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10 14:50
  肖斯塔科维奇,如山如川般的作曲家。不如山,不能坚韧、不能厚重、不能博大;不如川,不能至纯、不能求真、不能曲达。其创作风格,在20世纪现代音乐异军突起的大环境中,既没有完全沿用传统创作技法,也没有机械地照搬现代技术手段,而是用一种极具个人特质的方式谱写着一部又一部震惊世人的作品。其中,《第十四交响曲》就是一部充分体现其创作特点的重要作品。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它可堪推敲,经得琢磨,又如一面镜子,将人心、人性窥地通透。本文以肖氏《第十四交响曲》的创作技法为分析研究对象,从创作技法的视角出发,对作品展开分析研究,并总结其创作特征、探求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第十四交响曲》围绕“横死”这一主题意象展开,整部作品由十一首分曲组成,各分曲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作品编制上运用了一种非传统的声乐交响曲形式——并未使用整个乐队,而是使用了人声、弦乐组、打击乐。歌词采用了与战争有直接关系的四位诗人的十一首诗歌,诗歌内容多与横死有关。在创作技法上,本部作品体现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个人创作风格特质。他独辟蹊径,介于调性风格与无调性风格之间,萃取了多种技术手法之精华,拓宽了传统技法的边界,拓展现代技术手段的功能外... 

【文章来源】: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肖斯塔科维奇生平概述与《第十四交响曲》概况
    第一节 肖斯塔科维奇生平概述
        一、简介
        二、学习经历
        三、创作情况
    第二节 《第十四交响曲》概况
        一、简介
        二、关于“交响乐中人声的引入”
第二章 整体结构与核心材料
    第一节 整体结构
        一、奏鸣曲式
        二、中心对称性
    第二节 核心材料
        一、音高材料
        二、调性功能
        三、结构特征
第三章 分曲分析
    第一分曲《自深处》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研究
        三、小结
    第二分曲《马拉加舞曲》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研究
        三、小结
    第三分曲《罗列莱》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研究
        三、小结
    第四分曲《自杀的女人》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研究
        三、小结
    第五分曲《窥伺》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分析
        三、小结
    第六分曲《夫人,你瞧》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研究
        三、小结
    第七分曲《在桑特监狱》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研究
        三、小结
    第八分曲《查波罗什的哥萨克给康斯坦丁诺波尔苏丹的回答》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分析
        三、小结
    第九分曲《啊,德尔维格,德尔维格》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研究
        三、小结
    第十分曲《诗人之死》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研究
        三、小结
    第十一分曲《尾声》
        一、概述
        二、创作技法研究
        三、小结
第四章 创作特征与创作思想
    第一节 创作特征
        一、音高材料——核心动机展开
        二、组织结构——中心对称性
        三、对位法——多层次音高材料的“碰撞”
        四、音色使用手法——“象征意味”与“室内乐化”
        五、扩展技术手法的功能外延
    第二节 创作思想
        一、高度理性
        二、技术为表达服务
        三、个性化的音乐表达
        四、猜测——音乐自画像
结语
    一、作品综述
    二、补充论述
        (一)真正的“刽子手”
        (二)“真正的终了”——对大小七和弦的回避
        (三)“理智”的弦外之音——坚强地活着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萧斯塔科维奇生前身后[J]. 宫宏宇.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3)
[2]《死神的歌与舞》新篇——萧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J]. 毛宇宽.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8(01)
[3]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的整体结构特征[J]. 钱仁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0(03)
[4]世纪证词——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交响曲创作[J]. 钱仁平.  人民音乐. 2000(02)
[5]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的“音/调”结构特征[J]. 钱仁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4(03)
[6]超越死亡——简论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J]. 姚盛昌.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7(04)
[7]自由无调性与自由十二音作曲法——序列音乐研究之八[J]. 郑英烈.  广州音乐学院学报. 1984(Z1)

博士论文
[1]论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和声的个性化特征[D]. 白金.中央音乐学院 2017
[2]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弦乐四重奏音乐语言与结构研究[D]. 王晶.上海音乐学院 2010
[3]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 王中余.上海音乐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肖斯塔科维奇《24首钢琴前奏曲》(Op.34)和声研究[D]. 侯田媛.中央音乐学院 2010
[2]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的谐谑曲[D]. 周伶.上海音乐学院 2009
[3]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性[D]. 米高慧.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 王晶.山东师范大学 2007
[5]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的复调写作技术[D]. 毛晖敏.上海音乐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645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645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2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