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胡适文学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2023-10-17 19:50
  导师意识的萌发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共性,这种意识对于知识分子的自我角色定位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他们普遍不满足于单纯的学者的定位,总是热衷于为社会的发展制定种种的规划。文学是启蒙规划中的有机一环,而先驱视野之中的文学只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之上。这种时代的氛围影响于胡适的文学思想,使其文学观呈现出非常浓厚的功利性,即对于文学的“明白清楚”的强调,进化论影响之下的那种不破不立的思维方式等等。另一方面,胡适对于语言问题的敏感使其文学思想具有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并且不自觉地完成了现代文学本体的建构。工具自觉与语言实验,是胡适文学思想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从文学革命前的背景来看,胡适的这种杂而不纯的文学理论出现在了恰当的历史关口,从而最大化地发挥了理论效果。然而,随着现代文学本体的进一步完善,胡适的文学理论必将面临挑战,现代文学诞生期的格局也将被“突围”。但是,胡适的文学理论仍将潜在地发挥作用,作为多元之中的“一元”而存在。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学之外:身份、意识与文学规划
    第一节 导师意识的萌发及其外化
    第二节 启蒙规划:文学的位置
第二章 工具自觉与语言实验:胡适文学思想的两个面相
    第一节 启蒙之累:文学与工具性
        1、明白清楚:“导师”的文学观
        2、文学的破旧与立新:武断的革命策略
    第二节 阴错阳差:从语言出发的本体实验
第三章 从“建构”到“突围”:胡适文学思想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发生:以思想之力济文学之穷
    第二节 现代文学的发展:思想者的困惑与尴尬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本文编号:3854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854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3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