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波德里亚艺术理论中“命定之物”的视觉性

发布时间:2017-02-11 11:25

  本文关键词:德里达和波德里亚:残酷戏剧的后现代诠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央美术学院》 2008年

波德里亚艺术理论中“命定之物”的视觉性

蒋文博  

【摘要】: 本文有两项理论任务:首先,第一项任务就是诠释“命定之物”的视觉性。波德里亚终生关注物与人的关系,尤其后期,物在“命定策略”(Fatal Strategy)下成为“命定之物”:命中注定要毁灭主体,并在虚拟的层面上消除主客体界限。对这种全新的物的视觉性,波德里亚从未作清晰界定。其次,对物与人的关系,后期波德里亚把物描述成命定的“拟像(simulacra)”,这是一种幻觉分析方法。对这种幻觉分析的方法论反思是本文的第二项任务。 从视觉文化理论研究的角度,本文涉及波德里亚后期关于艺术之物的文本、早期著作及他人研究成果,采取“垂直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后期波德里亚对“命定之物”的视觉性的阐释建立在技术装置这个确实性命题上。第二,物的幻觉被技术的幻觉所消灭:随着现代科技的进程,物的世界被数字化,人们关注数字虚拟的物而忽略实在的物,物的幻觉被技术的幻觉取代。第三,艺术的幻觉消失在仿真(simulation)中:在共谋层面,当代艺术是对观念的仿真进行仿真,超真实(hyper-reality)的“艺术拟像”让艺术的神秘幻觉彻底消失。第四,“隐逸”是波德里亚后期艺术理论的形式特点,其目的是对高科技“拟像”社会的批判,但具有内在的宿命性与虚无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命定之物、视觉性与幻觉分析7-14
  • 0.1 基本问题7-9
  • 0.1.1 命定之物7-8
  • 0.1.2 视觉性8-9
  • 0.1.3 幻觉分析法9
  • 0.2 需要审核的概念9-10
  • 0.3 波德里亚的理论历程10-11
  •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0.5 本文结构13-14
  • 一、命定之物的理论界定14-24
  • 1.1 物质文化中物的定义方式14-15
  • 1.2 命定之物是幻觉的终极形式15-17
  • 1.3 命定之物的确实性17-18
  • 1.4 幻觉分析的确实性18-20
  • 1.5 命定之物的理论意义20-21
  • 1.6 小结:物在虚幻的层面构建确实性21-24
  • 二、命定策略下艺术之物的视觉性分析24-48
  • 2.1 对当代社会中"艺术的共谋"的批判24-27
  • 2.2 理解艺术之物的消费逻辑27-28
  • 2.3 安迪·沃霍尔与博布尔的技术幻觉28-34
  • 2.3.1 安迪·沃霍尔的"机械的时髦主义"29-32
  • 2.3.2 博布尔效应与意义的幻觉32-34
  • 2.4 偷拍行为与摄影艺术的人类学幻觉34-45
  • 2.4.1 巴黎地铁站偷拍(1995-1997)35-40
  • 2.4.2 摄影对象、摄影主体和摄影作品40-45
  • 2.5 小结:吞下幻觉镜子的物45-48
  • 三、命定之物对视觉表征机制的颠覆48-64
  • 3.1 命定之物的视觉实质49-50
  • 3.2 玄学追问:命定之物与命定的视觉表征50-51
  • 3.3 超美学:命定之物的意义建构方式51-59
  • 3.3.1 超美学的前设逻辑51-54
  • 3.3.2 超美学与物的意义建构54-59
  • 3.4 命定之物暗含的非辩证逻辑59-62
  • 3.4.1 幻觉分析的逻辑59-61
  • 3.4.2 非辩证逻辑的后果61-62
  • 3.5 小结:空无对实在的表征颠覆62-64
  • 四、幻觉分析的方法论反思64-78
  • 4.1 Déjà vu的幻觉隐喻64-67
  • 4.2 对把握世界的幻觉能力的追问67-68
  • 4.3 从巫术到仿真:幻觉分析方法的有效性68-72
  • 4.3.1 通过知觉形式分析视觉世界68-70
  • 4.3.2 思维的自由:在想象性中重构形而上学70-72
  • 4.4 分析的幻觉和幻觉的出口72-76
  • 4.4.1 分析的幻觉72-74
  • 4.4.2 幻觉的出口74-76
  • 4.5 小结:幻觉分析与视觉的诗性76-78
  • 结语:物的幻觉体系及其分析方法78-85
  • (1)逻辑方面:命定之物是物变成“命定拟像”的后果78-79
  • (2)确实性方面:技术装置是命定之物的理论基础79
  • (3)形而上学方面:想象性形而上学与庄子思想的命定式混合79-80
  • (4)艺术理论方面:对当代“艺术拟像”的命定分析80-81
  • (5)视觉性方面:世界的自动输入与主客体界限的虚拟消失81-82
  • (6)方法论方面:隐居于虚拟层面寻找现实出口82-83
  • (7)意义与局限:批判虚拟的现实与理论的虚无83-85
  • 主要参考文献85-90
  • 后记9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洛伦兹·恩格尔,汪少明;可见与不可见——从观念时代到全球时代:德国视觉哲学一百年1900-2000[J];德国研究;2005年01期

    2 ;『当代文化与美术研讨会』纪要[J];美术研究;1996年02期

    3 徐沛;;国内视觉文化研究的范式及其特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1期

    4 Clement Greenberg,易英;走向更新的拉奥孔[J];世界美术;1991年04期

    5 刘悦笛;在“文本间性”与“主体间性”之间——试论文学活动中的“复合间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4期

    6 吴琼;;视觉性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J];文艺研究;2006年01期

    7 王柯平;中西美学的会通要略[J];学海;2001年01期

    8 支宇;“超美学”——论鲍德里亚后现代美学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9 金惠敏;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甜甜;;论《聊斋志异》的“戏言生事”叙述模式[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马宁;钱永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释比”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宪;文化的转向:当代传媒与视觉文化 看的方式与视觉意识形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周宪;反思视觉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3 邵亦杨;从形式美学到视觉文化——形式问题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历史语境的多重读本[J];美术观察;2003年12期

    4 童扬纲,曾庆炎;视觉文化与现代媒体教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钟柏昌;视觉文化及其教育价值反思[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周宪;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7 赵维森,柳东梅;拒绝阅读的文本——对现代视觉文化的反思[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亚春;对现代性质疑的基本立场——波德里亚早期思想的三个主要来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2期

    2 徐琴;曾德华;;波德里亚对技术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批判[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徐琴;;波德里亚的后现代主义及其存在论视域[J];河北学刊;2008年05期

    4 朱雪峰;;德里达和波德里亚:残酷戏剧的后现代诠释[J];文艺研究;2010年10期

    5 郭银星;;艺术理论研究格局的历史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04期

    6 杨小彦;;翻译贡氏《为多元论辩护》之后[J];新美术;1987年01期

    7 胡志颖;;艺术无常论[J];北方美术;2001年01期

    8 栾爨;德高望重 誉满天下——文化部又向10位老艺术家、艺术理论家颁奖[J];中外文化交流;2004年02期

    9 李世涛;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阶级性与共同人性[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郭晓霞;艺术理论发展与艺术欣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西;;对中国散文艺术理论“气说”的讨论[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张伟;;关于艺术理论的理论反思[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宋建林;;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的理论贡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卢虎;;艺术类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分析[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肖红兵;;宋代闽北僧人诗画家——惠崇[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海澄;;艺术的美与真——从扮演杨贵妃的演员增肥说起[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郑化改;;对漫画研究工作的思考[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9 田永明;;文章贵在有情趣[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苟学珍;;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初探[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谦;[N];文艺报;2011年

    2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 高宣扬;[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哲学教授 道格拉斯·凯尔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徐松兰;[N];深圳商报;2006年

    5 ;[N];人民日报;2005年

    6 金惠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顾亚奇;[N];文艺报;2005年

    8 张书彬 王娅蕾 卜欣;[N];美术报;2007年

    9 肖知兴;[N];经济观察报;2005年

    10 王宁(作者系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消费者研究工作室教授、博导,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N];南方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3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宏香;仿像[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金银;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孙淑奇;文学体验论[D];辽宁大学;2009年

    7 朱麟飞;后现代社会视野下的消费方式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8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李云刚;非同一性与艺术:阿多诺的艺术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钟琛;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文博;波德里亚艺术理论中“命定之物”的视觉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2 赵新成;历史的终结[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涵淑;符号学视阈下波德里亚拟像概念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蒈;以“死亡”唱响“象征交换”的序幕[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陶斯敏;王朝闻新艺术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谭波;美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杨敏;列夫·托尔斯泰艺术理论在中国的命运[D];西南大学;2007年

    8 彭菁霜;波德里亚需要理论的批判性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7年

    9 麦振中;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德里达和波德里亚:残酷戏剧的后现代诠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1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3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