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莱芜梆子的继承发展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5:07

  本文关键词:莱芜梆子的继承发展与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中华儿女的珍贵礼物,其中包含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情感观,世界观等。近年来,不管是社会公众还是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主的学术界,都开始用更多的精力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逐渐着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我国是一个具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各领域中都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不足道,并且很难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他们都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莱芜梆子在二零零八年的时候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肯定了莱芜梆子颇具地方特色的自身艺术价值和其所具有的悠久历史。本文首先从莱芜梆子的源流及其发展方面,探究了莱芜梆子的形成、成熟兴盛及由盛转衰,然后介绍了莱芜梆子的传承及剧本的创造成就,从独具特色的精品剧目:《儿行千里》、《三定桩》等,分析莱芜梆子的浓郁地方特色与艺术效果。通过莱芜梆子的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代表剧目,如张克学的《好儿好女》、张克学的《红柳绿柳》,论述了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最后以对莱芜梆子的保护政策,研讨了地方政府与文化部的大力整改、莱芜梆子剧团的发展和探索、推进戏曲改革、培养传承人、发掘绝技绝活等方面,综合整理了继承保护与发展莱芜梆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办法。
【关键词】:文化遗产 莱芜梆子 现状调查 发展探索 保护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第一节 课题研究缘由7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7-9
  • 第三节 本文的内容结构9-10
  • 第一章 莱芜梆子调研情况10-16
  • 第一节 莱芜梆子剧种基本情况10
  • 第二节 莱芜梆子剧团基本情况10-12
  • 第三节 莱芜梆子剧团经费及设施情况12
  • 第四节 莱芜梆子剧团机制管理情况12-13
  • 第五节 莱芜梆子社会环境及社会需求13-14
  • 第六节 当地政府对莱芜梆子的关注程度和扶持状况14
  • 第七节 莱芜梆子剧种、剧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4-16
  • 第二章 莱芜梆子的传承及剧目的创造成就16-28
  • 第一节 传承人传承状况16-17
  • 第二节 莱芜梆子现代剧的创作成就17-18
  • 第三节 独居时代特色的精品剧目18-20
  • 一、《儿行千里》与反腐倡廉18-19
  • 二、《三定桩》19
  • 三、《随礼》19-20
  • 第四节 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代表剧目20-28
  • 一、《红柳绿柳》20-23
  • 二、《送猪记》23-24
  • 三、张克学《好儿好女》24-28
  • 第三章 莱芜梆子唱腔艺术的思考28-30
  • 第一节 完善唱腔艺术的思考28-30
  • 一、加强对声乐理论学习的思考28
  • 二、改进发声方法的思考28
  • 三、增加唱腔的旋律性28-30
  • 第四章 莱芜梆子的发展探索30-38
  • 第一节 论剧团对梆子传承的影响30
  • 第二节 莱芜梆子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30-31
  • 第三节 莱芜梆子发展探究31-34
  • 一、加强其综合性31-32
  • 二、增加迎合大众口味的因素32
  • 三、演员素质提高32-33
  • 四、适应市场经济,紧跟时代33-34
  • 第四节 莱芜梆子的保护对策34-38
  • 一、加强剧团的艺术力量和技术力量34-35
  • 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35
  • 三、实施惠民演出,培养观众群体35-36
  • 四、借助媒体来发展莱芜梆子36
  • 五、不要被城市化而慢慢淡忘36-37
  • 六、正视莱芜梆子演员这一职业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0
  • 后记40-41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反腐题材莱芜梆子《儿行千里》在京演出[J];戏剧丛刊;2012年02期

2 吕鹏;;莱芜梆子的历代班社与传承人[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5期

3 吕鹏;;莱芜梆子的生存状况调查和保护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年10期

4 鲁宣研;;现代戏《儿行千里》“火”的原因——莱芜梆子剧团改革发展探析[J];理论学习;2012年07期

5 林桂波;;艺术是生活的凝华——观莱芜梆子《一家人》[J];戏剧丛刊;2012年03期

6 吴正浩;;从莱芜梆子剧团看莱芜梆子的传播与传承[J];音乐传播;2012年02期

7 李传友;宋睿;;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浅谈[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李红云;;莱芜梆子在“非遗”语境下的时代应对[J];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06期

9 刘士合;;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莱芜梆子大型现代戏《儿行千里》随感[J];求是;2012年08期

10 李顺发;莱芜梆子的形成流传和发展[J];齐鲁艺苑;1983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兆远;莱芜梆子推陈出新呈现旺盛生命力[N];光明日报;2008年

2 韦勇;红红火火再唱辉煌[N];莱芜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孙丽丽;激情展演引发激情[N];莱芜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沈孝东;文化产品推广“在旅途”[N];莱芜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刘静;百花齐放满眼春[N];莱芜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柳尧杰;非遗,不仅仅是保护[N];莱芜日报;2011年

7 李传营;“讴”出莱芜文化强音[N];莱芜日报;2011年

8 记者 沈孝东;省委宣传部领导来我市考察[N];莱芜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刘光远 万京华;莱芜:大爱之城 文化引领[N];光明日报;2012年

10 刘静;我市宣传文化工作享誉省内外[N];莱芜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传友;莱芜梆子现代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磊;莱芜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尚文佳;莱芜梆子展演样态的考察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4年

4 黄文秀;莱芜梆子的继承发展与保护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白雪;莱芜梆子唱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陈娜;莱芜梆子唱腔旋律初探[D];天津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莱芜梆子的继承发展与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8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