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关于“后新时期”文艺观念变革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4-01-15 17:47
  从50年代开始,由于受苏联文艺思想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文论界曾一度认为文艺的本质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到80年代末,人们开始怀疑“社会意识形态”文艺本质观的合理性,这种怀疑来自理论自身的不足与理论在实践展开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的挑战。80年代末,理论界在对当时旧有的文艺本质论进行全面的检讨与批判的基础之上开始从新的角度探索文艺的本质。首先是用“多元论”思想反对文艺“一元论”本质观。到了90年代中期,理论界对文艺本质的探讨已成一种多元、共存、平等、对话的新格局。经过一番尝试性的开拓,出现了许多新的文艺本质观,如“审美意识形态论”、“系统论”、“结构论”等。 在90年代前期文学观念的变革过程中最鲜明的转变是人们将文学作品当成了一种商品。“文学商品论”提出后虽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但时代使然,这场争论持续时间不长,很快这个观点就在少数反对者无奈的呼喊声中被当时理论界的大多数人所接受。实际上,持这种观点的人只是简单地拿马克思主义商品及其价值的个别原则硬往文艺作品的身上乱套,套上的如果不是锁链、脚镣,那一定就是伪装、假面。本文认为,文艺...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艺观念发生变革的原因
    一、商品经济的影响
    二、文学自身发展出现的新情况
    三、“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第二章 文艺本质论观念的流变
    第一节:对建国以来主流文艺本质论的质疑
        一、“意识形态”论面临的时代窘境
        二、“反映论”——如何可能
        三、“认识论”——文艺无法承担的重任
        四、“语言论”的本源之误
    第二节:从“一元论”到“多元论”
        一、由“层”到“元”的话语转变
        二、“多元论”本质观的提出
        三、“二层次”之调和论
    第三节:多元并存的文艺本质论态势的基本形成
        一、审美意识形态论文艺本质观
            (一) “非意识形态”论
            (二) 准意识形态论
            (三) 审美意识形态论
        二、“系统论”文艺本质观
        三、“结构论”文艺本质观
第三章 文艺价值观念的流变
    第一节:文艺商品论的提出
    第二节:“文艺(作品)就是商品”——如何可能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商品及其价值的基本理论
        二、文艺作品是商品的几种可能的根据
    第三节:“文艺商品论”的理论谬误
        一、“文艺作品”不是商品
        二、“文本”的商品性与“文学作品”的非商品性
    第四节:文艺作品价值论观念的流变
        一、客观说
        二、主、客“二维关系”说
        三、“系统说”
    第五节:文艺作品的价值功能
第四章 大众文艺(化)的兴盛
    第一节:在批评中成长起来的大众文艺(化)
        一、大众文艺(化)的悄然兴起
        二、大众文艺(化)与“人文精神”论之间“世纪末的争论”
        三、大众文艺(化)的消闲娱乐功能
        四、“潇湘学人”对大众文艺(化)的一次批判会
        五、用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批评中国当代大众文艺(化)的适用性
    第二节:大众文艺(化)兴起之原因
        一、经济的繁荣
        二、社会的大众化
        三、文化的多元化
    第三节:对大众文艺(化)的再认识
        一、什么是大众文艺(化)
        二、大众文艺(化)的积极作用
        三、大众文艺(化)的消极影响
        四、大众文艺(化)的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878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878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