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深圳新粤语[η]、[?]声母相互变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18:31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的变异理论为指导,以深圳土生土长的粤语使用者为调查对象,对深圳新粤语的语音系统进行整体描写,利用Goldvarb分析软件对调查语料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影响深圳新粤语中[η]、[(?)]声母相互变异的主要因素和变异模式。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深圳的人文地理、使用语言概况,阐明了研究缘起、研究方法以及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第二章是对深圳新粤语语音系统的整体描述以及深圳新粤语[η]]、[(?)]的变异调查。其中变异调查包括了预调查和正式调查,对语言材料和调查对象的信息做了统计分析。第三章是[η]声母字变异因素分析,分为结构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部分。结构因素中,主要选择了韵腹、韵尾、前接韵母、后接声母共4项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编码,通过Goldvarb分析发现,内部结构因素对变异的制约能力较弱。而较为有影响力的社会因素是性别、年龄、职业、母语方言、其他方言掌握程度,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年龄因素,根据对语料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在深圳新粤语中[η]的变异是一种进行中的变化。第四章是[(?)]声母字变异因素分析,分为结构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部分。结构因素仍是韵腹、韵尾、前接韵...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深圳新粤语[η]、[?]声母相互变异研究


图2-1调査对象性别分布图?单位:人??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受教育程度,总数


少年组13人,占据调查对象总数的10%;青年组64人,占据调查对象总数??的51%;壮年组26人,占总数的21%;中年组共15人,占12%;老年组8人,??占6%。??(3)受教育程度??在受教育程度这一方面,共分为五组,即小学、初中、高中(包括普通高中、??职高、中专)、大学(包括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8,?^^—■小学,4,3%??'%]:??初中,2”挪???

年龄分布,受教育程度,分布图,单位


?■少年组b青年组s壮年组》中年组a老年组??图2-2调査对象年龄分布图?单位:人??少年组13人,占据调查对象总数的10%;青年组64人,占据调查对象总数??的51%;壮年组26人,占总数的21%;中年组共15人,占12%;老年组8人,??占6%。??(3)受教育程度??在受教育程度这一方面,共分为五组,即小学、初中、高中(包括普通高中、??职高、中专)、大学(包括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8,?^^—■小学,4,3%??'%]:??初中,2”挪???二??:■:?ISm??#?*?高中,16,13%??大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庄河方言语音变异研究[J]. 高玉娟,包天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深莞惠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意义[J]. 李立林,伍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3]汉语方言η-声母的脱落与新生[J]. 彭心怡.  语言学论丛. 2015(02)
[4]关于城市语言调查的几点思考[J]. 郭骏.  语言文字应用. 2013(04)
[5]语言期待:城市化过程中的乡村语言变异——基于贵阳市花溪方言语音调查的分析[J]. 熊湘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6]我国最近二十年语言变异研究综述[J]. 郭继荣,李园园,王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7]共同语与方言变异研究新视角——四川返乡农民工方言变异实证研究[J]. 王庆,武小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8]南京方言阳声韵变异研究[J]. 张志凌.  汉语学报. 2012(03)
[9]大同城区浑源方言[n]声母向[■]声母演变的社会语言学调查与分析[J]. 李姝姝.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10]词汇类型对语音变异的制约——以江苏溧水“街上话”为例[J]. 郭骏.  语言文字应用. 2011(03)

博士论文
[1]澳门粤语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成因[D]. 罗言发.北京大学 2013
[2]近代晚期粤東客音研究[D]. 田志軍.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陆良方言n/l变异研究[D]. 徐苏雨.云南大学 2017
[2]广州粤语语音比较研究[D]. 梁嘉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6
[3]广东清新粤语语音研究[D]. 何桂榕.暨南大学 2015
[4]深圳坪山占米话研究[D]. 周佳凡.厦门大学 2014
[5]中古影、疑、云、以四纽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 马小燕.陕西师范大学 2014
[6]广东阳山粤语语音研究[D]. 许洁红.暨南大学 2013
[7]广州粤语语音研究[D]. 吴筱颖.暨南大学 2012
[8]昆明波罗村语音共时变异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 符红萱.云南师范大学 2007
[9]广东从化粤客方言语音变异研究[D]. 陈卫强.华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898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98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