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23:14

  本文关键词: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反问句是疑问句的一种形式,存在于一些语言之中,尤以汉语为代表。汉语正反问句的历史由来己久,在古文中有迹可循。近年来,汉语正反问句引起了不少中外学者的关注,特别是从不同角度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虽然研究文献众多,但是对汉语正反问句内部结构的各个方面完整系统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文是一篇关于汉语正反问句研究的论文,和先前的研究相比,这篇文章是基于句法理论基础上,对汉语正反问句从整体上及其内部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的更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针对汉语正反问句在汉语疑问句中的地位进行了全新的探究。根据先前的研究,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特指问句的四分法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篇论文中,一种常见的疑问句类型是-不-是问句被仔细的研究,通过将正反问句和其他四种问句对比,我们得出了汉语疑问句的五分法,分别是是非问句、选择问句、特指问句、正反问句和是-不-是问句。因此,是-不-是问句因其与正反问句句法上的不同以及其在汉语中的常见性,本文将其看作一种独立且与其他几种问句形式地位平等的问句类型。由此得出,正反问句在疑问句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对于汉语正反问句的生成过程,本文首先指出先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分布形态学以及特征核查理论可以作为V-not-VO问句的生成机制,运用这两种理论,可以解释V--not-VO类型,在这种类型中,V-not-VO问句中第一个谓词的第二个音节被删除了。由于VO-not-V问句和VO-not问句具有相似的句法特点,VO-not-V问句就被看作是VO-not问句的衍生形式,在其生成过程中,特征核查理论得到应用。汉语正反问句中的否定词也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指出前人对否定词“不”和“没”在选择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各种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正反问句中否定词“不”和“没”的选择要遵从一定的标准。纵观先前的研究,对于汉语正反问句中的附加语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从附加语的分布、分类和特征几个方面详细地研究了附加语在正反问句中的阻隔效应,并对阻隔效应的性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就对汉语正反问句中的附加语作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汉语正反问句 五分系统 分布形态学 特征核查理论 阻隔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Abbreviations9-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7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4
  • 1.2 Research Purposes and Questions14-15
  • 1.3 Outline of the Thesis15-17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7-33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A-not-A Questions17-29
  • 2.1.1 Studies on the Role of A-not-A Questions in Interrogative Questions17-18
  • 2.1.2 Studies on the Syntactic Derivation Process of A-not-A Questions18-26
  • 2.1.3 Studies on Bu and Mei26-27
  • 2.1.4 Studies on Adjuncts27-29
  • 2.2 Theoretical Framework29-32
  • 2.2.1 Distributed Morphology (DM)29-30
  • 2.2.2 Feature Checking Theory30-31
  • 2.2.3 Intervention Effect31-32
  • 2.3 Summary32-33
  • Chapter 3 Role of Chinese A-not-A Questions in Interrogative Questions33-41
  • 3.1 A-not-A Questions vs Yes-no Questions33-34
  • 3.2 A-not-A Questions vs Alternative Questions34-35
  • 3.3 A-not-A Questions vs Shi-bu-Shi Questions35-38
  • 3.4 A-not-A Questions vs Wh-questions38-40
  • 3.5 Summary40-41
  • Chapter 4 Deriv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A-not-A Questions41-50
  • 4.1 Introduction41-43
  • 4.2 Derivation of V-not-VO Question Based on DM43-45
  • 4.3 Derivation Process of VO-not-V Questions Related to VO-not Questions45-47
  • 4.4 A Detailed Analysis of V--not-VO Questions47-50
  • Chapter 5 Bu and Mei in Chinese A-not-A Questions50-56
  • 5.1 Bu & Mei in A-not-A Questions50
  • 5.2 Criteria in Choosing Bu and Mei in A-not-A Questions50-56
  • 5.2.1 Subjectivity vs Objectivity50-51
  • 5.2.2 Boundedness vs Unboundedness51-55
  • 5.2.3 Summary55-56
  • Chapter 6 Intervention Effect of Adjuncts in Chinese A-not-A Questions56-64
  • 6.1 Distribution of Adjuncts in A-not-A Questions56-57
  • 6.2 Class of Adjuncts57-59
  • 6.3 Intervention Effect of Adjuncts in A-not-A Questions59-61
  • 6.4 Properties of Intervention Effect in A-not-A Questions61-62
  • 6.5 Summary62-64
  • Conclusion64-66
  • References66-69
  • Appendix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9-70
  • Appendix B 详细中文摘要70-73
  • Acknowledgements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雷!100083;谈反问句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2 刘娅琼;试析反问句的附加义[J];修辞学习;2004年03期

3 朱俊雄;反问句的否定指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肖治野;;从“怎么”反问句看反问句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刘瑛;;正反问反问句的句法条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殷树林;;也谈“还不是X”反问句?[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汉民;;反问句逻辑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8 刘娅琼;;反问句研究概述[J];社会科学家;2007年S2期

9 胡德明;;“就”与反问句关联的理据[J];汉语学报;2008年04期

10 胡德明;;反问句中副词“还”的意义类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反问句的功能和语用分析[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冯爱妮;;陈述句改反问句的尝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水海;辨析病句的十八般技巧[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范庆元;瞄准标志词 辨病快又准[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王一民;学习新《标点符号用法》应注意的地方[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娅琼;汉语会话中的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美妍;先秦两汉特指式反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琴;“X不X”正反问句生成、演化与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天昱;典型有标记反问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菊平;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雯宇;“怎么”型反问句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成心漪;反问句的否定与反问度[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章梦;反问句的结构、语用类型及其教材编排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梁冠华;现代汉语有标记反问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肖扬;汉语反问句习得研究及教学建议[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8 陈林丽;泰国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新;对外汉语反问句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王再超;邯郸方言正反问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0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2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