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之沁润

发布时间:2017-03-18 23:02

  本文关键词: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之沁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至今已近百年,百年来,民族声乐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在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之精髓的同时,强调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传统戏曲音乐属于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一部分,与现代民族声乐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为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与作品创作提供帮助,使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得到广阔的实践舞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产生了许多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得到人民大众认可。 本文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戏曲的滋养。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要长远发展,需要找寻一条有效的途径。而中国戏曲演唱艺术则是为民族声乐发展提供养分的一片肥沃土壤。笔者在长期的声乐学习与演唱实践中,经常接触到一些与中国戏曲相关的作品,通过对戏曲与民族声乐相互关系与具体应用进行研究,从而明确中国民族声乐的继续发展需要借助中国戏曲元素才能枝繁叶茂。
【关键词】:民族声乐 戏曲 影响 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2;J61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1章 绪言7-9
  • 第2章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9-15
  • 2.1 “中国民族声乐”概念界定与分类9-12
  • 2.1.1 基本概念9-10
  • 2.1.2 中国民族声乐分类10-12
  • 2.2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12-13
  • 2.2.1 系统科学的演唱方法12
  • 2.2.2 民族特色的传承12-13
  • 2.2.3 艺术之美的展现13
  • 2.2.4 强烈的时代感13
  • 2.3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13-15
  • 第3章 传统戏曲与现代民族声乐固有联系15-20
  • 3.1 二者的相互借鉴15-16
  • 3.2 演唱中传承发展16-20
  • 3.2.1 演唱方式的区别16-17
  • 3.2.2 继承中的联系17
  • 3.2.3 发展中的影响17-20
  • 第4章 中国传统戏曲对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积极影响20-29
  • 4.1 中国传统戏曲对现代民族声乐的熏陶和感染20-23
  • 4.1.1 丰富的作曲依据20
  • 4.1.2 多样的板式变化20-22
  • 4.1.3 审美的感染22-23
  • 4.2 演唱技巧的借鉴23-27
  • 4.2.1 气息23
  • 4.2.2 语言23-26
  • 4.2.3 韵味26-27
  • 4.3 表演方式的融合27-29
  • 4.3.1 舞台艺术的声情并茂27
  • 4.3.2 舞台表演的神形兼备27-29
  • 第5章 思考中继承与发扬29-32
  • 5.1 在辩证中思考29-30
  • 5.2 在发展中传承30-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36
  • 攻读期间的科研成果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民族声乐借鉴戏曲演唱的感悟[J];四川戏剧;2010年06期

2 彭晓玲,吴凡;戏曲板式结构与我国当代民族声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李晓贰;关于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多样化的管见[J];人民音乐;2001年05期

4 李勇;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戏曲风格作品中的应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魏娉婷;;民族声乐借鉴戏曲演唱的思考[J];艺海;2011年01期

6 老道;;方琼传民族声乐学院派新声音[J];北方音乐;2008年12期

7 李雯;;豫剧演唱与民族声乐的联系[J];考试周刊;2010年30期

8 汪湖;中国音乐学院、湖南省文化局联合举办民族声乐训练班[J];中国音乐;1981年02期

9 孙晓春;;略论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J];成才;2002年07期

10 吕呐;民族声乐训练班胜利结业[J];中国音乐;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尧坤;;对传统戏曲价值的再认识——从昆剧《张协状元》的成功编演所想到的[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2 蔡欣欣;;新世纪(2001~2006)台湾传统戏曲小剧场概览[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3 刘云程;;写戏的困惑[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4 杜建华;;川剧《金子》的审美示范意义[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谢艳春;;二十一世纪戏曲生态形式[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柴俊为;;戏曲时尚化应当“叫停”[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吴文瀚;;以科技为依托推进河南戏曲文化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8 陈平;;新时期四川川剧院舞台优秀剧目回顾[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9 曲六乙;;《张协状元》:从南戏到永嘉昆曲[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10 龚和德;;古剧新生的范本——看永嘉昆剧《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惠子;民族声乐文化的优秀传承者——黑力[N];音乐生活报;2011年

2 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声乐的发展要坚持多样化审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石惟正;我的民族声乐观[N];音乐周报;2000年

4 梁占峰;唱法与审美多元化[N];音乐周报;2004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范昕;杨学进 扬歌海上[N];文汇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聪 金惠子;著名声乐教授王士魁用心传接民族声乐的圣火[N];音乐生活报;2010年

7 天水市歌舞团 杨涛;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N];天水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韩文;歌声飞出山沟沟[N];榆林日报;2010年

9 金鹿;黄钟大吕中国流[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董艳艳 张益鸣;让生命不“忐忑”[N];音乐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2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刘奇;莫里斯·奥阿纳音乐语言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杨谨瑜;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艳梅;在写实中迂回挺进[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艳卉;上海淮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金景芝;民国时期的戏曲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张雯雯;《人民音乐》与中国当代音乐批评(1950-2010)[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钱久元;海派京剧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10 管殟;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同飞;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之沁润[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龙丽娟;中国戏曲声乐理论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立峰;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曼;试论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创作作品的演绎[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5 宁岩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晓芳;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粉仙;我国现阶段民族声乐的思考与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杨娴静;戏曲的咬字行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具体运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9 王丽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性特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周东恩;论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特征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之沁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5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