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义和团运动背景_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教训_戏剧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1)-文化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08 07:21

  本文关键词:戏剧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容提要】义和团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戏剧的影响,正是戏剧为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创造了一种社会“叙述背景”。一方面,义和团在穿着、神主、话语、行为等许多方面都是模仿戏剧舞台演出;另一方面,戏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之所以会如此,原因就在于当时华北地区戏剧的分外流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社会风俗文化巨大的影响力。 【摘 要 题】政治·法律 【关 键 词】戏剧/义和团运动/社会叙述背景 【正 文】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义和团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迄今为止诸多前辈学人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对此程歗先生有专篇文章予以概述。(注:程歗:《义和团起源研究的回顾与随想》,《清史研究》2002年第2期。)在此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都把重点放在义和团的组织源流上,着重论述义和团与白莲教、乡团或传统民间习武组织的渊源关系。美国学者周锡瑞则独辟路径,结合当时华北地方的社会政治、经济特点,强调了民间文化在义和团起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注: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张俊义、王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在诸民间文化要素中,周锡瑞又多次提到了戏剧对义和团运动的重大影响。此外,同为美国学者的柯文也谈到了戏剧在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重要性。(注: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虽然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戏剧在义和团起源中的重要作用,但义和团运动在许多方面打着戏剧的烙印却是不争的事实。迄今为止,这一问题虽已有人论及,,但还未见到专门性的探讨,为此,本文力图在前辈学人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一 戏剧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作为制度文化中最为外观层面的服饰就是其中之一。张伟然先生曾非常精彩地论述了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的服饰与戏剧之间的关系,认为他们在服饰上主要是模仿戏剧舞台上演员的道具。(注:张伟然:《太平天国仪服文化及其与戏剧赛会的关系》,《复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3期。)同样,义和团也是如此。总体来说,义和团团员的服饰在运动的前后阶段(以进入京、津为分界线)有所不同,但不论前后都以红色最为普遍,尤其在前期,间有黄色(运动后期还有所谓的黑团,穿黑色服装)。在未进入京津以前,各地义和团团员的服饰是不尽相同的:“刻下津邑聚集拳匪甚多……因非出自一处,故装束各不相同,有在小褂外着一红色兜肚者,有年已三四十岁,而各缠一红辫顶者,尚有一某处匪首,身着黄绸大褂。”当进入京津并得到清廷的财政支持后,义和团的服饰开始趋向一致:“乾门者色尚黄,头包黄巾,以花布为裹,腰束黄带,左右足胫亦各系指许阔黄带一;坎门者色尚红,头包红巾,腰束红带,左右足胫亦各系指许阔红带一”(注:佐原笃介、沤隐:《拳事杂记》,见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第1册,第270页。),活脱脱就是戏剧舞台上武生之打扮。对此,时人曾有言:“一如剧中之武生。”(注:柴萼:《庚辛纪事》,《义和团》第1册,第307页。)还有的义和团团员则更是直接模仿戏剧舞台上的某个人物,如“小结束,戴英雄帽,如剧台所扮黄天霸者”(注:支碧湖:《续义和拳源流考》,《义和团》第1册,第445页。)。
服饰外,再看义和团的神主。义和团所请的神,主要是一些古代的英雄人物或拥有法术的神灵。根据当时人的记载,义和团所请的神主要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西游记》),哪吒、拖塔李天王、二郎神、姜子牙、杨戬(《封神榜》),关公、张飞、赵云、诸葛亮、黄忠、马超、周仓(《三国演义》),尉迟敬德、秦琼(《隋唐演义》),岳飞、岳云(《说岳全传》),黄天霸(《施公案》),黄三太(《彭公案》),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铁拐李(《八仙过海》),武松、林冲、鲁智深(《水浒传》),展昭、白玉堂(《七侠五义》)。当然,义和团所请神灵远不止这些,在此不一一列举,但不管怎样,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诸小说戏剧中的人物。 上一篇:从《诗经》看我国古代的婚姻状况(1) 下一篇:贾谊被贬原因新探(1)


  本文关键词:戏剧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8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88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