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18世纪西方音乐中的洛可可音乐

发布时间:2022-01-14 03:01
  笔者首先分析了18世纪西方音乐的概况,进而给出了“洛可可风格”音乐的定位,指出“洛可可”应当作为一种风格而并非一个时期而存在,它在18世纪的西方音乐中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地位。其次,为了便于从微观角度具体把握这种风格,笔者选择对其典型的代表人物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文章分别选取了库普兰的键盘音乐、拉莫的歌剧、以及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来进行具体赏析,进而从一个实际的角度再现了这种风格本身的技艺和特色。再次,为了便于我们了解这种风格产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笔者对其所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审美情趣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促成洛可可音乐风格产生的特有的社会心理原因。文章的最后,笔者对洛可可音乐风格的“相对独立性”进行了再研究,论述了它对其他音乐风格的继承和发展,进而从宏观、历史的比较角度,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对洛可可音乐的理解。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洛可可”的内涵界定及其音乐风格的相对独立性研究
    1.1 关于“洛可可”的内涵界定
        1.1.1 什么是“洛可可
        1.1.2 什么是“洛可可音乐”
        1.1.3 洛可可风格在其他艺术领域中的表现
    1.2 洛可可音乐风格的相对独立性研究
2. “洛可可音乐”的特有风格赏析
    2.1 库普兰与他的键盘音乐
        2.1.1 库普兰其人
        2.1.2 库普兰的键盘音乐创作
            2.1.2.1 音乐内容的标题性、描绘性
            2.1.2.2 装饰音的大量运用
    2.2 拉莫和他的和声理论与实践
    2.3 D·斯卡拉蒂和他的奏鸣曲
3. “洛可可音乐风格”兴起背后的社会心理状况研究
    3.1 自然雅致的艺术美学观
    3.2 欧洲早期宗教改革运动与王权的兴起
    3.3 法国启蒙运动中理性与人权的兴起
4. 洛可可风格的承上启下——对其“相对独立性”的再理解
    4.1 库普兰一生的学习与被学习
        4.1.1 库普兰的“学习”
        4.1.2 库普兰的“被学习”
    4.2 对巴洛克音乐的丰富与发展
        4.2.1 音乐审美的发展
        4.2.2 物质基础和理论支持
        4.2.3 音乐炫技的继承
    4.3 古典主义音乐对洛可可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4.3.1 音乐美学的新要求
        4.3.2 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4.3.3 创作技法的新突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看“洛可可”[J]. 闫敏.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4(02)
[2]18世纪法国文化视野中的洛可可音乐[J]. 李响.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3(04)
[3]走近库普兰[J]. 王庆.  音乐爱好者. 2000(03)
[4]“法国古钢琴乐派中的登峰造极之作”──库普兰的四卷《古钢琴曲集》[J]. 朱建.  钢琴艺术. 2000(03)
[5]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探讨(上)[J]. 于润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01)



本文编号:3587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587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9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