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上河村鹧鸪戏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7:02

  本文关键词:上河村鹧鸪戏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鹧鸪戏,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是起源并流传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上河村的地方性民间稀有剧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00年正式更名为“鹧鸪戏”。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动荡时期,得以较为完整的传承至今实属不易。鹧鸪戏分别于2006年与2011年被审批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由村落保留下来的较为完整的独特性地域文化,其传承及存在方式对其他地方性剧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以上河村鹧鸪戏为研究对象,以民族音乐学为理论依据,以实地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鹧鸪戏的起源与发展、剧团组织、音乐本体、生存现状、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本文共分为6章,内容主要包括:绪论部分。提出笔者的选题立意、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第一章:“肘鼓子”或“周姑子”系统与鹧鸪戏的渊源关系。本章分别论述了“肘鼓子”或“周姑子”及鹧鸪戏的起源与发展,其中鹧鸪戏的发展以时间为纵轴、创新与变革为横轴展开描述。第二章:鹧鸪戏概况。本章主要论述了鹧鸪戏的剧团组织、传承方式、表演体制、剧目创作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表演体制一节由角色行当、文物场面、演出动作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三章:上河村鹧鸪戏田野工作记述。该部分以笔者阶段性的田野调查为依据,以观察者由“局外"到“局内"的不同角度,对鹧鸪戏的生存环境、受众群体及其自身形成了由浅及深、由外而内的全面性整体认识。第四章:鹧鸪戏艺术特征研究。这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本章主要介绍鹧鸪戏的唱腔曲牌、锣鼓伴奏及语言特点等内容。第五章:鹧鸪戏的价值与保护。本章首先论述了鹧鸪戏艺术与文化两大价值,而后分别从政府部分、文化部门、学校、剧团、艺人等角度对鹧鸪戏的传承与保护的认识与举措进行了详细阐释。结语部分。这是文章最后一部分,主要对以上五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抽离与整合。鹧鸪戏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所保留又有所创新,且对于保留与创新的程度有着自己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笔者相信,在剧团负责人及全体演员的协作之下,鹧鸪戏的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关键词】:鹧鸪戏 起源与发展 艺术特征 传承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5;J617.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一、选题理由或意义10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0-16
  • (一) 学科理论研究11-12
  • (二) 相似专题研究12-16
  •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
  • 五、研究方法16-18
  • (一) 实地调查法16-17
  • (二) 文献分析法17
  • (三) 描述与解释17-18
  • 第1章 “肘鼓子系统”与鹧鸪戏渊源关系18-28
  • 1.1 肘鼓子18-19
  • 1.1.1 起源18
  • 1.1.2 发展18-19
  • 1.2 鹧鸪戏19-28
  • 1.2.1 起源19-20
  • 1.2.2 发展20-24
  • 1.2.3 生存环境24-28
  • 第2章 鹧鸪戏概况28-42
  • 2.1 剧团组织与传承28-33
  • 2.1.1 剧团组织28-29
  • 2.1.2 传承方式29-33
  • 2.2 表演体制33-40
  • 2.2.1 角色行当33
  • 2.2.2 文武场面33-38
  • 2.2.3 表演动作38-40
  • 2.3 剧目创作40-42
  • 2.3.1 文戏41
  • 2.3.2 武戏41-42
  • 第3章 上河村鹧鸪戏田野工作记述42-54
  • 3.1 停留局外的观察42-46
  • 3.1.1 上河村村貌42-43
  • 3.1.2 上河村村民43-45
  • 3.1.3 初闻鹧鸪腔45-46
  • 3.2 进入局内的观察46-49
  • 3.2.1 关于上河村的调查46-47
  • 3.2.2 关于鹧鸪戏的调查47-49
  • 3.3 亲身参与剧团演出49-54
  • 3.3.1 演出前的排练49-50
  • 3.3.2 演出的过程50-51
  • 3.3.3 亲身体会51-54
  • 第4章 艺术特征54-82
  • 4.1 鹧鸪戏唱腔曲牌54-77
  • 4.1.1 锣鼓牌子54-57
  • 4.1.2 唱腔曲牌57-77
  • 4.3 鹧鸪戏语言特色77-79
  • 4.3.1 鹧鸪戏的十三辙77-78
  • 4.3.2 唱词语言的艺术特色78-79
  • 4.4 唱词的组织特点79-82
  • 4.4.1 唱词的词格79-80
  • 4.4.3 唱词中的衬字80-82
  • 第5章 鹧鸪戏的价值与保护82-94
  • 5.1 鹧鸪戏价值82-87
  • 5.1.1 艺术价值82-85
  • 5.1.2 文化价值85-87
  • 5.2 鹧鸪戏的保护87-94
  • 5.2.1 鹧鸪戏生存现状87
  • 5.2.2 鹧鸪戏保护87-94
  • 结语94-96
  • 参考文献96-98
  • 附录98-106
  • 附录一:主要艺人简介98-101
  • 附录二:田野调查照片101-106
  • 致谢106-10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08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何丽丽;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上河村鹧鸪戏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8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