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论中国“后新潮”音乐——基于对“中国民族交响乐协奏曲纽约展演”的专家研讨

发布时间:2023-02-05 15:50
  文章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交响乐协奏曲纽约展演"的专家研讨会基础上,提出"后新潮"音乐的概念,通过分析,认为其具有两重内涵。一、指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中国现代音乐发展新时期;二、指的是这一时期在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与发展中表现出的文艺现象。具体体现为"平视"与"包容"西方的文化心态;走向国际,扎根中华文化的创作理念;个人风格化写作与逐步建构中的风格化写作并行。文章品评了"展演"音乐会的作品,认为其体现了作曲家的个人风格与"中华美学精神",从而对"后新潮"音乐的存在与特征予以佐证。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后新潮”音乐概念的提出
    (一)由作曲家个体音乐创作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现象
    (二)表现为群体性和普遍性的现象级音乐事件
二、“后新潮”音乐的内涵
    (一)在文化心态上,对西方现代音乐文化,一个“仰视”与肯定,一个“平视”与包容
    (二)在文化场上,一个体现西方文化的“离心力”,一个凸显中国文化的“向心力”
    (三)在音乐形式上,一个凸显个人实验探索性,一个呈显个人风格建构性
三、一场“后新潮”音乐风格的作品音乐会
    (一)朴幽的“逸”品——贾国平的《聆籁》
    (二)笙乐的“神”品——秦文琛的《云川》
    (三)“梦化”交响的“神”品——郝维亚的《牡丹亭之梦》
    (四)现实的“逸”品——叶小钢的《乡村后院》
    (五)打击乐的“精”品——唐建平的《仓才》
    (六)“融”艺的“超”品——陈丹布的《袖剑与铜甲金戈》
    (七)抽象的“奇”品——常平的《黑光》
    (八)“后新潮”的精品——郭文景的《愁空山》
        1.这是一部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意境的作品。
        2.这是一部有古人心境却又体现个人发思的人文之山。
        3.作品拓展了中国传统笛乐的技法与表现力。
结 语



本文编号:3735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735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