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9 17:35

  本文关键词:从甲午到戊戌:近代戏剧观念的萌芽与大众启蒙规划的出台——以傅兰雅、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年

传科学的传教士

龚昊  

【摘要】:约翰·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是19世纪来到中国的一名英国传教士。从1861年到1896年的35年间,傅兰雅将他在中国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传播和普及科学,对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以及后来中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傅兰雅做为一名传教士,却几乎没有从事过传福音的工作。但这并不代表他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或者对本职工作有所懈怠,而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传播科学是上帝赋予西方人的神圣使命。本文以承认傅兰雅传播科学的工作与传教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对他的生平、传教策略和具体工作进行探讨,最后将问题集中于中西文化交流上,以“科学”为交点,来分析中西文化相遇时所产生一系列反应。 本文首先对傅兰雅的生平做了简要的描述,通过对其在英国(1839—1861)、中国(1861—1896)和美国加州(1896—1928)三个地方的主要活动的介绍,勾勒出傅兰雅这个人的整体形象,并说明他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传科学于中国的传教士”这样一种身份的。 由其生平可见,“科学”和“传教”是描述傅兰雅的两个关键词,这与19世纪的新教传教运动以及傅兰雅所受的西方文化的熏陶有着直接的联系,傅兰雅的传教策略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因此本文对19世纪新教传教运动的环境、特点以及这场传教运动所涉及到的具体处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接着又对19世纪时科学与基督教关系的演变进行了论述,从分析导致科学与基督教之间产生联系的机制入手,探讨当时对这种关系影响最大的三种因素——科学建制化、自然神学和进化论,从而为介绍傅兰雅对传教、科学普及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做好铺垫,进而对傅兰雅的传教策略进行了分析。 从传教的角度看,傅兰雅是以一种目的论式的思维方式,把科学发展导致社会繁荣与基督教的胜利统一在一个过程当中,傅兰雅正是通过这种思想给他自己的工作赋予意义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傅兰雅展开了他在华的一系列具体工作。因此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以傅兰雅的传教策略为线索,集中论述了他在中国的具体工作: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出版西学书籍、创办《格致汇编》、参与创建和经营格致书院、参与益智书会编辑教科书和统一科技术语中文译名的工作。这几项工作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傅兰雅一生中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 傅兰雅在中国以多种方式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普及科学知识的工作。然而知识的传播并非传播者单方面的灌输,中国文化是如何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的,同样也是决定传播结果的重要因素。本文最后一部分以傅兰雅的工作为切入点,,将主题集中到中西文化的相遇的语境中,探讨了在清末的两股重要思潮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中,中国士人是怎样认识和处理来自西方的知识的。从洋务派和维新派对西方文化、对宗教、对科学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傅兰雅的工作在中国并没有取得他所想要达到的效果,而另一方面,他所做的工作也通过更为多样的方式渗入到中国的发展中,影响深远。 在结语部分,本文从新教传教士与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傅兰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对前文进行总结,同时为了说明还可以在更为立体的背景中对傅兰雅所做的工作进行探讨,又添入几段零散的资料做为补充,以此做为对进一步的研究所做的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7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亚;傅兰雅与中国近代化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傅良瑜;张志强;;《格致汇编》在《申报》上的投射[J];图书与情报;2006年05期

3 王汉熙,张淼,王连弟,胡树华,周祖德;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发蒙考[J];出版科学;2002年04期

4 徐泓;;浅析格致书院创办和经营的史料[J];出版史料;2010年02期

5 高肖;;傅兰雅研究综述[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王红霞;;晚清的科学术语翻译——以傅兰雅为视点[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2期

7 吴又进;柯资能;;中国最早的分析化学译著——《化学分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石文玉;;学统、道统、政统——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研究[J];长白学刊;2012年06期

9 孙邦华;寓华传播西学的又一尝试——傅兰雅在上海所编《格致汇编》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10 张军;;从甲午到戊戌:近代戏剧观念的萌芽与大众启蒙规划的出台——以傅兰雅、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 周欣平;[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国祥;近代传教士出版研究(1807-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红霞;傅兰雅的西书中译事业[D];复旦大学;2006年

3 赵中亚;《格致汇编》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珂;从“传教士”到文化使者[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栓林;对《代数学》和《代数术》术语翻译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强;《格致汇编》的编者与作者群体[D];西北大学;2008年

4 高海;《格致汇编》中物理知识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莉;晚清译著《声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敏;《上海新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哲慧;传教士与洋务运动时期科学建制萌芽[D];山西大学;2010年

8 常林涛;《格致须知》中的力学与电学知识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振雯;王恒展;;《淞滨琐话》中末世文人的感伤情绪[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2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3 胡子京;;对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性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4 张艳;田益琳;;五四时期“个性主义”思想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6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7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王显成;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瑞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赖品超;;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佛教对现代科学及基督宗教的回应[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胜;;全球化视角下省察中国近代佛教人世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毕苑;;清末民初的博物教科书与进化论的传播[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7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9 郭大方;;“民主之路”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亮点——兼论毛泽东执政建设思想[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冯志杰;;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出版研究[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现喆;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喆;关于中国近代科学社团发展轨迹的历史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寇荣鑫;大连近代历史文化变迁与城市风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孙大权;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红;数据挖掘中特征选择与聚类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东发,袁逸;二十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鸟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徐振亚;傅兰雅与中国近代化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周汝忠;科技期刊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J];编辑学报;1992年02期

4 冯志杰;;《格致汇编》属性的实证分析[J];中国编辑;2006年02期

5 汪家熔;出版史研究二十年印象[J];编辑之友;2000年03期

6 邵益文;论编辑学与出版学、传播学的关系[J];编辑之友;1995年04期

7 王振锋;编辑、出版与编辑学、出版学[J];编辑之友;1995年06期

8 刘光裕;纸简并用考[J];编辑之友;1998年02期

9 王波,王锦贵;论编辑学是出版学的分支[J];编辑之友;1999年04期

10 黄汉平;我国近代科学和教育的先驱——徐寿[J];百科知识;199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振环;[N];文汇报;2001年

2 罗厚立;[N];南方周末;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昌文;都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出版业(1843—1949)[D];苏州大学;2002年

2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林;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林立强;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建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红霞;傅兰雅的西书中译事业[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衡;清末图书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义[D];苏州大学;2001年

2 王秀良;清末杂志、社团与数学传播[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潘丽云;论梅文鼎的数学证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珂;从“传教士”到文化使者[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栓林;对《代数学》和《代数术》术语翻译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梁建;试论数学符号对数学发展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许玲;传教士办报与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输入[D];武汉大学;2005年

8 夏军剑;清末数学家华世芳及其《龙城书院课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9 唐颖;中国近代科技期刊与科技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韩礼刚;《格物入门》和《格物测算》的物理学内容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从甲午到戊戌:近代戏剧观念的萌芽与大众启蒙规划的出台——以傅兰雅、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8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4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