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利用《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剧的即兴喜剧导表演试验

发布时间:2017-04-13 22:15

  本文关键词:利用《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剧的即兴喜剧导表演试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话剧舞台上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先锋话剧、绅士喜剧、即兴喜剧等多种戏剧样态层出不穷,同时也越来越受到戏剧迷的亲睐,以孟京辉为主要领军人物的戏剧导演通过自身的导演实践和对市场的预判,指导出多种新颖独特且受欢迎的话剧剧目。《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便是其一。此出话剧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一出以“即兴”贯穿全场的话剧,而即兴喜剧是当代话剧界的一种全新戏剧模式,它从先锋戏剧中分支出来,原本只是先锋话剧的一种演绎和表现形式,但如今却越发成为一种新式的话剧门类。在中国戏剧历史上和西方戏剧历史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或多或少关于即兴喜剧的身影。本文是我在研究生三年中通过所有知识细心归纳总结出来的研究即兴喜剧的方法方式,通过对孟京辉《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二度诠释,在原版成功演绎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即兴喜剧中的“即兴”成分。即兴喜剧中的“即兴”不单单是对演员演出的考验,同时也是导演、编剧以及其他参与演出人员的考验。另一方面,即兴喜剧也并不完全是“即兴”,演出中的一些“突发状况”有的是事先安排,而有的则是作出演出预判,只有这样才能让演出游刃有余的进行。通过结合编剧、演员表演、舞台设计等元素,本文系统性的根据亲自指导《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剧,表述导演前后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主要解释中西方即兴喜剧的发展。首先介绍西方即兴喜剧的历史进程以及西方即兴喜剧的技巧手段。其次是在中国戏剧历史中,即兴喜剧的发展历程。尤其在近代戏剧发展中,通过对话剧产生的表述,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代即兴喜剧的新动向。通过结合中国戏剧历史的趋势,从古代戏剧到近现代戏剧然后到当代戏剧的发展,梳理出一条线性规律。阐明中国古代和近代戏剧对当代即兴喜剧所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谈即兴喜剧在中国当代话剧界的发展和变革,从当代较为典型的“麻花现象”入手,结合央视《谢天谢地你来了》和《喜乐街》等节目,剖析即兴喜剧的新模式,较为深层次的剖析即兴喜剧在中国国内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性。第三部分:主要谈从导演的构思角度中,把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技巧,运用到个人作品《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从即兴表演这个切入点入手,谈及如何指导这出话剧。第四部分:主要是即兴喜剧对现当代新式话剧的启发,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训练即兴表演。
【关键词】:即兴喜剧 先锋话剧 导演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3
  • 一、研究背景10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3
  • (1) 历史意义11
  • (2) 现实意义11-13
  • 第二章 即兴喜剧的中西方由来13-16
  • 一、西方的界定13-14
  • (1) 新13
  • (2) 奇13-14
  • 二、中国的界定14-16
  • (1) 古代戏剧14
  • (2) 近现代戏剧14-15
  • (3) 当代戏剧15-16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的即兴喜剧现象16-19
  • 一、“麻花现象”的大受欢迎16-17
  • (1) 观众口袋鼓起来16
  • (2) 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16
  • (3) 即兴表演能力的提升16-17
  • 二、身边的即兴喜剧17-19
  • (1) 剧本限定17
  • (2) 演员的即兴能力17-18
  • (3) 预估演出18-19
  • 第四章 如何指导《两只狗的生活意见》19-26
  • 一、前期准备19
  • 二、运用所学技巧排演19-24
  • (1) 确定指导思路19-20
  • (2) 预测观众20-21
  • (3) 舞台呈现21-24
  • 三、后期指导24-26
  • 第五章 即兴喜剧的启示意义26-28
  • 一、对剧本创作来说26
  • 二、对演员创作来说26-27
  • 三、对导演创作来说27-28
  • 参考文献28-29
  • 致谢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昭兰;为什么面部表情可以作为情绪研究的客观指标[J];心理学报;198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利用《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剧的即兴喜剧导表演试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04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