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评价理论的语言学书评标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4 13:20

  本文关键词:基于评价理论的语言学书评标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GEFHL + . + . * ,
:@A9=;? >6?;D6;9B 6?8 C<9=A C967<=?;

KIM N K G J F M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基于评价理论的语言学书评标题研究
布占廷

*

(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 )
要: 本文基于评价理论对国内的语言学书评类标题的特点进行考察 。研究首先发现, 书评指示语的措辞呈现多样性,



但在此语境中都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 。其次,, 部分书评标题中含有引子, 其功能是为书评建立理据 。根据所凸显意义的不同, 引子可分为评价型和经验型 。研究表明, 以上两个特点表现出高度的机构变异性 。语言学书评话语实践是一种有步骤 、 有目的 的社会化过程。在此过程中, 书评者语言选择和期刊语言选择相互作用, 共同决定语言选择结果, 并进而融入语言系统, 影响后 续的语言发生。 关键词: 评价理论; 语言学书评标题; 书评指示语; 引子 中图分类号: H0 1. 引言 书评是国内语言学期刊中的一种重要语类 。其标题( 简 “书评标题” ) 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语篇及期刊目录中, 称为 可视为一种次语篇, 具有简洁明了、 版面位置优越、 字体印刷 “ 《交际中的 突出等特点。书评标题的措辞多是程式化的, 如 , 述评” 但也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 首先, 书名后的指示 失礼》 “评介 ” 、 “述评 ” 语呈现多样性, 如 等; 其次, 程式化标题前面 有时会带有一个引子 ① 作为正标题, 如例( 1 ) 和例 ( 2 ) 。 另 因此, 本文以书评标题为研究对象, 考察其中语言选择的特 点及其在不同期刊中的变异性 。 ( 1 ) 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 — ——《构式与语言演变》 评 介( A 刊)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6038 ( 2013 ) 04 - 0053 - 05 2. 理论基础 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丁等学者发展起来的评价理 2005 ) 。 根据系统功 论( 或称为评价系统) ( M artin & White, 能语言学, 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 即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 篇功能, 并分别由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语场 、 语旨和语式决 1994 ; 2004 ) 。评价理论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 定( Halliday , 2005 ; 布占廷, 2010 ) 。作 中的人际意义系统( M artin & White, 为语篇语义系统, 评价包括三个子系统, 即态度、 级差和介 入。其中态度是核心子系统, 表达说话者对人或事物的感 情, 包括情感、 评判和鉴赏三个相互交错的子系统 。 鉴赏是 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 它是指对语篇、 表现等符号产品的估 值, 包括反应( 包括影响和品质) 、 构成( 包括均衡性和复杂 性) 和价值( 即重要性) 。 鉴赏可以视为情感的机构化, 可以 引发情感和评判, 但本文对此不作展开探讨 。 以下基于评价 理论对书评标题进行分析和分类 。 为便于论述, 我们首先需 要对书评标题的构成进行命名 。 表1 书评标题及其成分命名
在书评语篇中的功能 正标题 正标题或副标题 正标题或副标题构成成分 例子 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构式与语言演变》 评介 《构式与语言演变》 评介 成分命名 书评标题引子 核心标题 书名

不同期刊中的书评标题在语言选择上具有一定倾向性 。 53 外,

( 2 ) 基于事件的语义框架 — — ——《结果构式的构式研究》 述评( D 刊)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学界逐渐认识到书评对学科建 2000 : 43 ) , 设和学术团体而言具有巨大的融合作用( Hyland, 并开始加强书评的语言学研究 。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 Sw ales ( 1990 ) 传统下的语类视角( 如 M ottaRoth, 1996 ) 。 近年来, 书评中的评价语言研究得以大幅拓展, 相关研究多涉及到某 个维度上的对比分析, 主要有跨学科对比分析 ( 如 Hyland, 2000 ) , 2008 ) , 跨语言对比分析( 如 M oreno & Suárez , 跨语类 2009 ) 和 历 时 变 异 分 析 ( 如 Salager对比分析 ( 如 Giannoni, M eyer, 2001 ) 。反观国内, 书评也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 相关 1996 ) , 研究视角主要有语用学( 如李经伟, 篇章策略和修辞 2004 ) , 2005 ) , 策略( 如唐丽萍, 介入( 如唐丽萍, 英汉对比( 如 2008 ) , 2012 ) 等。 但迄 王红阳 程春松, 参数模型( 如陈令君, 今为止鲜有文献将书评标题作为研究对象 。 本文以系统功 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为基础, 阐述研究设计, 说明研究问题、 语料来源和数据分析方法, 最后呈现研究结果, 并进行讨论。

书评指示语 正标题或副标题构成成分

这些成分以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为书评语篇实例 。 根据 1989 )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 Halliday & Hasan, 构潜势可以表示为图 1 。
【引子】 · * 核心标题( 书名 * · * 【书评指示语】 ) 】= 可选成分; ·* = 典型顺序, 符号说明: 【 但可变; * = 典型成分; ( ) = 成分构成


, 书评标题的结

图1

书评标题的结构潜势

在评价理论中, 态度都是可以分级的。 级差是语义系 统, 分为语力与语焦。态度意义或为正向, 或为负向, 也可以

*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英汉语言学书评语篇中的负向评价研究” ( 项目编号: 11YJC740002 ) 和中国外语教 “基于语料库的评价语言研究 ” ( 项目编号: ZGWYJYJJ2012A34 ) 阶段性成果。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导师张德禄教授悉心指导, 育基金项目 又获 本刊匿名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 本文还曾在第十二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上交流, 宋成方、 冯德正等人先后提出修改建议, 并致谢忱! 作者简介: 布占廷, 讲师, 博士生, 研究方向: 系统功能语言学

基于评价理论的语言学书评标题研究

2008 : 49 ) 。在书评标题引子 是有歧义的或中性的( Bednarek, 中, 态度意义可以铭刻于语言项目之中, 如例( 1 ) ; 可以通过 比喻来激发, 如例( 3 ) ; 也可以通过对经验意义进行分级来旗 如例( 4 ) ; 还可以由经验意义本身来致使, 如例( 5 ) 。 示, ( 3 ) 老蚌出新 珠 — — ——《牛 津 高 阶 英 语 词 典 》 ( 第六版 ) 代序( A 刊) ( 4 ) 隐喻 研 究 的 多 维 视 角 — — —《隐 喻 与 思 维 ( 剑 桥 手 册) 》 述评( D 刊) ( 5 ) 挑战 George Lakoff — — ——《隐喻、 转喻 及 体 验哲 学: 挑战认知语义学》 介绍( A 刊) 这些释解方式反映了评价意义投入的高低, 由高到低分 2008 : 46 - 47 ) 。 随着评 激发、 旗示和致使( M artin, 别是铭刻、 价意义投入的降低, 经验意义逐步凸显。 二者互为补充, 共 成一体。这种关系可以用拓扑图表示 。
,*,*/0 +./0 +.-

3. 3 数据分析 ( 1 ) 分析书评指示语中的评价意义与非评价意义, 考察 书评指示语的体现形式, 统计分析其使用频率, 总结其在不 同期刊中分布的变异性; ( 2 ) 分析引子的体现形式, 着重考察评价型引子中评价 意义的释解方式, 并对评价中心语进行深入分析, 统计分析 总结它们在不同期 三种类型的书评标题及引子的使用频率, 刊中分布的差异性; ( 3 ) 着重讨论书评指示语和书评标题引子的机构变异 并从语言作为过程出发, 探讨书评者语言选择与期刊语 性, 言选择之间的关系, 对书评话语实践给予解释 。 另外, 为增强可比性, 我们对原始频 数 进 行 了 标 准 化 。 公式为: 标准频率 = 原始频数 / 总数量 × 100 。 4. 结果与讨论 4. 1 结果 4. 1. 1 书评指示语 书评指示语具有元话语性质, 体现了书评语类的本质, “评介 ” 如例( 6 ) 和例( 7 ) 。 例( 6 ) 中 的两个词素分别表达了 “介绍” 介绍与评价之意。例( 7 ) 中的 在字面上并没有评价之 意, 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潜势, 这是由作为其超主 ( “书刊评介 ” ) 所决定的( M artin, 1992 : 437 ) 。 位的栏目主题 因此, 超主位和书评指示语之间的意义冲突可以通过由上至 下的解释性释解得到消解 。 (6 ) 《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因素》 评介( B 刊) (7 ) 《汉语句法学》 介绍( C 刊) 从体现形式上来说, 书评指示语主要是名词, 接在书名 。 之后; 但也有少量动词, 置于书名之前, 如例( 8 ) 中的“评 ” 为作区分, 我们在动词后加括号予以说明 。 有些标题中没有 “零指示” 。还有些标题中没有出 书评指示语, 如例( 9 ) , 称为 “零书名” 。 现书名, 如例( 10 ) , 称为 ( 8 ) 英汉学习 词 典 中 的 交际 信 息— — ——评《英 语学 习 与 ( A 刊) 交际大词典》 ( 9 ) 从语言认知 的 角 度 看 待 批 判 语篇分析 — — ——《批 判 ( A 刊) 语篇分析与语言认知》 ( 10 ) R. Giora 的 “等级凸显假设” 观点介绍( C 刊) 统计表明, 书评指示语的措辞多达 25 种, 呈现幂律分布 ( 见图 4 ) 。另 外, 、 “述 评” 、 “介 频 率 最 高 的 五 种 是“评 介” ” 、 “简介” “述介” ( 见表 3 ) 。 绍 和
5, 4, 3, 2, 1, 0, /, ., -, ,

图2

书评标题引子中的评价意义与经验意义及其分类

因此, 根据凸显意义的类型, 引子可分为评价主导型( 简 称评价型) 和经验主导型( 简称经验型) 。前者指评价意义凸 包括通过以上四种方式释解评价意义的引子; 后 显的引子, 者指经验意义凸显的引子 。 相应的书评标题称为评价型标 题与经验型标题。书评标题选择可以用图 3 表示。
书评标题选择

[

无引型 * 有引型

[

评价型 * 经验型

符号说明: - [ = 选择关系; * = 典型特征

图3 3. 研究设计

书评标题选择系统网络图

我们首先阐明研究问题, 然后对所用语料进行说明, 继 而阐述数据分析方法。 3. 1 研究问题 书评指示语如何由词汇语法体现? 三种类型的书评标 题及引子的使用情况如何? 如何从社会实践和话语实践层 面对语言选择做出解释? 3. 2 语料来源 本文所用 语 料 全 部 来 自 四 种 中 文 社 会 科 学 引 文 索 引 ( CSSCI) 的语言学期刊, B 刊、 C 刊、 D 刊。 分别表示为 A 刊、 这些期刊上发表的书评均可视为成功的语篇 。 这些语言学 期刊代表不同的机构, 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 。 语料的时 间跨度为 2003 年至 2010 年, 共 8 年。 方法是检索期刊的年
④ 选取其中“书刊评介 ” 栏目中的条目进行分析 。 度总目录,

表2

语料及其来源
B刊 74 C刊 110 D刊 22 总计 339

A刊 133

H@ HM @J ?@ M@ @H HM H*:+ DLF @J*:+ DWK 9H H*:+ ?M N*:+ *8+I<O9 7R ;= >H*:+ @M E@ H@*:+ HQ T66PC X8UASV BG

共得到书评标题 339 条。

图4

书评指示语分布

54

G E F H L KIM N K G J F M + . 构成书评指示语的词素在数量上比较有限, 而对词素这 - 一最小意义单位进行考察或许有助于揭示书评标题的本质 。 + 统计表明频率最高的两个词素为“评” “介” , 和 远高于其他词 . 素。二者的频率旗鼓相当, 反映了语言学书评语类在介绍与 * 表 3 高频书评指示语及其分布 ,
A刊 B刊

评价之间保持相对平衡 。有趣的是, 这两个词素可组合成名 “评介” , , “评介” 词 共出现 84 次。同时 也可以作动词, 但只出 “介评 ” , 现了 1 次。这两个词素还可以组合成名词 共出现 13 “介评” 次, 其中 12 次在 B 刊中, 表明了该刊对 一词的偏好。
C刊 50 /45. 5 24 /21. 8 18 /16. 4 5 /4. 5 5 /4. 5 评介 述评 评( 动) 简介 介绍 D刊 7 /31. 8 4 /18. 1 3 /13. 6 1 /4. 5 1 /4. 5 评介 述评 介绍 简介 述介 总计 84 /24. 8 74 /21. 8 51 /15 31 /9. 1 31 /9. 1

:@A9=;? >6?;D6;9B 6?8 C<9=A C967<=?;

1 2 3 4 5

介绍 评介 述介 述评 简介

32 /24. 1 25 /18. 8 24 /18 15 /11. 3 6 /4. 5

评介 介评 述评 述介 评述

49 /66. 2 12 /16. 2 5 /6. 8 4 /5. 4 2 /2. 7

述评 简介 介绍 评述 零书名

注: 上表中, 自左向右, 第一个数值为原始频数, 第二个数值为标准频率。

“介评” 这种偏好并不仅限于 一词。 事实上, 书评指示语 的使用表现出高度的机构变异性 。 首先, 所有 25 种书评指 B 刊有 7 示语在各个期刊中的总体分布不同 。A 刊有 21 种, C 刊有 9 种, D 刊有 11 种。其次, 种, 不同期刊中的高频指示 语也有很大差异( 见表 3 ) 。 再次, 四种期刊共有的书评指示 语仅有三个, 但它们在各个期刊中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见 表 4) 。 表4 四种期刊共有的书评指示语
A刊 评介 述评 评述 25 /18. 8 15 /11. 3 4 /3 B刊 49 /66. 2 5 /6. 8 2 /2. 7 C刊 3 /2. 7 50 /45. 5 5 /4. 5 D刊 7 /31. 8 4 /18. 1 1 /4. 5 总计 84 /24. 8 74 /21. 8 12 /3. 5

表现出高度的名物化特征 。其次, 评价意义的四种释解方式 在语料中都有所体现, 但以铭刻为主( 见表 5 ) 。再次, 在铭刻 40 例体现为名词词组, 占比 95. 2% 。其中, 前置修饰 评价中, 语是经验性内容, 表明所属的研究领域; 而中心语是评价性 。“新 ” 多数体现为“新 XX” 可视为表示评价的前缀, 内容, “XX ” 蕴含一定的经验意义。 表5 评价意义释解方式及其分布
A刊 铭刻 旗示 致使 激发 总计 26 4 2 1 33 B刊 9 0 0 0 9 C刊 0 0 1 0 1 D刊 7 2 0 1 10 总计 42 6 3 2 53

55

注: 上表中, 自左向右, 第一个数值为原始频数, 第二个数值为标准 频率。

表达铭刻评价意义的词汇可以进一步分类( 见表 6 ) 。在 这三者可以与心理过程的三个子类对应 。 反应 语法意义上, 与情感子过程相对应, 即此物是否引人注目或令人兴奋; 构 成与感知子过程相对应, 即对次序的观察; 价值与认知子过 2005 : 程相对应, 即 经 过 深 思 熟 虑 的 意 见 ( M artin & White, 57 ) 。因此, 反应表明所评书刊引人注目, 构成表明所评书刊 对相关领域的继承和拓展, 价值则可以直接、 明确地表明所 评书刊对相关领域的重要性 。当然, 三者之间的界限往往并 这种边界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于功能分 非泾渭分明, 析的类型式框架所决定的 。 表6 引子中评价性词汇分类
引子的评价中心语 世纪回眸 风采依旧 新发展( 6 ) 、 新探索( 4 ) 、 新视角( 4 ) 、 新进展( 2 ) 、 新视 野( 2 ) 、 新成果( 2 ) 、 新范式、 新动向、 新探、 新格局、 新 阐释、 全新论述、 新概括、 创新之作、 继承与创新、 新颖 的、 新的、 突破、 新突破、 深入与开拓 重要著作、 有益方略、 科学论述、 好工具、 成 重要进展、 功之路、 促进( 动) 鉴赏 反应

4. 1. 2 书评标题引子 首先着重分析引子。引子一般是位于核心标题之前, 只 有一个例外, 即例( 11 ) 。经验型引子着重凸显某些经验性内 容。当然, 经验内容的数量及其上升也可以引发评价意义 ( Hood, 2010 : 98 ) , 从而表明所评书刊内容的丰富性 。 但其中 评价意义的投入很低, 因此仍归为经验型。 ( 11 ) 《乔治·达尔加诺 论 普 遍 语 言 》 — — ——17 世纪 英 国 语言学的一部名著( A 刊) 在体现形 式 上, 经 验 型 引 子 多 由 名 词 词 组 体 现, 如例 ( 2) , 共有 28 例, 占比 84. 8% 。 这些名词词组常常是两个一 对, 三个一组, 并列出现, 如例( 12 ) 和例( 13 ) 。引子也可以由 小句来体现, 如例( 14 ) 和例( 15 ) 。 ( 12 ) 话语、 — — ——《话语与 权力 》 权力 及 其 操纵 评述 ( B 刊) ( 13 ) 频率作用与二语 习 得 — — ——《第 二语 言 习 得研究 》 2002 年 6 月特刊述评( A 刊) ( 14 ) 从 语 言 学 的 角 度 看 跨 文 化 交 际 — — ——《超 越 误 — ——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学分析》 解— 评介( D 刊) ( 15 ) 语言阐释上何以殊途同归 — — ——《语言 系统 的并 协 ( 2008 ) ( A 刊) 与互补》 相比之下, 评价型引子的体现形式更加多样 。 它可以由 名词词组( 47 例) 、 动词词组( 2 例) 、 形容词词组( 1 例) 、 小句 ( 2 例) 和小句复合体( 1 例) 等体现, 名词词组占比 88. 7% ,

构成

价值

注: 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词汇出现的频数。 没有标注的只出现了一 次。

“新 构成类共有 20 种, 多数表明所评书刊是相关学科的 ” 、 “新探索 ” 、 “新成果 ” 发展 等。 而另外一些则表明了所评 如“新 书刊在某个具体方面对原有内容做出了发展与创新, ” 、 “新视野 ” 、 “新范式 ” 视角 等。 价值类着重凸显所评书刊

基于评价理论的语言学书评标题研究

的重要性、 科学性、 有效性等。 有趣的是, 有些引子中的概括 性评价成分之后紧接着某些具体的经验性内容, 如下面两 例。 ( 16 ) 构式语法的新发展: 语 言 的 概 括特质— — ——Gold《工作中的构式》 ( 2006 ) ( A 刊) berg ( 17 ) 词义 研究的新 动 向: 动态 意 义 建 构 论 — — ——《语 言 意义: 语义学和语用学引论》 介绍( A 刊) 最后, 引子及书评标题的分布也表现出高度的机构变异 性( 见表 7 ) 。首先, 就引子而言, 评价型高于经验型, 同时, 两 类引子在不同期刊中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变异性 。 其次, 就标 无引型远高于评价型和经验型, 评价型显著高于经 题而言, 验型。各类标题在不同期刊中的分布也表现出很大的变异 性。 表7 书评标题及引子的分布
A刊 无引型 评价型 经验型 总计 84 /63. 2 33 /24. 8 16 /12 133 /100 B刊 60 /81. 1 9 /12. 2 5 /6. 7 74 /100 C刊 104 /94. 5 1 /0. 9 5 /4. 6 110 /100 D刊 5 /22. 7 10 /45. 5 7 /31. 8 22 /100 总计 253 /74. 6 53 /15. 6 33 /9. 8 339 /100 D刊 C刊

分布较为分 措辞 有 9 种, ” 、 “简 散, 高频 的 有“述 评 “介绍” 和 介” 分布较为集 措辞有 11 种, ” 、 “述 中, 高频 的 有“评 介 “评” ( 动) 和 评”

无引型 标 题 比 例 高 达 94. 5% , 经验型多于评价型, 评 价意义释解方式单一 有引型 标 题 比 例 高 达 77. 3% , 评价型多于经验型, 评 价意义释解方式多样

显然, 上述讨论是基于作为产品的语篇 。 同时, 对语言 的选择也是一个过程, 而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显然有助于深 化对语篇的理解和阐释, 这也就进入了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 1995 : 98 ) 。 书评的话语实践是一种有步 的领域( Fairclough, 骤、 有目的的社会化过程。书评语言的选择往往并不是一次 性完成的, 而是需要经过多回合的协商 。 但根据语言选择主 体, 这种过程可以抽象为两个步骤, 即书评者语言选择和期 刊语言选择。 二者都受到意识形态、 交际意图等多方面影 响。 书评者语言选择是指书评者在特定的文化语境和情景 语境中, 为完成书评的写作和发表而做出的语言选择, 这是 一个必选步骤。 书评者处于特定的、 较小范围的学术社区 内, 他 / 她对学术期刊及其规范应该具有一定了解, 这样他 / 她能够更好地遵守期刊简介和投稿须知中的各项规范 。 在 规范的制约作用下, 书评者并不是在所有可能的语言系统中 进行选择, 而是在语言的某个次系统内进行选择, 其目的是 实现其交际意图。例如, 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发表环 境中胜出, 书评者可能会选择评价型标题, 用以凸显所评书 刊的价值或重要性,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为书评提供理据。 此处一个需要考察的问题是, 书评标题的选择在多大程度上 受到书评者个人偏好的影响 。书评者可能有一位, 也可能有 两到三位, 但我们只讨论第一作者 。 总体情况为 339 篇书评 其中发表 4 篇书评的有 1 人, 发表 3 篇书评的有 6 计 285 人, 人, 发表 2 篇书评的有 39 人, 发表 1 篇书评的有 239 人。 因 此, 书评者分散度较高, 说明了稿源的广泛性。 对发表 2 篇 及以上书评的作者进行考察发现, 只有 8 位书评者倾向于选 择同一个书评指示语, 而其余 38 位书评者倾向于做出不同 的选择。大部分书评者倾向于选择无引型标题, 也有少数几 个书评者倾向于选择评价型或经验型标题 。 这表明书评标 题选择受到书评者个人偏好的影响较小 。 期刊语言选择是指期刊在评审和发表过程中对已有的 书评语言进行二次选择 。 这种选择不一定发生, 是可选步 骤。选择的形式主要是修改 、 增删等。 就选择的主体而言, 可以是期刊直接进行选择, 也可以是期刊要求书评者进行修 改或增删。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使书评语言达到该刊的规范, 这种制约往往是显性的 。例如, 期刊删除其认为不合规范的 期刊往往占据着话语主动权 。 书评标题引子。在此过程中, 由此可见, 作为产品的书评标题是书评者语言选择和期

注: 上表中, 自左向右, 第一个数值为原始频数, 第二个数值为标准 频率。

4. 2 讨论 以上主要从总体上对书评指示语和引子进行了分析 。 分析结果证实了我们所提出的书评语类结构潜势 ( 见图 1 ) 和书评标题选择网络图( 见图 3 ) 。 同时, 分析表明不同期刊 在书评标题的语言选择上表现出高度的变异性( 见表 8 ) 。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期刊的办刊原则, 而办刊原则集中 A 刊与 C 刊的高频指 体现在刊物介绍和投稿须知中 。首先, 示语在介绍与评价之间保持一定平衡, 而 B 刊与 D 刊的高频 指示语都凸显了评价意义 。对照期刊介绍和投稿须知, 我们 发现, 四种期刊对书评稿件所作的简要说明基本上印证了以 A 刊稿约中同时提及了 “书刊评介 ” 与 上分析和分类。例如, “新书简介” , C 刊介绍中言明要继续起到“引进国外语言学 。相比之下, B 刊强调其 “刊登介绍相关学科最 的窗口作用” , D 刊介绍中仅说明不定期设有书评等 新动态的新书评介 ” 栏目。其次, 根据书评标题引子类型, 四种期刊也可以分为 两组。其中 A 刊和 D 刊倾向于选择有引型标题, 特别是评价 型标题, 评价意义释解方式多样 。 语言的意义潜势扩展为表 B 刊和 C 刊 达作者的交际意图提供了更多可能 。相比之下, 一般选择无引型标题。分析表明, 书评标题的这一特点并没 有在期刊介绍和投稿须知中得到体现, 书评者并不能从中得 到相关指南。 表8 书评标题的机构变异性
书评指示语 A刊 措辞多达 21 种, 分布不集 ” 、 “评 中, 高频 的 有“介 绍 ” 、 “述介” “述评 “ 和 介 措辞 有 7 种, 分布高度集 “评介 ” “介 中, 高频的有 和 评” 书评标题引子 有引 型 标 题 比 例 达 到 36. 8% ; 评价型两倍于经验 评价意义释解方式多样 型, 无引 型 标 题 比 例 高 达 81. 1% , 评价型多于经验 评价意义释解方式单一 型,

刊语言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书评的发表, 书评标题融 入语言系统, 为后续的语言发生提供环境, 进一步塑造着后 续的语言选择。 5. 结语 本研究主要以评价理论为基础, 着重对书评指示语和书

B刊

56

G E F H L KIM N K G J F M + . 评标题引子进行了分类、 统计、 描述和解释。 研究表明, 书评 - 标题在书评指示语和引子两个方面都表现出高度的机构变 + 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期刊的办刊原则 。 从话 . 语实践的角度来看, 书评标题语篇是书评者与期刊语言选择 * 相互作用的结果, 反映了机构规范对书评者语言选择的规约 , 作用。因此, 个体的语言选择被打上机构的烙印 。 本研究有

[ 11] Martin, J. & P. White. 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 12]Moreno , A. & L. Suárez. 2008. A study of critical attitude across English and Spanish academic book review s[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 ( 1 ) : 15 - 26. [ 13]MottaRoth, D. 1996. Same genre, different discipline: A genrebased study of book review s in academe[J]. The ESPecialist, ( 2) : 99 - 131. [ 14] SalagerMeyer, F. 2001. This book portrays the w orst form of mental terrorism : Critical speech acts in medical English book review s ( 1940 - 2000) [A] . In A. Kertész ( ed. ) . Approaches to the Pragmatics of Scientific Discourse[C]. Frankfurt: Peter Lang. [ 15] Sw ales, J. 1990. G enre Analysis :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6] ( 4) : 布占廷. 2010. 夸张修辞的态度意义研究[J]. 当代修辞学, 53 - 59. [ 17] 陈令君. 2012. 基于自建英语学术书评语料库的评价参数模型探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 2 ) : 24 - 27. 析[ [ 18]李经伟. 1996. 英汉书评中的礼貌策略比较[ J] . 解放军外国语学 ( 3 ) : 1 - 8. 院学报, [ 19] ( 3) : 唐丽萍. 2004. 学术书评语类结构的评价分析[J]. 外国语, 35 - 43. [ 20] — —从对话视角的介入 唐丽萍. 2005. 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策略— J] . 外语学刊, ( 4 ) : 1 - 7. 分析[ [ 21] 王红阳 程春松. 2008. 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对比研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 ) : 56 - 60. 究[ [ 22] 中国 社 会 科 学 院 语 言 研 究 所 . 2005.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第 五 版 ) [ 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对书评语篇的写作和 助于增强对书评话语实践本质的认识, 发表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当然, 以上结果与讨论有待于在更 大的语料范围中进行验证 。 注释:
“某些乐曲的开始部分, ①引子多用来指 有酝酿情绪、 提示内容等作 , “比喻引起正文的话或启发别人发言的话 ” ( 《现代汉语 用” 或者 ( 第五版) , 1628 ) 。 词典》 ②参见 3. 2 。 ③根据语类结构潜势理论, 语类结构由必选成分、 可选成分组成, 必 选成分和可选成分又可以是重现的 。 成分之间以一定的顺序组成 结构。每一个同语类的语篇结构都是在这个语类结构中选择的结 果。 “书评” “其他 ” ④有的期刊中称为 栏目, 也有的将此类条目归在 栏目 中。

:@A9=;? >6?;D6;9B 6?8 C<9=A C967<=?;

参考文献:
[ 1]Bednarek, M . 2008. Emotion Talk across Corpora[M] . Houndmills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 2]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 .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 3]Giannoni, D. 2009. Negotiating research values across review genres: A case study in applied linguistics[A] . In K. Hyland & G. Diani. ( eds. ) . Academic Evaluation: Review G enres in University Settings [C] .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 4]Halliday , M . A. K. & R. Hasan. 1989. Language ,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osemiotic Perspective[M] . Geelong :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 5]Halliday , M . A. 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 rammar ( 2 nd Edition) [M] . London: Arnold. [ 6]Halliday , M . A. K. 200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 rammar ( 3 rd Edition) [M] . London: Arnold. [ 7] Hood, S. 2010. Appraising Research: Evalua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M]. Basingstoke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 8] Hyland, K. 2000.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M]. London: Longman. demic Settings[ [ 9]Martin, J. 1992.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M] . Amsterdam : John Benjamins. [ 10] Martin, J. 2008. Tenderness: Realization and instantiation in a Botsw anan tow n[A] . In N. Norgaard ( ed. ) . Odense Working Pa. Odense: Opers i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 Vol. 29) [C] dense University.

57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 book review headlines published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the signaling Appraisal Theory.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firstly , w ords of book review s may vary significantly in category , but they all have certain degree of evaluative meanings. Secondly , some headlines have leadins, w hich serve to establish a w arrant for the book review concerned. These leadin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 o types: evaluative and experiential. The analysis further show s that the above tw o characteristics exhibit great institutional variations. The discourse practice of linguistics book review s is a staged, purposeful social process. In this process, the linguistic choices of book review ers and those of the journals interact w ith each other to determine the final shape of the texts, w hich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linguistic system to influence the subsequent linguistic genesis. Key Words: Appraisal Theory ; linguistics book review headlines; book review signaling w ords; leadins



  本文关键词:基于评价理论的语言学书评标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0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