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协奏曲》创作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05:22

  本文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协奏曲》创作技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1953)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创作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形式:大合唱、歌剧、舞剧、电影、钢琴曲、协奏曲、交响曲、室内乐、声乐作品等。尤其是协奏曲作品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所研究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正是普罗科菲耶夫旅居国外创作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融合了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音乐创作理念和后期的标新立异,他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对现代音乐的创新也集中于这部作品当中。本文以《第五钢琴协奏曲》为研究对象,全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分为三节,分别讲述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历程四个时期和他的创作理念共以及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理念分为两节:第一节是从普罗科菲耶夫对传统音乐的继承性的表现以及传统音乐语言对他的影响;第二节从普罗科菲耶夫对现代音乐的创新性的具体体现做了全面的论述,以及他为二十世纪音乐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第二章以《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为主,分为三节,前两节分别从五个乐章的曲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从规范的曲式、中介曲式以及自由联合曲式三类的划分加以叙述,还有再现、并列等组织原则的应用,阐明普罗科菲耶夫在曲式结构的思维及技术运用的独到之处。最后一节从五个乐章之间的联系看它们内在组织原则,探究普罗科菲耶夫在乐章之间的创作思维技巧。第三章分为四节,以《第五钢琴协奏曲》中的个性创作技法为研究对象,从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和声的融合、旋律特征、主题发展手法以及配器手法作为论述对象,进一步分析和探究普罗科菲耶夫的独特创作技法特征。使人们更好的了解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技法和他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对当代以及现如今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 创作技法 结构特征 统一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24.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3
  • 一、选题的理由及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10-12
  •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12-13
  • 第一章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历程13-27
  • 第一节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时期13-20
  • 第二节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理念20-25
  • 一、遵循传统道路21-23
  • 二、坚守独特个性23-25
  • 第三节 《第五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25-27
  • 第二章 《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27-53
  • 第一节 较规范化的曲式27-34
  • 第二节 中介曲式34-43
  • 一、再现组合原则35-39
  • 二、并列组合原则39-43
  • 第三节 集中对称、再现的自由联合曲式43-50
  • 第四节 乐章之间的组织结构原则50-53
  • 第三章 《第五钢琴协奏曲》的特性创作技法53-71
  • 第一节 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和声的融合53-59
  • 一、变化音和弦和高叠和弦53-54
  • 二、小二度关系离调54-55
  • 三、调性布局55-59
  • 第二节 旋律特征59-64
  • 一、旋律大跳与音阶式进行59-61
  • 二、分解和弦为主的织体化61-62
  • 三、持续音和固定音型62-64
  • 第三节 主题发展手法多样化64-67
  • 一、展开性的变奏和模进64-67
  • 第四节 音乐发展中的配器手法67-71
  • 结语71-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77
  • 在读期间发表期刊论文77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小艳;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万欢;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技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朱慧子;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檀革胜;普罗科菲耶夫对传统复调思维的继承和突破[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协奏曲》创作技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76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9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