发展10-18
  • 二 藏戏表现形态的宗教性18-25
  • 三 藏戏表现形态的世俗性25-31
  • 四 藏戏表现形态中宗教性与世俗性的统一31-43
  • 第三章 藏戏表现形态独特性形成的原因43-53
  • 一 藏戏发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43
  • 二 藏传佛教中的神性与人性43-47
  • 三 政教合一的旧西藏政治体制47-48
  • 四 西藏传统文化圈48-49
  • 五 藏民族的民族意识49-53
  • 第四章 结语53-55
  • 注释55-56
  • 参考书目56-5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宜;;近十年以来国内藏戏研究述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锦峰;;试论藏传佛教寺院羌姆所蕴含的生态文化[J];中国音乐;2012年03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林;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解决方式[J];中国藏学;1999年04期

    2 刘志群;;藏戏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J];戏剧艺术;1982年03期

    3 边多;;还藏戏的本来面目——试论藏戏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J];艺研动态;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相理锋;;试论藏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2 韩小雁;;论青海藏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谐发展[J];攀登;2011年03期

    3 李宏斌;西部开发制度创新的文化底蕴及路径选择[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徐建群,杨维军;藏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艺术特色[J];社科纵横;2003年06期

    5 卢德生;论文化转型与藏区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4年02期

    6 刘志群;藏文化特性论探(下)[J];西藏艺术研究;2003年03期

    7 刘志群;阿旺;;《中国藏戏史》导言(下)[J];西藏艺术研究;2007年04期

    8 普布仓决;论藏戏表现形态的独特性[J];西藏研究;2004年01期

    9 李宜;;20世纪国内藏戏研究综述[J];西藏研究;2010年04期

    10 李宏斌;论西部贫困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志祥;藏族习惯法及其转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3 赵兴民;交融中的促新[D];西南大学;2007年

    4 龙藜;文化视野中的藏区小学与社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张硕勋;大众传播与黄河上游藏区社会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桑吉东智;乡民与戏剧:西藏的阿吉拉姆及其艺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窦存芳;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关系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斌;从神圣走向世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才让卓玛;果洛地区格萨尔剧文化概述[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周瑾;论藏区跳锅庄的社会功能[D];四川大学;2002年

    4 陈怡琳;藏戏近几十年来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陈乃华;略论热贡唐卡艺术的文化展演及对周围族群多元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胡萍;汉藏高中学生生物学习心理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7 万代吉;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法舞—羌姆[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8 葛琛;多元文化背景下藏区小学课程内容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书博;试论藏医学及其现代转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张雪冬;青海地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青海大学;201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真元;;明传奇《金丸记》与藏戏《苏吉尼玛》、《卓娃桑姆》之比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谢真元;;南戏《白兔记》与藏戏《朗萨雯蚌》主人公悲剧命运比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刘志群;;藏戏与汉族戏曲的比较研究[J];中国藏学;2006年01期

    4 黎羌;藏文佛学典籍与藏戏探源[J];佛学研究;2002年00期

    5 谢真元;;以善为美:藏、汉戏曲共同的审美理想[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春燕;;浅析川西康巴藏戏的审美意义[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张国龙;谢真元;;试论藏戏《文成公主》与元杂剧《汉宫秋》异质的文化心态[J];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01期

    8 康保成;羌姆角色扮演的象征意义及其与藏戏的关系[J];民族艺术;2003年04期

    9 邢莉;;藏戏与藏族的民间信仰[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曹娅丽;;青藏高原藏戏遗产及其特点——以青海藏戏为例[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福;藏传佛教“十善”中的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群 ,廖东凡;高原的艺术明珠重放光彩——记西藏首届业余藏戏会演[J];中国戏剧;1980年10期

    2 刘志群;论藏戏的民族形式和风格特色(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张庆有;甘南藏戏南木特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J];西藏艺术研究;1996年03期

    4 杨茂森;藏戏研究文献资料索引[J];西藏艺术研究;1999年02期

    5 付晋青;试论藏戏现代戏的创作特色 兼析藏戏现代戏《金色的黎明》[J];中国戏剧;2001年07期

    6 何玉人;藏戏剧作的审美风格[J];西藏艺术研究;2003年04期

    7 卢光;论卫藏地区藏戏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8 刘志群;一个藏戏系统和诸多剧种、流派——藏戏概观之一[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9 皮德义;面具藏戏进东瀛[J];瞭望;1986年51期

    10 扎西次仁;从京剧艺术节所想到的藏戏振兴问题[J];西藏艺术研究;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明;;喜马拉雅山林的历史回声——门巴族民间戏剧的考察与研究[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沈洋;陈永胜;;基督教信徒的宗教性:结构与测量[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江梅;;浅谈儒学的宗教性品格[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尚艳娜;陈永胜;;穆斯林中学生的宗教性:结构与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牟钟鉴;;试论民族的宗教性和宗教的民族性[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6 卓新平;;关于中国宗教现状及其发展的一些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李桂阁;;汉画石刻中所见宗教性因素试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力之;;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世俗性与超验性[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9 牟钟鉴;;民族问题与宗教政策[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10 彭国翔;;从西方儒学研究的新趋向前瞻21世纪的儒学[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巴次仁 王家全;[N];经济参考报;2004年

    2 小朱;[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谭斯颖 朱颖;[N];西藏日报;2003年

    4 降初娜姆 丁阿哥 本报记者 马楠;[N];凉山日报(汉);2010年

    5 张黎黎;[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德吉卓嘎 洛丹;[N];西藏日报;2003年

    7 色珍;[N];西藏日报;2004年

    8 张意轩;[N];西藏日报;2007年

    9 ;[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巴桑次仁;[N];西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李峰;乡村教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D];上海大学;2004年

    4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5 任茹文;世俗性与革命性的进退浮沉[D];苏州大学;2008年

    6 黄冬珍;《风》诗艺术特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筱芳;春秋宗教习俗[D];四川大学;2004年

    8 魏彩霞;全球化时代中的儒学创新[D];浙江大学;2003年

    9 邱月;都市文化语境下90年代都市小说的审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房伟;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布昌居;论传统藏戏表现形态的宗教性与世俗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怡琳;藏戏近几十年来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加拉;论藏戏—“阿吉拉姆”的起源及其艺术特征[D];西藏大学;2008年

    4 桑吉东智;论安多藏戏的发展状况与文化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郑丽;藏戏的法律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雷燕;藏族面具舞解析[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斌林;论“本土资源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雷若欣;试论从中古向近代转型期间的西欧修女院变革[D];四川大学;2004年

    9 刘珍珍;罗尼·泰勒的儒学宗教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张鹏;托马斯·阿诺德体育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乡民与戏剧:西藏的阿吉拉姆及其艺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7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7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e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