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董卿语言艺术_黄河之声:探究审美接受与主持人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16-10-15 21:05

  本文关键词:审美接受与主持人语言艺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渐渐提高,审美需求也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快速的发展,使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选择更具自主性,主持人做为广电节目的“门面”要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受众审美不同对自身语言艺术的审美进行调整。本文通过对审美接受与主持人语言艺术的研究,总结受众对语言艺术审美接受特点,,以期提高主持人语言艺术审美创作水平以满足观众呈现的日益多元化的视听需求,促进电视节目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主持人;语言艺术;审美接受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随着不同电视台之间的激烈竞争,作为受众的人们的地位就不断得到提高。由此,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各个电台都使出浑身解数,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对不同阶段的审美接受与主持人语言艺术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对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研究审美接受对主持人语言的重要性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格局已经逐步发展为多样化。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和观众的审美接受也是一样的。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会觉得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主持人的主持活动,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如果主持人的整个主持过程没有观众的审美接受,那么主持的过程就是毫无意义的。同时,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们的审美接受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研究大众的审美取向对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观众不同阶段的审美接受与主持人语言艺术的特点

  (一)受众审美初级阶段:清

  观众审美初级阶段即接受主持人语言艺术审美的基础层面。“清”则是主持人语言艺术审美满足观众审美感知基本条件,也就是主持人语言须满足观众听觉上清晰、准确的基本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主持人语言艺术要实现规范美、声音美。

  1.规范美。俗话说“主持人只要普通话不够标准,即使其他素质再好,也不能算是优秀的主持人。”主持人语言应具有规范性以便于更加清晰地向观众传达表达的思想。所以,为了满足受众群体对主持人语言艺术审美接受主持人语言必须做到规范美。

  2.声音美。声音美不仅单纯的要求声音丰富、柔和、生动,更要求主持人在不同的语境准确的向观众表达思想,比如,在表达悲痛情感时声音要缓慢、低沉,在表达喜悦的情感时声音要高亢富有动感、在表达愤怒的情感时,声音要抑扬顿挫。

  (二)受众审美中级阶段:懂

  所谓受众审美中级阶段懂的特点,其实就是让观众能明白主持人的意思。我们知道主持人对语言进行的再创造,并不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是主持人有感于心,而又优美地述诸于口,所以,这就自然对主持人的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自己语言艺术的提升,具体方法如下:

  1.内部技术美。主持人的内部技术的如何主要体现在主持人能否激起自身情景再现以及表达愿望,同时,主持人能否正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是否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都是主持人内部技术水平的体现。而观众在主持人进行主持的过程中,需要将语言的形象感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将观众引入自己的语言艺术的想象空间,使得观众身临其境,比如,主持人语言中的空间、时间、人物形象、情感色彩以及景物画面等,都会在主持人和观众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进而产生感情的共鸣,这就是主持人的魅力所在。

  2.外部技术美。所谓的外部技术美,其实指的就是主持人的发声技巧,比如;语气、停顿、节奏、重音等,它们都是服务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主持人的外部技巧可以说是主持人进行语言二次创作的最终呈现。观众内心的感情色彩再丰富,也要主持人用他的语言激发出来,只有主持人的外部技巧非常娴熟,才能为观众和自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受众审美高级阶段:美

  受众审美高级阶段,就是主持人语言艺术满足了观众精神的心理需要,从而是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

  1.真实美。从上文的叙述,我们不难发现,观众的心理感受是任何技巧都无法对其进行欺骗的。所以,除了主持人的语言技巧,主持人的文化内涵、道德涵养才是促使观众产生更多共鸣和审美意义。比如,主持人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虽然听上去合情合理,但是却官话套话连篇,这样就无法拉近主持人和观众心里的距离,所以,主持人要注重语言艺术的真实,使观众感受到真实的语言美。

  2.意境美。众所周知,主持人语言可以让观众产生联想,所以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应注意氛围的营造,把观众引入自己所表达的意境里,使他们感同身受,仿佛身临其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观众的审美接受程度对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无论是观众对主持人语言艺术的审美接受,还是主持人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接受而进行的语言艺术的创作,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因为,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观众的审美接受也在变化,所以,对观众的审美接受的研究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陈淼.桂林的山水[J].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2013,34.

  [2]高军,杜学文.“语同音”与人权保障:对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条款的法理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3]姜燕.语音韵律与生命律动的异质同构——汉语口语的格式塔美学解析[J].东岳论丛,2011,04.

  文/郝丽娜


  本文关键词:审美接受与主持人语言艺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1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8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