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喜剧剧场地铁_穿越前沿(外国戏剧卷)

发布时间:2016-12-27 10:00

  本文关键词:剧场性与新戏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前言

今年全国都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戏剧艺术》也迎来了三十周年的刊庆,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当年,正是在中央改革开放决策的激励下,在全国思想解放的热潮中,上海戏剧学院的学报应运而生,而且一问世就洛阳纸贵,一本难求。这么说一点都没有夸张,1978年是书店门外经常排起长队的年头。那时我还在江西,刚通过高考成为七七届大学生不久,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首次招收的研究生,急需相关参考书,打听到编剧理论权威顾仲彝先生的论著尚未成书,正在刚创刊的《戏剧艺术》连载。可是我在江西遍寻此刊而不得,直到接到通知回上海准备复试时,才在上戏图书馆里得以完整地借阅。可以说,我和《戏剧艺术》的第一次接触是从“苦苦追求”开始的,也正是它帮助我考取了上戏的研究生。毕业留校后我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在《戏剧艺术》编辑部当编辑,第一篇学术论文也是在《戏剧艺术》发表的,和不少该刊发表的论文一样,后来被多本中外论文集转载。三年后我去美国留学,又留下教了十年书,其问经常去几个名牌大学的图书馆,如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波士顿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都有大量中文藏书和期刊,而《戏剧艺术》都是那里唯一订阅的中文戏剧学术刊物,也是我跟踪国内戏剧研究动态的主要渠道。

内容概要

  当文字性的剧本、完整的情节、逻辑的语言都渐渐隐退,当代的外国戏剧正走向何方?国外的戏剧家和理论家们在作着怎样的探索?这本文集会给我们一个全面的回答。荒诞不经的情节尖锐地嘲讽着这个世界的荒谬,潜意识的爆发展示着社会对人的扭曲与压抑,空间的再造消弭了观演之间的距离,仪式性的场景呼唤着千百年的文化记忆,单纯的身体表现展示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抗,几乎静止的舞台令人摆脱被牵引的状态而走入自由想象的空间……这些正是当代外国戏剧界实践着和思考着的。让我们一起来理解和品味这些解构中的深刻、游戏中的严肃、实验中的批判、镜像中的现实。

作者简介

孙惠柱,1969年下乡,1977年考上大学,1981年上海戏剧学院硕士,1990年纽约大学博士。曾在北美四所大学教授世界戏剧及剧作、表演、人类表演学十年,任博士生导师和导演,1999年回国。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主任,《戏剧艺术》主编,纽约《戏剧评论》特约编辑,英国《戏剧及表演研究》顾问编委。剧作有《中国梦》、《挂在墙上的老B》、《明日就要出山》、《神仙与好女人》、越剧《心比天高》、京剧《王者俄狄》等,曾在中、美、日、新加坡、挪威等国演出。近著有《第四堵墙——戏剧的结构与解构》、《谁的蝴蝶夫人:戏剧冲突与文明冲突》等;一百三十余篇中英文论文发表于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曹路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艺术》副主编。著有《国外后现代戏剧》,译作有《环境戏剧》、《戏剧经验》,剧作有《庄周戏妻》、《谁杀了国王》、《九三年》、《尘埃落定》、《玉卿嫂》、《春琴传》、《弘一法师》等。虞又铭,文学博士,从事外国戏剧与中外比较文学研究。曾发表《T.S.艾略特与九叶诗人对“时间”的不同思考》、《文学告别存在——论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推进》等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戏剧结构的几种新形式剧场性与新戏剧去中心:观照当代世界戏剧潮流的一个视角与九个框架后现代主义戏剧导演理论迈向戏剧事件——符号学、解释学在欧洲戏剧研究中的影响戏剧:现实·象征·隐喻寻找和探讨戏剧中的节奏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表演者“即时戏剧”理论选译迈向一种戏剧中的互联文化主义理论奥古斯都·博奥论戏剧死亡戏剧宣言罗伯特·威尔逊和他的视象戏剧女性主义和戏剧特别地戏剧舞踏舞论现代都市空间结构中的戏剧性要素《或表演,或出局》导论:表演的挑战关于当代法国戏剧写作中的若干尝试样式与潮流:以色列戏剧与剧场(1948年以来)日本戏剧:本土发展与西方文化的影响印度现代戏剧的特征东南亚现代戏剧概述编后记

章节摘录

戏剧结构的几种新形式存在主义的人物荒诞派剧本结构的一个意味深长的特点在于对人物的处理,不仅仅在于他们行动中荒谬的成分,而且他们常常以存在主义的观点来指导人的行为。多数传统的哲学认为本质先于存在——那就是说,每一件事物的本质在他存在之前就有了。比如,苹果的本质在一个单个的苹果生长在树上之前就存在了。关于人的术语里,每个人的“自我”在他或她存在之前就有了。而另一方面,存在主义却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一个人在生活的进程中创造了他或她的自我。从无开始,人在采取行动与进行选择中发展了自我——一种本质。 当应用于戏剧时,存在主义建议在剧本开始前人物没有个人历史,没有背景;因此他们的行动没有特定的原因,这与很多传统性的戏剧实践是相反的。就以《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为例。我们知道在剧本中布兰奇来自南方贵族家庭的背景,有过几次和男人的不幸经历,并且在故乡失去了金钱与地位。这些情况解释了她到达新奥尔良与她的妹妹妹夫待在一起时如此绝望的原因。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缺乏人物传记和人的动机。我们对于他们的背景、他们的家庭生活、他们的职业一无所知。作为角色他们存在着,他们就是角色,但是没有什么解释。他们每天在十字路口见面为了等待戈多,然而他们来到这儿多久了,他们不在这里时是干什么的,留下一个谜。他们存在于眼前,存在于此时此地。这种不关心背景与动机的情况对结构也产生了后果。在荒诞派戏剧中我们看到的人物很少解释或甚至根本没有任何解释,我们只能在剧本的虚空或内涵中去捕捉人物,而这正是这些戏剧家们所要求的。对人物的过去没有先入之见,也不像《俄狄浦斯王》那样去解谜,这种结构不引导我们去寻找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面对一种当代生活的观点,一种存在主义的和荒谬的观点。

后记

《戏剧艺术》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学报,创刊于1978年。三十年来,《戏剧艺术》从未随波逐流降低自己的学术品位,始终以刊登学院教师和国内外学者的学术成果为己任,在中外戏剧史研究、戏剧美学研究、戏剧演出学研究等方面,发表了大量领先全国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戏剧学科建设作出卓越贡献。在创刊三十年之际,我们回眸审视一百四十多期杂志、数千篇学术论文时,为长期积累而成的这一学术库藏之丰富价值而惊喜不已。为了将本刊三十年以来理论成果作一次集中展示,编辑部提议选编出版这套文集——“戏剧艺术三十年丛书”。这一想法得到学院领导的支持。在具体选编过程中,编辑部同仁都十分认真,有时为了决定一篇论文的取舍,斟酌再三。需要向在本刊发表过论文的专家学者扣‘招呼的是,由于受篇幅限制,不少优秀的文章未能入选,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当然,由于时间尚嫌仓促,选编者水平有限,我们的选择也未必精当,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谅解。正当我们为这套文集寻找出版社的过程中,上海百家出版社社长梅雪林先生热情伸出相助之手。在学术著作出版发行低迷之际,梅先生的相助显得十分可贵,在此,我们向他表示衷心感谢!

编辑推荐

《穿越前沿:外国戏剧卷》由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喜剧剧场地铁_穿越前沿(外国戏剧卷)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穿越前沿(外国戏剧卷) PDF格式下载



  本文关键词:剧场性与新戏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8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f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