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大会文学、历史学与艺术学论坛

发布时间:2016-11-06 21:03

  本文关键词: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大会

学术大会

  • 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大会文学、历史学与艺术学论坛

  •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陶思炎教授

     

    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大会文学、历史学与艺术学论坛


       
        民俗艺术学是以“民俗”和“艺术”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它旨在建立民俗艺术研究的理论体系,在学科发展的语境下构建艺术学总体框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使其具有独立学科的性质。
        长期以来,作为民俗艺术学研究对象的“民俗艺术”,与“民间艺术”、“民艺”、“民间文化”、“艺术民俗学”等概念往往被混用不分,它们似乎已被看作彼此无甚区别的同义词,而“民俗艺术”的特征和规律也因此常被漠视。我认为,民俗艺术学”着眼于具有传承性和风俗性的各种下层艺术形态,致力于剖析和归纳它们的艺术个性和一般规律。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民俗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部分,也是艺术的本体,其理论的建构反映了艺术本身的丰富复杂和当代认识艺术科学的积极努力。
        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的和地方的具有传承性的各种艺术现象,包括传统的民俗艺术观念、民俗艺术的审美习惯、民俗艺术的作品、民俗艺术的传承人、民俗艺术的基本理论、民俗艺术的应用理论、民俗艺术的发展史和学术史、民俗艺术批评、民俗艺术的产业化、民俗艺术市场等理论与实践领域。
        归纳起来说,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民俗艺术的内外部规律。所谓“民俗艺术的内外部规律” ,即民俗艺术学的基本原理,它以宏观的理论概括为要旨,主要通过规律的探索和归纳,以构建民俗艺术学的基本框架。就规律而言,民俗艺术学的内部规律包括主体论、审美论、传承论、类型论、体系论、特征论、功能论、层次论、方法论、作品论、创作论、传播论、语言论,等等。民俗艺术的外部规律包括民俗艺术与社会历史、民俗艺术与政治运动、民俗艺术与宗教生活、民俗艺术与伦理观念、民俗艺术与科学技术、民俗艺术与市场经济等方面,民俗艺术在这些外部力量的作用下,总会在内容或形式方面受到制约或推进,从而发生局部的演化或明显的改造。
        民俗艺术说到底是社会文化现象,它服务于庶民生活,从来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因此,它必然受到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影响,一些并非艺术范畴的因素会构成外部条件,对艺术施以无形的制约,并形成一些规律。民俗艺术的外部规律研究,就是要找到这些影响因子,做出恰当的评判和引导,在全面认知民俗艺术的演进规律的基础上,推进民俗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2、民俗艺术的专题。民俗艺术的专题指民俗艺术的研究着眼于某一门类或属种的具体研究,并从民俗艺术作品、民俗艺术过程、民俗艺术精神等层面揭示其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
        民俗艺术专题分布于造物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等基本的领域,,面广量大,不胜枚举。民俗艺术的专题研究涉及类与种、形态与精神、实证与阐发、创作与传承、功能与应用、实用与审美、典型与一般等诸多的方面,并注意研究对象的界定、起源、演进、现状、类型、特征、风格、创作、传承、传播、功能、影响等环节。
        3、民俗艺术遗产保护。民俗艺术遗产包括物质的民俗艺术文物和非物质的民俗艺术成分,其中非物质的民俗艺术遗产最需要加以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民俗艺术遗产保护的研究范畴包括保护对象、保护方略、保护机制、保护法规、保护分类、保护重点、保护机构、保护者、遗产管理、保护与传承、保护与应用、保护与再创,等等。保护研究的目的不仅是留下民族的历史记忆、守望传统的精神家园,更在于从遗产中发掘民俗艺术的精华,推进民俗艺术学的学科发展和当代的文化建设。对民俗艺术遗产来说,保护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同时又是以实践完善理论的手段。
        4、民俗艺术的应用。民俗艺术不论其形态为何,在庶民生活中总有其实在的功用,功用是对生活需要的满足,也是一切民俗艺术存废消长的真正动因。需要与功用的沿袭和扩大,一方面促进了民俗艺术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其拓展新的应用带来了契机。
        应用是打破文化的自然传习的节拍,而对某些文化因素加以强化或制约的有目的的行为。就民俗艺术而论,应用改变着原先的传承方式和流布空间,推动对艺术符号和文化元素加以新的组合,并赋予其新的功用。应用其实就是一种文化选择,它推动着对现存民俗艺术的整理与评估,并从经济的与社会的效益出发,对资源做出审慎的判别与取舍。应用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规划的开发,能放大民俗艺术在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效应和影响。
        应用作为对资源的重新开掘,具有工程的性质。民俗艺术的应用是一个自有规律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有对传统民俗艺术的精深理解,又要有对时尚和市场的敏锐把握。实际上,应用是实现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审美与消费和谐对接的途径。
        应用是用活已知资源,立足当代和未来的一个创造过程,而民俗艺术的应用本身其实就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应用作为文化创造,就在于对当代功能的引导。民俗艺术的应用经过判断、选择、整合、改造和创意设计,形成新的艺术“产品”,从而增广对象的文化内涵,扩大传播的有效空间,并使其在葆有风俗性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性和实用性。
        民俗艺术学作为艺术学的分支学科,在视野领域、对象源头、研究方法、风格特征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点,并在理论与实践中展现了作为独立分支学科的性质。在民俗艺术学的学科特点中,交叉综合、广博幽深、注重实证、俗雅交融等成为其最显著的方面。
        1、交叉综合。民俗艺术学本身具有“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性质,其研究视野涉及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文艺学、宗教学、美学与哲学等学科。其交叉综合的根由,乃是民俗艺术内涵的丰富复杂和艺术形态的多种多样。民俗艺术的交叉综合,既有双向的交叉,又有多向的交叉,但都以艺术为其指归,以民俗为其氛围。
        2、 广博幽深。民俗艺术学从其研究对象的源头看,具有广博幽深的特点。作为源起于
    原始艺术,古今相贯,扎根下层,旨在表现生活的艺术形态,民俗艺术往往源头幽远,内涵驳杂。它总是散布于各地的乡野、街道和不同的民族与社群之中,同当地的风俗生活融为一体。
    民俗艺术往往通过象征符号来表达它的文化意义,或者说,其功能隐义藏在作品的表象之下,需要作文化的解码来识读其艺术符号的秘密。由于象征是民俗艺术最原初、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其意义的追寻会因物象、事象、语象、心象的千差万别而显得错综复杂。正是研究对象具有的广博幽深的特点,决定了民俗艺术学的研究任务似平而奇,似易而难。
        3、 注重实证。民俗艺术学从其研究方法看,特别重视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田野调查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即从分散、鲜活、不断传演的状态中,掌获依存于民俗生活的各类艺术形态,以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理论的阐发,还要实证的研究,它既有学理建树的任务,又要对不同的个案与专题做出精深的考释和判断,对其成因、隐义、功能、演进、传播和传承等进行具体的研究和举证。
        4、俗雅交融。民俗艺术靠习得而传承,作为下层庶民的艺术,它没有正统的印记,也无独尊的地位,却能满足俗民社会的审美与生活的需要。民俗艺术在传习中始终存在着上下对流的整合关系,呈现出朝礼与国俗交并,“雅”、“俗”因素相联相转的局面。俗中有雅、雅俗混同实已成为民俗艺术的发展实际,并形成民俗艺术学风格基调的主要特征之一。


  •   本文关键词: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6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