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略论(1934-1947)

发布时间:2017-03-31 02:11

  本文关键词: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略论(1934-1947),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34年11月28日成立的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是近代沪剧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行业组织之一。在近代戏曲改良浪潮的推动下,为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探寻沪剧发展的路径,沪剧界在原申曲歌剧公会的基础上组建了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该研究会以联络同业感情,互谋同仁福利,保障会员应得之权益及协助推行社教,提高申曲水准为宗旨。 研究会成立后,致力于申曲改良,整顿申曲剧目,禁演淫戏,并创办会刊《申声月刊》,以推动剧目改革。研究会通过组织申曲名班的会串演出,扩大沪剧影响,如研究会组织的文滨、施家、新雅、子云四个班社在中央大戏院和新光剧场举行的沪剧史上颇具影响的“四班会串”就轰动沪上,对提升沪剧人气产生了重要作用。1937年抗战开始后,申曲歌剧研究会也曾多次举行义演,救济难民,彰显了沪剧艺人的社会责任感,对维护沪剧演员的群体形象,提高沪剧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0年代末“孤岛”时期的上海,文化娱乐业异样繁荣。在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的引导下,各沪剧剧团和研究会会员在沪剧剧目、舞台艺术、道具服装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变革,沪剧剧团在性质与规模上逐渐发生变化,沪剧也迅速发展起来。在申曲歌剧研究会的推动下,沪剧剧团在舞台程式、剧本创作和道具服装上向平剧、电影和话剧借鉴,在剧目建设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从话剧、电影邀请导演编剧,上演了大量贴近都市生活、表现时代风貌的时装戏,使“西装旗袍戏”迅速发展起来,沪剧开始迈入现代剧场艺术,充分展现了沪剧的都市化戏曲的艺术特征,最终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对各剧团的督促与会员的监督机制,提高了整个沪剧团队的凝聚力和保证了沪剧剧团的质量,对沪剧的繁盛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 沪剧剧团 沪剧改良 西装旗袍戏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822;K2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0
  • 一 选题缘由11-12
  • 二 学术史回顾12-18
  • 三 史料、理论与方法18
  • 四 基本思路18-20
  • 第一章 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概述20-45
  • 第一节 申曲歌剧研究会成立前沪剧的发展20-31
  • 一 早期沪剧发展历程20-25
  • 二 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成立的原因25-31
  • 第二节 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的组织概况31-45
  • 一 申曲歌剧研究会的成立31-33
  • 二 申曲歌剧研究会的会员构成分析33-38
  • 三 申曲歌剧研究会的章程解读38-45
  • 第二章 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与沪剧剧团45-67
  • 第一节 研究会会员组织的沪剧剧团概况45-54
  • 一 沪剧剧团的蓬勃发展45-50
  • 二 沪剧艺人的培养50-54
  • 第二节 沪剧剧团的改良54-67
  • 一 筱文滨与沪剧界的“托拉斯”54-61
  • 二 上海沪剧社的建立与《魂断蓝桥》首演61-67
  • 第三章 研究会组织下沪剧的发展67-97
  • 第一节 研究会的主要举措67-80
  • 一 高台教化:《申声月刊》67-72
  • 二 踵事增华:申曲会串72-80
  • 第二节 申曲改良与“西装旗袍戏”的繁荣80-97
  • 一 申曲改良的讨论80-88
  • 二 沪剧剧目的革故鼎新88-97
  • 结语97-99
  • 附录99-121
  • 一 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章程99-103
  • 二 《申曲歌剧研究会会员名册》103-112
  • 三 《申声月刊》第一到第五期目录112-121
  • 参考文献121-127
  • 一 史料121-123
  • 二 专著123-124
  • 三 论文124-127
  • 致谢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云贵,马韵梅;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运动概观[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2 郭勇;;晚清四川戏曲改良的历史还原(下)——主要措施与积极成果[J];四川戏剧;2009年01期

3 钱乃荣;;沪剧与海派文化[J];上海文学;2005年10期

4 陆介人 ,戈定波 ,刘麦生;从申曲走向沪剧——忆《魂断蓝桥》首演[J];上海戏剧;1984年06期

5 邵滨孙 ,孙滨雄;沪剧宗师筱文滨[J];上海戏剧;2004年09期

6 徐剑雄;;京剧与晚清上海社会[J];史学月刊;2008年06期

7 王染野;吴中滩簧新考——兼谈锡剧、沪剧、梨簧剧等的源头[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郭勇;;晚清四川戏曲改良的历史还原(上)——问题辩索与改良舆论[J];四川戏剧;2008年06期

9 文牧 ,余树人;沪剧史上的“花鼓戏”[J];上海戏剧;1983年06期

10 朱扬;海派艺术与沪剧时装戏[J];上海戏剧;198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久元;海派京剧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2 刘艳卉;上海淮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珍;越剧改革现状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2 张泓;试论西安易俗社的剧目改良[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3 马睿;晚清到民国年间(1902—1949)政府对四川地区戏曲表演活动的介入与控制[D];四川大学;2007年

4 裴潇;时装新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朱建华;昆曲家班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翟辉;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娱乐空间及其分层研究(1927-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来平;战时上海大众娱乐研究(1937-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抒音;试论沪剧现实主义创作传统[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9 刘嘉乘;地方戏曲的现代转型与地域文化之建构[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虞伟红;生意、艺术、情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略论(1934-1947),,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78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f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