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古今同名乐器考(十一)——胡琴(下)

发布时间:2021-12-23 03:35
  <正>(接上期)《清朝文献通考》引《律吕正义后编》对胡琴的形制及制作尺寸有详细的记载:"胡琴,似琵琶而下锐,龙首皮腹,背有脊棱,二弦,以木杆系马尾轧之。龙头长四寸零四厘,阔一寸六分一厘,厚三寸二分四厘。颈长一尺三寸六分五厘,上阔八分一厘,下阔二寸三分,厚九分七厘。腹长一尺二寸五分四厘, 

【文章来源】:乐器. 2018,(11)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古今同名乐器考(十一)——胡琴(下)


明《麟堂秋宴图》中所绘的擦奏类胡琴乐器

胡琴,乐器,礼器,图式


技术天地-30-MusicalInstrumentMagazine乐器研究(全文完)三寸四分八毫,柄长二尺七寸八分四厘,槽径三寸八分四厘,厚二寸一分五厘。曲首凿空,内弦以两轴绾之,俱在右,长三寸三厘。槽面設柱,弦自山口至柱二尺三分五厘二毫,轧以竹弓,系马尾,如奚琴之数柱。轴以檀,山口及柄两端以驼骨,匡缘亦如之,柄垂黄緌”,并绘之以图有示(图8)。今言语境所称之为擦奏式的胡琴类乐器与古言弹拨式以琵琶为主的胡琴类乐器在类推的共同点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同为弦鸣乐器。第二,琴首均设有弦轴。第三,同在戏剧、戏曲、曲艺、民间器乐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并可作为独奏、合奏、伴奏的主要乐器。第四,古言胡琴与今言胡琴乐器主体部分多施以木材。第五,同以框制共鸣腔体为助声。古言胡琴多以梨形,今言胡琴多以筒形。此亦告诉我们的方法是,我们在探求乐器同名现象的同时,亦要深追其理,特别是穷究其有异之理。第一,虽共为弦振乐器,从激励方式来讲,一为擦奏而振弦的激励方式而发声,一为拨奏而振弦的激励方式而发声。第二,在声音传导方式上,虽共为弦振乐器,但对于体现在琴体表面上的振动膜而言,古言胡琴多以木制,今言胡琴亦有木制,但多为皮制。第三,今言胡琴在琴杆与琴弦间设千斤,从而调整琴弦在琴头一段振动发音的起点。古琴胡琴一般在山口承弦,在山口处为琴头一段振动发音的起点,山口至覆手处为有效弦长。第四,今言胡琴普遍有“琴马”设置,多以木材或竹材而制,即多以千斤至“琴马”间为琴弦的振动区间,一则可人为调节琴弦的有效弦长,二则“琴马”的设置使琴弦的振动能更有效地传至共鸣体振动膜,优化乐器的发音性能。第五,今言胡琴,除琴首、弦轴、共鸣体外,最大的构造是


本文编号:3547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547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