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戏剧《太阳下的一粒葡萄干》的言语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16 16:07

  本文关键词:戏剧《太阳下的一粒葡萄干》的言语行为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6年

戏剧《太阳下的一粒葡萄干》的言语行为分析

孔艳艳  

【摘要】:语言学和文学评论曾经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研究领域,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两个学科逐渐融合,并开始相互借鉴与渗透。于是,,作为这种融合和渗透的结果,一门新的学科开始形成并日益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门新的学科就是文体学。申丹(2000)在《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中总结了文体学的发展过程:二十世纪前半叶是现代文体学的成长期,六十至七十年代是其兴盛期,八十年代话语文体学兴起,九十年代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蓬勃发展。从这个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几年来文体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头并进的势头,不同的文体学派竞相发展,不断有新的文体学派形成。在这些学派中,有一派文体学家采用语用学来分析文学作品。这些文体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描述为“文学语用学”或“语用文体学”。较早使用语用学方法研究文学语篇的是荷兰语篇语言学家Van Dijk和美国文学语言学家Pratt。另外,美国语言哲学家Searle和中国语用文体学家封宗信也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 戏剧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它在文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文学批评和文体学研究领域,戏剧是被涉及的最少的文学体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戏剧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对话。这就使得戏剧这种文学体裁与小说和诗歌相比文学性更少,更接近日常语言。用文学理论来研究这种文学性较少的文学体裁难度相对较大。语用文体学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使用中的语言,它和文体学的结合给戏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语用文体学研究拓宽了语用学和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和层面,对戏剧批评和文学研究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是英国语言哲学家John Langshaw Austin在1955年为反对逻辑实证主义而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John Searle丰富并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并探讨了言语行为的形式化。言语行为理论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言语交际,旨在回答语言是怎样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这样一个问题,体现了“言”则“行”的语言观。Austin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类: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随着言语行为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712
【目录】:

  • Abstract in EngLish7-10
  • Abstract in Chinese10-13
  • Introduction13-17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7-29
  • 1.1 Style and Stylistics17-18
  • 1.2 Stylistic Analysis of Drama18-26
  • 1.2.1 The Importance of Stylistic Analysis of Drama18-22
  • 1.2.1.1 Drama as a Literary Genre19-20
  • 1.2.1.2 The Status of Drama in Stylistic Analysis20-22
  • 1.2.2 The Importance of Dialogues in Stylistic Analysis of Drama22-24
  • 1.2.3 The Development of Stylistic Analysis of Drama24-25
  • 1.2.4 Examples of the Previous Stylistic Study of Plays25-26
  • 1.3 The Trouble with Stylistics26-27
  • 1.4 Pragmastylistics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27-29
  • Chapter Two Speech Act Theory29-39
  • 2.1 John L.Austin:Initiation of Speech Act Theory29-33
  • 2.1.1 Performative Hypothesis30
  • 2.1.2 The Crudest Form of Speech Act Theory30-32
  • 2.1.3 Austin's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32-33
  • 2.2 John Searle: Systematization of Speech Act Theory33-39
  • 2.2.1 The Improvement of Speech Act Theory34-35
  • 2.2.2 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35-36
  • 2.2.3 Indirect Speech Acts36-37
  • 2.2.4 Searle's Philosophy of Mind37-39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39-43
  • 3.1 Speech Act Theory and Drama Analysis39-41
  • 3.2 Research Objectives41
  • 3.3 Research Procedure41-43
  • Chapter Four Speech Acts in A Raisin in the Sun43-79
  • 4.1 Lorraine Hansberry and Her Play A Raisin in the Sun43-48
  • 4.1.1 Lorraine Hansberry43-44
  • 4.1.2 Introduction to A Raisin in the Sun44-48
  • 4.2 Macro-speech Acts Used in the Play48-57
  • 4.2.1 Realiza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49-54
  • 4.2.1.1 Mama's Dream50-51
  • 4.2.1.2 Walter's Dream51-52
  • 4.2.1.3 Ruth's Dream52-53
  • 4.2.1.4 Beneatha's Dream53-54
  • 4.2.2 Racial Confrontation54-56
  • 4.2.3 Money and Pride56-57
  • 4.3 Micro-speech Acts Used in the Play57-77
  • 4.3.1 Micro-speech Acts in Act Ⅰ58-64
  • 4.3.2 Micro-speech Acts in Act Ⅱ64-70
  • 4.3.3 Micro-speech Acts in Act Ⅲ70-72
  • 4.3.4 Indirect Speech Acts in the Play72-77
  • 4.4 Summary77-79
  • Chapter Five Implications79-81
  • 5.1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79-80
  • 5.2 Practical Implications80-81
  • 5.2.1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80
  • 5.2.2 Drama Criticism80-81
  • Conclusion81-85
  • Bibliography85-89
  • Acknowledgements89-9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9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燕;;言语行为与语境[J];青年文学家;2010年05期

    2 肖巧慧;;儿童言语行为的会话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8期

    3 顾艳;;商务英文信函中的指令性言语行为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4 贺桂华;;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英语习语的语用功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塞尔;卢旦怀;;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9期

    6 吴格非;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J];煤炭高等教育;1998年02期

    7 房红梅;人际隐喻与言语行为理论的互补性[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8 霍永寿;从言语行为的实施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2期

    9 翟弘,徐美彦;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十八相送”的解释力[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方怡;论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纵丽娟;;戏剧研究之于草原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2 苏晖;;《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国戏剧研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淑芳;;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述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黄清贵;;论Gone with the Wind一书中Rhett Butler形象的塑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钟星;;英语陈述句中语调的语义功能三分法——利用J·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语义功能进行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关兴丽;;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8 徐洁;;言语行为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温年芳;;目的论与《茶馆》译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10 王晓萍;;简评塞尔的句子意义分析[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海玲;[N];文艺报;2011年

    2 林杉;[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记者 方一涵 李霆钧;[N];中国电影报;2011年

    4 王觅;[N];文艺报;2011年

    5 记者 李晓芳;[N];山西日报;2003年

    6 广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夏文斌;[N];闽南日报;2006年

    8 周湘鲁 王依民;[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首席记者 杨素英;[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慧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敏;莱蒙托夫的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傅利;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问答话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郭艳娟;阅读的伦理:希利斯·米勒批评理论探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柳海涛;社会的语言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寒冬;引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芳;对汉语心理咨询节目中“建议”言语行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倩;请求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曾薇;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崔文明;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请求施惠行为[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忠兰;汉语暗示言语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陈晓晶;汉语竞聘演讲中承诺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梁蕾;汉语评价言语行为及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郑海玲;约翰·塞尔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皮维;情景中的英谚汉译: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戏剧《太阳下的一粒葡萄干》的言语行为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5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3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