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浅谈如何实践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6-11-17 16:07

  本文关键词:如何实践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浅谈如何实践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浅谈如何实践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导读] 目前,社会上都流行着这样的一些说法:音乐课上不上无所谓,反正是副科,又没有升学压力。

       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将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

        目前,社会上都流行着这样的一些说法:“音乐课上不上无所谓,反正是副科,又没有升学压力。”这是从一些学生家长和其他一些相关科目的老师口中传出,甚至干脆上到音乐课时,语文或数学老师就上班去做他们的事情,即使上也是按旧模式教他们学会一首歌,如果再遇到纪律不好的课就强压下去,我想这并不能单纯的怪老师或学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的这种教育制度纯粹就是为了升学考试。你说在这样的大局势下,学生能静下心来听你的音乐课吗?回答肯定是“不会”。因此,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执行已迫在眉睫。
  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对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应该在意识上接受音乐、喜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儿童,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更不应该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具体的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1 给出表现权
  给出学生(一部分)权利。过去老师的权利是很大的,说话是绝对的权威,容不得学生有任何疑问。我认为老师的权利过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你看长期来,音乐学科因为是小三门、旧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等原因,课堂纪律一直是音乐老师苦恼

的问题。有些老师说,一堂课四十分钟,有二十分钟用来维持纪律了。有的老师干脆用叫棒指着学生叫他们坐好,就为求有一个有条不紊的课堂纪律。你说这样一堂音乐课,不仅是一种低效率的教育资源浪费,还直接扼杀了学生对音乐课的仅有的一点兴趣。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和感情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不应该,也不可能会在纪律优良,绝对安静的音乐课中被束缚的。情感教育是审美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而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是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当学生陶醉于扣人心弦的旋律时,很可能会禁不住有随之哼唱、击掌合拍等行为,我想此时的一句“乐感不错”“节奏感很强啊”要比一句斥责引起的效果好若干倍。
1.2 给出评价权
  “每到考试,老师总会嘀咕一句五音不全,声音虽然不大,但我听得清清楚楚。音乐课的教室,简直是我的刑场!”这是出自一个学生心底的话。老师们,把我们权威性的评价放

下吧。此次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发展性的评价要求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其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这种发展性过程评价,就会发现终结性评价成绩会更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  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来说:应该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音乐教学环境

附件: 点击下载

(责任编辑:admin.zheng)


  本文关键词:如何实践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79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