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2 11:00

  本文关键词:语言维度里的哈罗德·品特戏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年

语言维度里的哈罗德·品特戏剧

魏琼  

【摘要】:本论文以受到20世纪“语言转向”影响的几种理论为基础,展开对品特戏剧语言层面的分析。这些理论表面上虽各不相同,但在深层上却可以统一于对语言性质及其与世界关系的一种共识,即:语言是非指涉性的(non-referential)的,它既不是消极反映外物的镜面,也不是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工具。意义并不是来自词物吻合或能指所指之间的一一对应,意义只是语言系统内各成员之间差异化的产物。所以,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形式,而非实质。由此,语言获得了相对外在世界而具有的独立性,这使语言在人秩序化世界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了现实建构,语言赋予世界以秩序,并缔造出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对语言性质的这种认识类似一枚铆钉,铆接了正文三个章节里所使用的不同理论,它们就像几片扇骨,而每个章节里具体展开的文本分析就像附着于其上的风景各异的扇面。 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第二章),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语言维度里现实与荒诞的关系。人们用语言赋予世界秩序的方式不是唯一的,现实可以具有多重维度。品特戏剧充满自然主义式的细节与逼真的日常对话,但却缺乏现实主义内在的理性逻辑与精确表达。品特戏剧不是现实主义的,但却非常的“现实”,因为在这个时代,人们发现荒诞本身就是现实多重维度之一维。人是语言的存在,品特戏剧用语言层面的荒诞结构出人存在的荒诞。在《房间》(The Room)里,品特用语言塑造了流沙上的戏剧世界。语言的非指涉性(non-referenciality)取消了人原本预设在语言之先、之外的本质性存在,形而上学内涵的二元对立模式失去存在的根基。语言赋予人以存在的意义,然而,这种意义不具有稳定性,它只是能指符在差异化的运动里稍纵即逝的“踪迹”,这种意义,恰如品特自己的描述,就像流沙,随时可能在足底坍塌。在《看管人》(The Caretaker)里,人们“在语言里敌意地栖居”,语言成为主要的戏剧行动。人物们以言行事,一面用语言遮掩自身的虚空,一面又试图通过言说确立自己的身份。话语交锋内含着争权夺利,人际关系的网络在流动的能指符里不断波动。语言全然就是一阵阵的烟幕,指东言西,大家都在语言的遮掩下回避交流,隐藏自己。在语言角斗场上的斗败者,失去的将是其存在的根基。《生日晚会》(The Birthday Party)可以被视为一出“语言说人”的悲剧,人是语言的存在,却不是语言的主宰。人在其成长及成熟的过程中,必须进入作为象征体系的语言,在此,人会被剥夺自我独立的存在,被语言所运载的习俗和法则异化。想脱离语言铺天盖地的罗网,人只能以无意义的声音或者绝对意义上的沉默进行对抗。然而,将自我放逐于语言之外,也就等于远离整个社会系统。 正文第二部分(第三章)先从理论的层面讨论了语言与回忆的关联。语言不是镜现过去,而是“再造”过去,语言赋予过去的原始经验以某种秩序和意义,从而让其得以在现在存在。品特与历史学家不同,不以求真为嚆矢,他坚称过去是不可确证的(unverifiable),所以,他所做的是用语言的“肌质”(texture)还原过去扑朔迷离的本性。在《风景》(Landscape)里,语言的碎片构成一组组流动的诗歌意象,牵引着观众的想象力做超出语言之外的运动,在笼罩语言碎片的朦胧诗意里寻找真相变幻莫测的面孔,此时,语言本身成为了真正的风景。在《归于尘土》(Ashes to Ashes)里,品特间接触及了纳粹大屠杀对人心灵的摧残这一主题。他试图在史学家追求的那种客观真实与自己那充满不确定性的语言之间找到平衡点。品特试着让语言超越自身,以有限的在场召唤出无限的不在场,从而悖论性地达到自身之外。品特还带动语言的运动,使其不断自我解构,那不断被推延和被回避的所指,代表着受害人永远没有勇气面对的那个过去。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裂缝,恰如受害人心灵上永远无法弥合的伤口。 正文第三部分(第四章)聚焦品特戏剧里备受关注的沉默。在指涉性的语言观里,,沉默被视为语言的阙如。然而,在差异性的语言观里,沉默与语言相对而生,互相转换,沉默甚至可以比语言包蕴更多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品特本人作为作者在其作品里保持的沉默,他不佯装全知全能,也不充任自己创作的戏剧世界里的上帝。品特戏剧里的沉默分为无声沉默和有声沉默两种。品特对有声沉默的界定是:“言说实际上道出的是隐匿其下的另一种言说。”在《月光》(Moonlight)里,沉默调节着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强度及走向;表达出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唤起朦胧诗意;代替语言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微痛》(The Slight Ache)里,品特尝试着将抽象的沉默“戏剧化”,赋予其可感知的外形,使其制造出戏剧张力,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该剧里的卖火柴老人可在象征意义上被视为沉默的化身,沉默就像漩涡的中心,带动并吞噬言说,语言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填补沉默的空洞。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英;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袁德成;;论品特及其戏剧与政治的关系[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4期

3 胡宝平;;中国的品特批评:方法、问题与展望[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1期

4 何其莘;;品特的探索真相之旅[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5 李双志;;语言、身份与写作——试论卡夫卡、策兰和赫塔·穆勒创作的文化背景[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2期

6 沈松华;;试论中国传统沉默观[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龙迪勇;事件:叙述与阐释——叙事学研究之三[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10期

8 刘冠才;;先秦诸子与古希腊哲学家名实观的差异及其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韩征顺;李健鹏;;寓怪诞于现实,寄荒谬于情理——品特的《看管人》解析[J];外语研究;2006年06期

10 王霞;;如何再现纳粹屠杀——海登·怀特的历史相对主义思想辨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聊斋鬼狐源[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2 詹全旺;心与物的对抗,灵与肉的冲突——评精神悲剧《欲望号街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钱雯;;历史与人:鲁迅小说的两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刘欣;;朱光潜“不即不离”说之批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程敏;;关于民间叙事困境的思考——以莫言小说《蛙》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戴力芬;文学符号特殊性对哈姆雷特行为的解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廖琳;;女人的现实与浪漫——《死水微澜》和《包法利夫人》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9 张小彩;;孜孜不倦的寻找——从《石榴树上结樱桃》看李洱的写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杨珊;;评《河湾》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剑晖;;散文观念的突破与当代散文的前途[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刘华文;;试论英汉双语词典的认知模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晓芳;;浅论《基坑》主人公的生存困境及其悲剧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田兴国;;水浒忠義观斟议[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5 丁立群;;从《等待戈多》看塞缪尔·贝克特的伦理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訏小说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继霞;百年回族文学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敏;尤内斯库作品在中国1978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萌;亨利·詹姆斯的国际主题在《黛西·米勒》中的表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琳;迟子建小说意象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孙潇雨;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突围和迷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汤冉冉;荒诞中的存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广润;品特:传统与荒诞的结合[J];百科知识;2005年22期

2 王燕;;论品特戏剧里的疾病[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3 袁德成;;论品特及其戏剧与政治的关系[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4期

4 何其莘;;品特的探索真相之旅[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5 王燕;;品特戏剧的色彩符号[J];外国文学;2006年06期

6 冯伟;;《浮士德》的两个版本与早期现代英国戏剧的版本问题[J];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7 黎林;;《看管人》:规训社会中权力与战争游戏的隐喻[J];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8 郑嵩怡;胁迫:存在于荒诞与真实之中──试谈品特戏剧的艺术魁力[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9 张再林;西方传统的语义学与中国传统的语用学——中西语言哲学的歧异与会通[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10 王娜;;品特戏剧在中国舞台的传播与接受[J];江汉论坛;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江;;哈罗德·品特:用“荒诞”打开压抑、封闭的人生[J];三月风;2006年04期

2 方柏林;;品特沉默了[J];艺术评论;2009年03期

3 邓红霞;哈罗德·品特荒诞主题的表现手法[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4 袁德成;在荒诞和晦涩的后面——论哈罗德·品特的戏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5 李永梅;;“品特剧作5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英国举行[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3期

6 张杭;;如鼓声般的品特[J];上海戏剧;2010年12期

7 罗伯特·麦克朗;林骏;;静默与影响[J];书城;2005年11期

8 恺蒂;;英国剧坛的一位“愤老”[J];书城;2006年04期

9 孙琦;;哈罗德·品特怪诞吗?[J];剧作家;2007年01期

10 叶匡政;;品特讨论的不是月球[J];中国西部;2009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宝;;从《生日宴会》里透视权力关系中的压迫现象[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贤军;;论《送菜升降机》中的玩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骆锦芳;;挑战传统:论荒诞派戏剧及其艺术[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阮志群;;中国纺织品特保法律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5 ;保健品系列[A];二○○三年全国鹿业发展信息交流会材料汇编[C];2003年

6 吴建华;;天籁村品茗[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三周年论文集[C];2007年

7 栾玲;田云龙;邹立秋;于涛;马秀荣;;烟台市保健食品卫生状况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田长祥;田硕;;败酱草临床应用举隅[A];全国中药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桑海清;丁林;戴橦谟;;一个用于新生代定年的Ar-Ar法标准样:BT-1透长石[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郭旭峰;屠建祥;刘宝林;;一种确定食品流态化速冻操作参数的简易方法[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胡;[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林克欢;[N];北京日报;2011年

3 福建省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 马丁;[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4 解玺璋;[N];文艺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斌 包庆;[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江海虹 陆圣;[N];中国纺织报;2005年

7 上海师范大学 萧萍;[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蔡芳钿;[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侯晓轩;[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王羚;[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琼;语言维度里的哈罗德·品特戏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刘明录;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王娜;身份的焦虑与建构[D];武汉大学;2013年

4 张雅琳;从“间离效果”看品特戏剧中非现实的现实性[D];复旦大学;2010年

5 萧萍;折光的汇合:暧昧与胁迫性生存[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6 张兰霞;新管理理论丛林研究[D];辽宁大学;2000年

7 谢兴龙;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齐欣;品特戏剧中的悲剧精神[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依山;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思锶;品特剧作中的质疑空间[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2 李杨;哈罗德·品特戏剧及其对中国戏剧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刘瑶;品特剧作中的权力主题[D];兰州大学;2013年

4 何军侠;论哈罗德·品特戏剧的张力[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娜;品特文学领地中的胁迫主题[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小艳;品特“威胁喜剧”中的闯入者形象[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先强;烦、畏、死在品特《送菜升降机》中的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硕峰;探究哈罗德·品特剧作中过去的力量[D];南京大学;2013年

9 彭金霞;男性权威的颠覆—对品特早期戏剧中女性形象的福柯式解读[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静;哈罗德·品特主要戏剧中的存在主义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语言维度里的哈罗德·品特戏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56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