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戏曲美学书写方式的多种可能性

发布时间:2016-12-31 14:47

  本文关键词:现象学对戏剧研究的启示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大学》 2005年

戏曲美学书写方式的多种可能性

冯璐  

【摘要】:徐凌霄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戏曲研究大家,但他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徐凌霄在戏 曲美学思想和戏曲批评方式上都有重要贡献,本文侧重研究他的戏曲批评方法。徐凌 霄的戏剧理论贯穿了两个主要思想:一是对于当时剧界重伶的风气提出警告,认为研 究者应该着眼于戏剧的整体精神与意义的挖掘,为戏曲厘定原则,这样才能够提高中 国戏曲的文化地位;二是认为中国传统戏曲最具优势之处在于能够用艺术的方式对人 生进行“写实”。 这种戏曲观在批评方式上便呈现为以舞台为立足点进行理论研究。徐凌霄以文人 的身份介入戏曲批评,却始终不忘戏曲的舞台特性。徐凌霄具有丰富的观剧经验,与 名伶交往甚笃,这些都为他的戏剧批评提供了良好的积淀。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参与 了戏曲剧本的说明与改编,体现了批评者对于戏剧活动的直接影响。《皮黄文学研究》 是徐凌霄最具系统性的戏曲理论著作,这部作品对于提高京剧艺术的文化地位、明晰 其本体性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从对该书写作方式的探讨中,我们发现其对于细分 戏曲研究对象、建立中国戏曲独立的话语体系等美学问题都具有借鉴意义。在对徐凌 霄戏曲批评活动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他是从戏曲观众转为研究者的,而不是从戏曲文 学意义上的读者转为研究者的,但他又具备了一个文本研究者与书写者的学识与学 力,这就使他的戏曲批评呈现出独特的面貌:从戏曲的舞台特性出发,又不止步于舞 台性,而是始终致力于提高戏曲的文学地位。徐凌霄对文学的定义是广义的。 徐凌霄的“戏剧文”书写方式非常独特,它用一种中国传统的话语方式充分展现 了戏曲艺术的本来面目,使理论文章呈现出晓畅鲜活的文本特征,这种写作方式给戏 曲批评的范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本文认为,这种方式比西方本位的理论系统更加贴 切、符合戏曲的特质,更接近戏曲艺术的内核。但这种书写方式也存在着弊端,其中 最明显的就是不能稳固地确立起一个清晰而严密的理论框架,而论述系统的疏漏又在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批评者所能到达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80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欣赏者与评论者——“立身于局外,而以目光深入局中”10-21
  • 第一节 丰富的观剧经验——“绝不只是纸上的理论者”10-13
  • 第二节 目的决定立场——“求国剧地位之明显”13-21
  • 第二章 参与者与创作者——“中国剧的第一个立场”21-32
  • 第一节 与伶人的互动——“伶艺必以戏剧为依归”21-27
  • 第二节 剧本改编与舞台说明——“为中国戏剧立法”27-32
  • 第三章 作为被研究者的徐凌霄——关于书写方式的讨论32-42
  • 第一节 《皮黄文学研究》——系统性著作的写作32-37
  • 第二节 “戏剧文”书写方式的美学意义37-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55
  • 后记55-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传寅;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陈维昭;王国维戏曲研究与现代学术范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苗怀明;从文学的、平面的到文化的、立体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戏曲研究方法变革之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4 邹元江;空的空间与虚的实体——从中国绘画看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J];戏剧艺术;2002年04期

    5 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对象与方法——兼与《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商榷[J];戏剧艺术;2001年03期

    6 廖奔,刘彦君;东西方戏剧的分野[J];戏剧;1999年03期

    7 邹元江;对“戏曲导演制”存在根据的质疑[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对象与方法——兼与《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商榷[J];戏剧艺术;2001年03期

    2 徐群晖;论莎士比亚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J];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3 苗怀明;;戏曲文献学刍议[J];文学遗产;2006年04期

    4 董乃斌;戏剧性:观照唐代小说诗歌与戏曲关系的一个视角[J];文艺研究;2001年01期

    5 贾冀川;离开文学的戏剧——论二十世纪贬斥文学的戏剧思潮[J];戏剧艺术;2002年06期

    6 吕效平;论“现代戏曲”[J];戏剧艺术;2004年01期

    7 汪余礼;现象学对戏剧研究的启示意义[J];戏剧艺术;2004年04期

    8 陈刚;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比较研究(上)[J];戏剧;2000年02期

    9 叶再春;早期话剧的“现代性”思考[J];戏剧;2002年01期

    10 颜全毅;转型社会的现实写真和审美意味——20世纪90年代的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J];艺术百家;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仙瀛;苏州弹词《西厢记》文学探源[D];苏州大学;2002年

    2 纪永贵;中国口头文化遗产——董永遇仙传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琦;袁于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艳梅;在写实中迂回挺进[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艳卉;上海淮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6 陈彩玲;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张小平;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先锋戏剧[D];复旦大学;2007年

    8 刘波;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的嬗变[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滢;洪深与尤金·奥尼尔:影响与创造[D];苏州大学;2002年

    2 余嘉;森林之舞:后殖民语境下的索因卡剧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乃锋;沧桑岁月里的盛衰起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4 郭玉琼;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诗性精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毕岚;论市场语境下戏剧的生存[D];武汉大学;2004年

    6 毛忠;徐慕云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吕佳;新时期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8 屈媛媛;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王建;晚清民国时期柳子戏的历史转型与文学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成娟;外传元杂剧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菲;论近代上海新式剧场的沿革及其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对象与方法——兼与《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商榷[J];戏剧艺术;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多《戏曲美学》出版[J];戏剧艺术;2002年01期

    2 陈燕;;戏曲电影——迟到的春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9期

    3 王朝闻;戏曲美学与艺术美学[J];文艺研究;1986年05期

    4 王雪;;传神、苦戏与中和之美——读吴祖光《闯江湖》[J];名作欣赏;2009年29期

    5 刘棠;;论中国戏曲美学消融在话剧的排演中——指导同学排练西方经典话剧教学过程中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0年09期

    6 吴乾浩;戏曲美学精粹与话剧民族化——北京人艺风格浅探[J];艺术百家;1992年04期

    7 陈望衡;中国古典戏曲美学的高峰——李渔戏曲美学片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8 宋波;;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记吴毓华研究员[J];戏曲研究;2003年03期

    9 杨惠玲;;建构以舞台为中心的戏曲美学体系——评陈多先生《戏曲美学》[J];戏曲艺术;2008年03期

    10 杜书瀛;;关于音律——李渔戏曲美学随谈之八[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素;[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陈斌善;[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周传家;[N];文艺报;2010年

    4 王蕴明;[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对话人 徐馨 (本报编辑) 林兆华(著名戏剧导演);[N];人民日报;2010年

    6 苗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龚和德;[N];文艺报;2001年

    8 杨菁;[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9 廖奔;[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陶子;[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蕾;京剧音乐中的悲情性[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璐;戏曲美学书写方式的多种可能性[D];武汉大学;2005年

    2 毕思峰;徐渭戏曲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凌;舞台上的减法艺术[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4 程晶;昆曲《牡丹亭》的审美文化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喻和平;吕天成《曲品》戏曲美学之“中和”观[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烜;论《剧学月刊》时期文人与伶人的戏曲理论革新[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翠玲;中国古典美学“本色”范畴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8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谢晓兰;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10 周扬;张厚载戏剧理论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现象学对戏剧研究的启示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9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9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3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