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京剧夜深沉京胡独奏_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在线购买 网上书店 网上书城 在线购物 音像书城

发布时间:2016-09-24 09:07

  本文关键词: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京剧艺术素有"国剧”之盛誉,是中国传统戏曲之集大成者。在传统京剧艺术中,京胡是伴奏乐队中举足轻重的"主奏乐器”。京胡伴奏音乐与唱腔融为一体,成为京剧唱腔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清初以来流布全国各地的330多个剧种中,以各种胡琴作为主奏乐器的竟多达200多个剧种,可见这种富有特色的胡琴类"主奏乐器”的设置是传统戏曲、尤其是"板式变化体”戏曲伴奏乐队中的普遍现象。因此,赵志安的这本《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作为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就是试图以京胡这件京剧"文场”"主奏乐器”为切入点,对传统戏曲伴奏艺术进行一次音乐人类学视角的个案研究。 以一件乐器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有不小难度。作者为了做好这一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创新性的融入了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思维。首先在资料收集上。作者不仅对传统已有的京胡伴奏音乐文献、图像、音响以及曲谱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和整理,而且重视音乐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作者先后在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以及福建省京剧团等教学、演出团体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通过访问许多京剧琴师、鼓师、教师和表演艺术家,收集、整理了许多鲜活的资料。另外,由于作者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为"二胡演奏与教学”,已经学习、掌握了多种胡琴乐器的演奏技能。为了强调音乐人类学作为"局内人”的体验,作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曾向诸多琴师学习京胡演奏、伴奏技能,观摩他们的教学、排练和演出实践。并通过自己的亲身学习、实践和对京剧京胡伴奏的演出、教学、排演等环节长期观察而获得深刻细致的认识。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作者突破传统的主要着重于京胡伴奏音乐形态研究的方法,而将视野扩展、深入到探求京胡伴奏的本质规律及其成因。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京胡伴奏的专门论著虽多达四、五十本,但传统已有的京胡伴奏的研究成果,大多出于对伴奏实践的关注,重视对京胡伴奏音乐形态、具体手法和操作技能的经验总结,停留在京胡演奏法和伴奏法层次的探讨。本书作者则从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思维出发,不仅力求探知京胡伴奏实践中各种现象的本质规律"是什么”,还努力去追究这种规律产生的过程及其原因。也就是说,作者不仅从京胡伴奏音乐本体出发,更从传统京剧文化的概念和京剧伴奏乐手的音乐行为等角度来深入认识京胡伴奏的艺术规律。  由此,本书除第一章绪论外,主体部分二至五章,则是通过京胡形成、确立的历史沿革;京胡伴奏音乐的艺术规律、京胡伴奏主体——琴师之研究以及京胡伴奏艺术的审美特征等章节,从京胡伴奏的物质形式层面、音乐形态层面、演奏主体层面和审美层面等多层研究视角,首次对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规律作一个立体、全面的揭示。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论述,凸显了本书的研究目的和价值不仅在于对京胡伴奏艺术规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剖析。而且对于京剧表演艺术风格认识的深入,对于京剧伴奏乃至戏曲伴奏艺术审美规律的初步把握,以及对于音乐人类学研究思维如何与传统戏曲伴奏艺术这一研究对象有机结合的探讨等等,都具有积极的开拓意义。尽管这种初步的思考和实验性研究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无损于它在传统戏曲伴奏艺术研究领域中开拓性的学术价值。  因此,在这一学术专著得以出版之际,我作为赵志安的指导教师,也为学生的辛勤汗水有所收获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并祝愿他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勤耕不缀、勇于探索,不断取得新的成功和进步。


  本文关键词: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21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