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戏剧小品比赛评分规则_汕头戏剧小品夏雨来_《南京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8 11:13

  本文关键词:作为大众文化的戏剧小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05年

作为大众文化的戏剧小品

杜红霞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戏剧,逐渐失去芳华,到今天已是处境艰难,举步维艰。而在当代戏剧发展整体进入困境的情况下,小品却作为一种新兴的戏剧样式异军突起,获得大众的认可和喜爱,这无疑是当代戏剧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文化现象。其实,将戏剧小品纳入大众文化的视野,从其文化特征的角度对小品的发展历程进行观照,我们就不难理解小品何以能够从最初的戏剧、戏曲院校的练习作品而成为今天家喻户晓、深受欢迎的文艺样式。 揭示当代戏剧小品的社会生存状态,首先必须密切联系小品兴起、发展的文化背景。在当代文化三分格局、大众文化勇当先锋的背景下,小品自产生之日起便被打上了浓重的大众文化的烙印,并借助大众文化对文艺的娱乐性、商业性的声张获得了自身的合法地位,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文化消极性特征的影响。而精英知识分子文化、主流文化对当代戏剧小品的影响和作用又有所不同。其中,精英知识分子文化对小品干预社会、针砭时弊功能的加强提升了小品的艺术品味、使其丰富了思想内涵。而主流文化则使戏剧小品走上了正面歌颂、政治宣传的道路。 全文分为两章。第一章,在梳理戏剧小品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将戏剧小品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分为萌芽、发展、走向繁荣到当下步入困境几个历史阶段。同时,在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剧本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二章,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戏剧小品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来自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及精英知识分子文化的影响。而三者对戏剧小品的作用又各有不同。在本章中,作者将以此为切入口,分析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戏剧小品在三种文化的共同作用之下所呈现出的社会生存状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905
【目录】:

  • 导言7-10
  • 第一章 中国戏剧小品发展二十年10-21
  • 第一节 从“胚胎”到萌芽10-13
  • 第二节 戏剧小品的繁荣13-18
  • 第三节 当代戏剧小品发展的衰颓18-21
  • 第二章 多元文化格局与当代戏剧小品的命运21-38
  • 第一节 获得合法性大众文化与戏剧小品的性质22-26
  • 第二节 针砭时弊及其他:精英文化对戏剧小品艺术品格的提升26-29
  • 第三节 英雄与理想:主流意识形态寄托的责任29-33
  • 第四节 盛极而衰--成也大众文化,败也大众文化33-38
  • 主要参考书目38-3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永建;;如何提高群文戏剧小品的质量[J];广东艺术;2010年06期

    2 何爱云;;大众文化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理论学习;2011年06期

    3 张程程;;从中国内地三十年流行音乐再看大众文化的特点[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4 梅晓;;戏剧小品的觉醒——简论戏剧小品创作中的主体意识[J];广东艺术;2010年03期

    5 李香兰;;我国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流行音乐发展的趋势探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6 刘灵昕;;大众文化的效应、价值及转化[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姚文放;;美学话语转型与人文精神建构——“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J];社科与经济信息;1994年09期

    8 陈楠;;浅析大众文化中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9 杨勤;;浅谈在大众文化生活中舞蹈艺术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10 杨聪;;论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明俊;;大众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王向峰;;辽海讲坛第二讲 大众文化的根性与易境之改塑[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朱效梅;;以邓小平理论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艳雪;;从消费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丛书策划为例[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吴晓都;;列宁与20世纪大众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代迅;;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卫华;高明航;卢文梅;;关于现代科技革命与文化的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杨晓;;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大众文化[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林存秀;;走出古典之后——民国初年的大众文化与小知识分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张同胜;;《水浒传》与大众文化[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中之;[N];解放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孔志军;[N];铜仁日报;2008年

    3 明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作家 梁晓声;[N];人民日报;2008年

    5 驻浙江记者 骆蔓;[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刘峰;[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龚丹韵;[N];解放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周静;[N];贵州日报;2009年

    9 陈方;[N];平顶山日报;2009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 陈占彪;[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4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谢中山;全球化语境中当下中国文学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黄品嘉;论文化产业精英的文化品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鹏飞;大众文化视野中历史电视剧的叙述策略[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红霞;作为大众文化的戏剧小品[D];南京大学;2005年

    2 谢中山;影响的焦虑——大众文化与新生代作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志;本雅明大众文化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贞;论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岭;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运用的语境化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史岩;经典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宗立华;大众文化的本质、作用和建设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作为大众文化的戏剧小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7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67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7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