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09 11:17

  本文关键词:匠心独运——评郭继德教授新著《当代美国戏剧发展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曲阜师范大学》 2012年

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

刘芬芬  

【摘要】: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戏剧总是在不断发展,以期反映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类社会的变化,美国戏剧的蓬勃发展就有力地证明了这点。二十世纪初期,当男性剧作家霸占着美国戏剧中心舞台时,女性剧作家处于默默无闻的边缘地带,或被忽视,或被排斥。然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女剧作家们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其作品成为一道美国戏剧界活力四射的风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权运动的第二次高潮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女性戏剧的发展,大批杰出的女剧作家脱颖而出、大放光彩。她们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关注女性经历,展示二十世纪美国社会背景下的女性生存状态。海尔曼就是其中一位优秀的代表,她的经典作品给美国戏剧舞台注入了活力,对美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莉莲海尔曼(1905-1984),是美国二十世纪前半叶最重要的女剧作家之一,她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很多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作为一名女剧作家,戏剧生涯遭受挫折,所以她必然密切关注女权运动,对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促使剧作家一直关注南方女性和其命运,这在《小狐狸》中明显体现出来。《小狐狸》是海尔曼最成功的作品,1939年登上荧幕,写的是关于南方小镇的哈伯德家族的故事,当时南方正由古老传统的农业时期转向新型的工业时代。 女权主义运动对当时的社会尚未产生较大影响,但海尔曼的大部分作品已经明显反映出女性追求权力和性别上不平等的问题。《小狐狸》以家庭为背景呈现女性的生存困境,塑造了贪得无厌的哈伯德家族,女性则像深陷家庭牢笼的囚鸟。在本剧中,剧作家将女性生存空间的局限性归结于经济原因。没有经济能力导致女性独立身份的丧失,以致于她们的婚姻选择和命运前途都由家族中的男性掌控,成为男性成员获得利益的棋子。在长期压迫下,女性的逃避是这部作品的一个中心主题。 瑞金娜是本剧的核心人物,也是美国戏剧史上最强悍的女性人物形象之一。她一生的梦想就是逃离家庭的桎梏和落后的南方,到芝加哥去谋求新生。她深知金钱的重要性,为击败家族中的男性,获取家族生意中的最大利益,她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丈夫的性命和女儿的幸福。回顾哈伯德家族的发迹史,剧作家试图向人展示:瑞金娜扭曲的金钱贪欲背后恰恰反映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和经济上长期不能自主的现实。剧终落幕时,瑞金娜恐慌而孤独,这个看似成功的女性,其实是父权价值观的牺牲品。 本论文以女性主义为理论支撑,对海尔曼的原创剧作进行解读,旨在揭露家庭中女性的从属地位,并承受男性施加的父权束缚。女性被剥夺继承权利,社会不提供工作,将活动空间局限于家庭内,她们无经济能力,,只能依靠家庭中的男性。另外,本文将剧作家的创作探讨置于美国戏剧的历史框架之内,以彰显出她对美国戏剧的繁荣作出的卓越贡献。 本文包括五部分。引言部分提供了剧作家的背景信息,并对她的经典作品《小狐狸》作了简要叙述,也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海尔曼所作的文献研究。第一章介绍美国南方的历史传统和特点,战后社会结构的改变限制了女性的生存空间,这就造成了女性身上的压迫和束缚,阐述了在当时社会情况下女性的境况。第二章将《小狐狸》中的女性人物作了比较,描绘出三位女性面对父权压迫作出的不同反应。波蒂沉浸于酒精的麻醉和对过去的幻想,结局悲惨。瑞金娜不得不牺牲丈夫的生命和女儿的幸福,换得她想要的东西,最后忍受可怕的孤独。亚历山大决定逃离父权制的控制、离家出走。第三章揭露出剧中三位女性都是父权制的牺牲品,她们都有逃离现实的想法,也有着各自悲惨的结局。海尔曼将她们的悲剧归结于女性的无经济能力,是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的结果。结尾部分通过分析《小狐狸》中三个女性人物,刻画二十世纪美国社会女性整体的生存状态,揭示在父权伦理的统治下,追求自主行为的女性没有生存的空间,难以立足于社会。本章表达了剧作家的观点:在压迫下,一味的忍耐并不总是美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岑玮;李敏;;论莉莲·海尔曼女性观的发展——解读其姊妹篇《小狐狸》和《森林的另一边》[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2 张生珍;;匠心独运——评郭继德教授新著《当代美国戏剧发展趋势》[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4期

3 张生珍;;生物区域主义、学术研究和实践主义——迈克尔·布兰奇访谈录(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6期

4 周维培;南方传统文明与北方工业文明的冲突——莉莲·海尔曼剧作论之一[J];戏剧;199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生珍;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汉英;;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之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邢利娜;;《萨勒姆的女巫》的原型解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王玉明;绝对神权与天赋人权——爱德华兹与富兰克林的清教思想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刘洋;;“灰姑娘之梦”的幻灭——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自然主义情感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柯可;张桂军;;薇拉·凯瑟作品的南方主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汪艾文;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象营构[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阮玉慧;《大人物盖茨比》——艺术形式与主题思想完美结合的典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汪艾文;从人物形象看《太阳照样升起》主题的揭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张艳;;福克纳小说中的多重声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陈建春;;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夜色温柔》主人公性格剖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伟琼;;美国文化的精神渊源——清教主义思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靳雅琴;;残缺的家庭失衡的心理——论《玻璃动物园》悲剧人物的现实意义[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翟新田;;自然主义视角下的《海上扁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新宇;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10年

2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文;权力·死亡·荒诞[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瑞华;美国20世纪的清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素青;加里·斯奈德和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与人类的生态哲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7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9 孙黎;孤独的自我反思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郭勤;依存与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加琴;论霍桑的哥特式清教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付莹喆;张爱玲翻译活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闽井;论《小城畸人》对圣经故事的戏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海娟;追寻自由灵魂的重塑,挣脱宿命论的囚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宏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媛媛;伊甸园善恶之花在人间的开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志娟;美国戏剧《晚安,妈妈》的语用文体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玉茹;《嘉莉妹妹》与《废都》中“荒原”意识之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星;谭恩美自传性长篇小说的性别意识与心理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文蕙;;荒野无言[J];读书;2008年11期

2 王炳钧;;关于自然的文化转换[J];外国文学;2008年04期

3 李世涛;;西方现代社会变迁中的自然及其表现[J];外国文学;2008年04期

4 武跃速;论奥尼尔悲剧的终极追寻[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1期

5 马凌;征服与回归:近代生态思想的文学渊源[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1期

6 刘海平;中美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纪念尤金·奥尼尔逝世50周年[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7 郭继德;现代美国戏剧的缔造者尤金·奥尼尔[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8 韦清琦;生态批评:完成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后合围[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9 邓年刚;“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专家谈[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10 王宁;文学的环境伦理学:生态批评的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明;美国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莉;美国戏剧杂谈[J];当代戏剧;1987年03期

2 ;美国戏剧大师与川剧《欲海狂潮》[J];今日四川;1999年03期

3 简兮;;谈戏剧的草根性[J];当代戏剧;2008年01期

4 刘略昌;;“人已走,茶未凉”——美国戏剧家罗伯特·安德逊辞世[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4期

5 谢榕津;从写实主义到新写实主义[J];剧本;1987年02期

6 徐锡祥;;文化传递、浸润与过滤:当代美国戏剧在中国[J];四川戏剧;2007年05期

7 欧毅;;从尤金·奥尼尔的信件看其悲剧观[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8 王永敬;;社会变革与戏剧运动[J];戏剧艺术;1986年01期

9 ;外文系隆重纪念尤金·奥尼尔诞生一百周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10 晋红;;阿尔比与美国荒诞派戏剧[J];长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晓燕;;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成果述评[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孔令达;;《榆树下的欲望》剧本改编与舞台搬演——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演出小记[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继德;;序[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玲林;;论《推销员之死》中烟消云散的“谎言”[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苏晖;;《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国戏剧研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聂珍钊;;全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聂珍钊教授在闭幕式上的发言[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编后记[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明灿;[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张兰阁;[N];北京日报;2005年

3 周婕;[N];文艺报;2007年

4 邢剑君;[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王晨;[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邢剑君;[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吴建友;[N];光明日报;2005年

8 邢剑君;[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徐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秋鸿 综合编译;[N];音乐周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范煜辉;意识形态幻象的批判与超越[D];南开大学;2009年

2 岑玮;女性身份的嬗变:海尔曼和诺曼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贺安芳;追寻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卫岭;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5 樊晓君;爱德华·阿尔比戏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生珍;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蔡隽;大卫·马梅特戏剧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慧娴;田纳西·威廉斯:一个还是两个[D];苏州大学;2008年

2 杨霞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尤金·奥尼尔笔下的黑人形象[D];苏州大学;2007年

3 郑晓屏;《对照》——第一部承前启后的美国喜剧[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静静;隐藏的面具与悲剧张力[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许丽丽;生命的颂歌[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维;田纳西·威廉斯女性角色的塑造[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宝玲;探索《推销员之死》中的困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斐斐;戏剧《蝴蝶君》叙事特色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9 巫书娜;狄奥尼索斯精神在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体现[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周青;灵魂的拷问[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匠心独运——评郭继德教授新著《当代美国戏剧发展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9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89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e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