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门德尔松《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演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6:04

  本文关键词:门德尔松《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演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门德尔松作为德国十九世纪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在力图保持德国音乐古典传统形式的同时,努力从体裁和创作技巧上去丰富和完善它,以求与浪漫主义的幻想性格完美结合,从而形成富有独特色彩的音乐性格和在音乐细节上创新的鲜明个性。门德尔松饱含情感的音乐作品确实为德国音乐艺术增添了不少魅力,他也作为德国杰出的音乐家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优秀音乐家之一。《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是门德尔松鲜为人知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音乐风格及其演奏特征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前期大量的资料收集,查阅文献获取与论文有关的信息,以及笔者自身的演奏体验,从创作背景、和声曲式、演奏技法等方面研究该作品,发现演奏这首作品的重点及难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拙见,希望可以对以后演奏者或研究者提供一点借鉴参考。本文通过对门德尔松《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的文本研究与演奏研究等方面,从情感和技巧上再现门德尔松的这首幻想曲。探寻出门德尔松的才华横溢在音乐创作中的流露,并进一步挖掘出其音乐作品的独特性。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概述本文选题的来源、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门德尔松与《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这一部分主要概述了门德尔松生活的时代背景,从时代背景下看门德尔松所受的影响,深入了解门德尔松的生平以及主要作品及其贡献等几个重要方面,这对这首《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的作品风格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第三部分:《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文本研究这一部分从和声、曲式、调性等方面对该作品每个乐章进行具体的谱面分析,研究作品的发展脉络,并由此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与艺术内涵。更好的为演奏该作品做准备。第四部分:《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演奏研究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谱面分析的基础上,从速度、力度、旋律等方面对每个乐章的演奏进行探究,并解决技术难点。希望通过一些演奏体会与以及自身的学习体验,发现演奏该作品的重点及难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拙见。第五部分:结语这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大型钢琴作品,它展现了门德尔松古典与浪漫的两重性,体现了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理念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 文本研究 演奏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2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绪论8-11
  • (一) 课题来源8
  • (二) 研究意义8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8-11
  • 1. 国内对门德尔松研究现状8-9
  • 2. 国外对门德尔松研究现状9-11
  • 二、门德尔松与《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11-19
  • (一) 时代背景11-12
  • (二) 门德尔松12-17
  • 1. 生平简述12-13
  • 2. 主要作品及其贡献13-17
  • (三) 《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17-19
  • 1. 创作背景17-18
  • 2. 历史地位18-19
  • 三、《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文本研究19-27
  • (一) 第一乐章Con moto agitato19-21
  • 1. 曲式结构19
  • 2. 曲式研究19-21
  • (二) 第二乐章Allegro con moto21-23
  • 1. 曲式结构21-22
  • 2. 曲式研究22-23
  • (三) 第三乐章Presto23-27
  • 1. 曲式结构23-24
  • 2. 曲式研究24-27
  • 四、《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演奏研究27-34
  • (一) 第一乐章Con moto agitato27-29
  • 1. 力度与速度的把握27-28
  • 2. 旋律的歌唱性28-29
  • (二) 第二乐章Allegro con moto29-31
  • 1. 力度与速度的把握29-30
  • 2. 旋律的歌唱性30-31
  • (三) 第三乐章Presto31-34
  • 1. 力度与速度的把握31-32
  • 2. 旋律的歌唱性32-34
  • 结语34-35
  • 注释35-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38-52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2-53
  • 致谢53-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翠华;;李斯特艺术歌曲的和声特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华文健;;论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交响曲的贡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3 宋晓清;韩刘;;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泰斗——威尔第歌剧的音乐特点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4 柳劲涛;;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钢琴教学法概述[J];北方音乐;2009年06期

5 田自平;王诗伦;;用苦难谱写欢乐 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J];北方音乐;2011年01期

6 袁娜;;浅谈《巴赫创意曲集》“三部创意曲中E大调”的复调音乐分析[J];北方音乐;2011年02期

7 袁娜;;巴赫及其《平均律钢琴曲集》初探[J];北方音乐;2012年03期

8 姚琦;改革高校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王玉静;;浅谈迪里拜尔艺术歌曲的演唱特色[J];大家;2011年18期

10 徐雅君;;莫扎特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分析[J];大舞台;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5 丁好;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罗宇佳;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志强;音乐作品及其权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董华;声乐:语言的N种表情[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何源;古希腊音乐中的古今之争:普鲁塔克《论音乐》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爽;从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创作风格及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英;北华大学师范声乐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勤娜;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创作特征与演奏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邢楠楠;海顿《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创作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松珊;肖邦的“忧乡之歌”[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剑;威尔第歌剧《西蒙·博卡涅格拉》两个男中音角色音乐形象与演唱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徐冰;从“外在显露”到“内在潜存”[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8 王舜平;俄罗斯现代手风琴作品的宗教语境[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文琦;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创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诗梦;舒伯特与肖邦的即兴曲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门德尔松《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演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63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