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安庆黄梅戏音乐文化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1:15

  本文关键词:安庆黄梅戏音乐文化流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兴于安徽安庆的黄梅戏是我国优秀的地方剧种,它以源于民间的淳朴流畅旋律、鲜活灵动的人物塑造、质朴浓郁的生活化表达,影响着一方民众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更以其独特的音响物质成为一方文化创造的标志。以致于与京剧、豫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并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黄梅戏音乐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相关专家依托不同立场对黄梅戏音乐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遵行音乐文化学学科理念,将音乐现象放在特定的文化大环境中去透视,综合运用音乐学、生态学、传播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重点对安庆黄梅戏音乐的流变现象进行了考察,以此检验自己研究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期对三年的学习经历划上一个自己满意的句号。 论文在介绍安庆黄梅戏音乐流变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预期结果以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文化生态对黄梅戏发生、发展及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研究路径以音乐学、传播学等相关方法为支撑,从历时的音乐传承到共时的文化交融两个维度,对安庆黄梅戏音乐流变的过程进行了描述,特别对其剧种的形成、剧目的积累、曲体的发展、声腔的特征、创腔的机制、乐队的配置等相关“组织要素”的流变进行了微观分析和系统梳理,最终立足多学科理论方法对影响安庆黄梅戏音乐流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集中论述了在社会变迁的影响下,传播媒介、传播空间、传播主体与客体审美心理的变化、音乐发展内驱力等因素的合力,才致使安庆黄梅戏音乐发生了流变。论文最后重点指出:是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变迁,才导致了黄梅戏音乐形态的变迁,说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只有把眼光投向对人的关注,传统音乐的音响才能生香鲜活。
【关键词】:安庆黄梅戏 音乐形态 社会变迁 心理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7.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言8-12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8
  • (一)研究目的8
  • (二)研究意义8
  •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8-9
  • (一)研究内容8
  • (二)研究方法8-9
  • 三、 研究创新与预期结果9-10
  • 四、 黄梅戏研究现状10-12
  • (一)从艺术审美的角度10-11
  • (二)从语言学角度11
  • (三)从民俗学角度11
  • (四)从戏剧文学角度11-12
  • 第一章 安庆黄梅戏生成的文化生态背景12-20
  • 第一节 黄梅戏生成的自然生态背景12-13
  • 一、 特定的自然生态背景决定其审美风格12-13
  • 二、 重要的交通位置带动了文化的交流13
  • 第二节 长江文化的历史浸润13-15
  • 一、 长江文化对黄梅戏音乐风格形成的影响13-14
  • 二、 长江文化特质影响下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14-15
  • 第三节 安庆黄梅戏生成的人文生态背景15-20
  • 一、 黄梅戏的源流15-16
  • 二、 黄梅戏与“近代”安徽社会变迁的关系16-18
  • 三、 黄梅戏与安庆民间艺术18-20
  • 第二章 文化生态变迁下安庆黄梅戏的流变20-69
  • 第一节 黄梅戏建国前的历史累积(1787 年—1949 年)20-39
  • 一、 清代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的萌芽与发展(1787 年—1911 年)21-33
  • 二、 辛亥革命后黄梅戏在都市空间的发展状况(1911 年—1937 年)33-35
  • 三、 战火硝烟中的傲雪寒梅(1937 年—1949 年)35-39
  • 第二节 建国后黄梅戏的飞跃发展(1949 至今)39-69
  • 一、 建国初香飘九州的黄梅戏(1949 年—1966 年)40-60
  • 二、 “文革”十年黄梅零落(1966 年—1976 年)60-62
  • 三、 新时代黄梅戏的自我超越(1976 至今)62-69
  • 第三章 安庆黄梅戏音乐文化流变原因探析69-83
  • 第一节 传播主体和客体的特定需求是音乐流变的重要推手69-71
  • 一、 传播主体的生存需求对黄梅戏音乐流变的影响69-70
  • 二、 传播主体心理需求对黄梅戏流变的影响70
  • 三、 传播客体对黄梅戏音乐的审美娱乐需求对其流变的影响70-71
  • 第二节 社会变迁是影响黄梅戏流变的直接原因71-75
  • 一、 传播主体身份转变72
  • 二、 传播媒介的演进72-73
  • 三、 音乐创作方式的转变73-74
  • 四、 审美价值取向的转变74-75
  • 第三节 文化整合是黄梅戏流变的巨大推动力75-79
  • 一、 与华夏传统戏曲交融后的文化整合76-78
  • 二、 与新音乐交融后的文化整合78-79
  • 第四节 黄梅戏音乐自身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79-80
  • 第五节 对当代安庆黄梅戏音乐传承发展的思考80-83
  • 结论83-86
  • 一、 安庆黄梅戏音乐文化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对其音乐的流变起着决定性作用83
  • 二、 安庆黄梅戏音乐文化流变是“文化适应”的过程83-84
  • 三、 传承和创新都是黄梅戏发展的动力支撑84
  • 四、 安庆黄梅戏音乐传承与发展在当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84-86
  • 致谢86-88
  • 参考文献88-92
  • 尹雪凉个人简历92-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华;;传播学视野中的黄梅戏演出传播主体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周尚意;戴俊骋;;文化地理学概念、理论的逻辑关系之分析——以“学科树”分析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J];地理学报;2014年10期

3 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李良玉;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历史变迁[J];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5 修海林;中国音乐传播的历史文化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蔡际洲;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周尚意;;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及学科影响[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4期

8 朱利安·H·斯图尔特;潘艳;陈洪波;;文化生态学[J];南方文物;2007年02期

9 曾遂今;;音乐传播:观察、研究与教育——音乐传播的概念解读[J];音乐研究;2009年06期

10 蔡际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J];音乐研究;201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安庆黄梅戏音乐文化流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8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5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