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武安落子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23:12

  本文关键词:武安落子调查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武安落子是产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县的一种民间小戏,是冀南地区特有的一个地方剧种,其唱腔流畅、活泼,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种由民间曲调发展而来的武安落子,经历代艺人的加工和改革,逐步形成具有独特音乐风格和表演艺术的地方小戏。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武安落子的不断发展,首先,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使得武安难民大量涌现,有的难民沿街乞讨嘴中哼着莲花落,有的难民为了谋生被迫习艺,这为落子的产生做了铺垫。其次,四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便于落子戏班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另外,冀南太行山区民间社火表演的长期繁盛、民众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音乐组织的长期存在、武安平调、河北梆子等剧种及傩戏的叠加影响也是武安落子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 武安落子的流行区域,在其形成之初,主要流行于武安县及附近几个县。清末民初武安落子的发展很快,向南一直流传到河南北部的安阳、新乡等地,向西流传到山西上党地区,向北传于邢台。建国后,平调和落子一起改组为武安平调落子,后多次进京汇报演出,以其独特的形式享誉省内外。 武安落子的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目前收集到的有28个板式,表现力很强,板腔节奏分明,具有叙事性的民间说唱性质。乐器分文武场,,伴奏乐器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特色乐器是板胡,为武安落子形成之初即有的。 武安落子的唱词则多为对偶的上下句式,偶尔也会有不规则句式,它的唱腔则有口语化说唱的特点,使用武安地方语言,乡土气息极其浓厚。另外,由于武安落子的表演吸取了很多民间舞蹈因素,因而更具有风趣、亲切、淳朴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落子的唱腔很贴近当地群众的生活,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所以在当地农村很受欢迎。武安落子在长期的表演过程中不断吸收本期其他剧种的表演特点和技巧,目前已有一套自己比较成熟的程式化技巧。 目前整理的武安落子传统剧目95个,包含历史剧、公安剧、生活剧,这些戏多是反映民间生活故事的“三小”、“两小”戏,以宣扬邻里和睦,子孝妻贤,男女私情的“家务戏”为主,表现着中国冀南及其晋东南乡村社会中最大多数的人民的痛苦和呼吁,欢愉和烦闷,恋爱的享受和别离的愁叹,生活压迫的反响,以及对于政治黑暗的抗争。武安落子的现代戏剧目题材多样,但多是为政治宣传服务的应制之作,上演之日即使消亡之日。 武安落子在现在的发展也遇到了挑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其发展上看,武安落子是不会消亡的,随着文化多极格局的出现人们的心态会平静下来。另外,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武安平调落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政府的支持,一种寻求民族自信、探求民族文化魅力的思想将会促使人们来支持和保护这一剧种的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主要依靠田野调查所得的口述资料,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就武安落子的历史渊源、剧本剧目、传承谱系、演出习俗、现状与前景等方面加以整理,并尝试以武安市沙m:村为个案对武安落子的演出习俗做了详细介绍,使人们对其演出风俗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表格的形式简洁明了地将武安落子与上党落子作一对比,不仅从纵向上展示了武安落子的发展流变及其影响而且从横向上将二者做一对比力求全面系统地对武安落子做一梳理。
【关键词】:地方戏 武安落子 沙m:村 上党落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第一章 武安落子的形成与发展14-18
  • 第一节 武安落子起源研究14-16
  • 第二节 武安落子的发展16-18
  • 第二章 武安落子剧目与剧本18-26
  • 第一节 武安落子剧目与分类18-21
  • 第二节 武安落子的剧本特征与结构21-26
  • 第三章 武安落子的团体及著名艺人26-31
  • 第一节 武安落子的团体26-28
  • 第二节 武安落子的著名艺人28-31
  • 第四章 武安落子的演出习俗——以沙m:村为例31-38
  • 第一节 沙m:村现存戏台32-34
  • 第二节 演出习俗34-36
  • 第三节 沙m:落子剧团36-38
  • 第五章 武安落子的艺术特色38-44
  • 第一节 文武场38-40
  • 第二节 音乐唱腔40-42
  • 第三节 舞台美术42-44
  • 第六章 武安落子与上党落子的关系44-48
  • 第七章 武安落子的现状与前景48-54
  • 第一节 现状分析48-51
  • 第二节 武安落子的抢救与保护51-54
  • 结语54-56
  • 致谢56-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60-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云龙;李涛;;远去的节日狂欢与艰难的现代生存——对沧州落子之调查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郭慧丽;;平调落子《黄粱梦》的创新与发展——兼谈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大舞台;2011年08期

3 张锐强;;名将白起[J];当代;2010年02期

4 王露霞;;“郭乃群现象”引发的思考[J];大舞台;2009年01期

5 崔婉琳;;郭乃群:愿做平调落子传承发展的基石[J];大舞台;2009年01期

6 杨世祥;;奉天落子的兴盛——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五[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姚春敏;;从方志看清代后土信仰分布的地域特征——以山西地方志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1年01期

8 刘祯;;戏曲与民俗文化论[J];戏曲研究;2006年02期

9 罗丽娜;刘华;;沧州落子的调查与研究[J];前沿;2012年02期

10 罗丽娜;;“原生型”河北民间舞蹈沧州落子的文化内涵解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武安落子调查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487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