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的德语母语者汉语动词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0:10

  本文关键词: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的德语母语者汉语动词偏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提取了德国、奥地利两个国家考生的作文语料,通过对这55篇作文中出现的有关动词的偏误进行系统的整理,从中筛选出了160例动词偏误,希望通过对这160例偏误的分析,找到德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动词时常常出现偏误的类型及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寻求对策以克服偏误现象。本文以偏误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基础理论与语言对比理论,形成论文的立论基础。本文通过汉语和德语的语言对比分析,从汉语动词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母语负迁移、汉语与内偏误两个方面分析了德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动词时的偏误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从整体角度来看,德语母语学生的汉语动词偏误呈现两大倾向,一是双音节动词替代偏误,二是及物动词的语义搭配不得当。这些都是汉语中最复杂、最难以理解的地方,也是学习的重难点、更是常出现偏误的点。分析认为,德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动词过程中常出现的偏误现象主要有句法偏误、语义偏误以及语用偏误三类,句法偏误主要表现搭配不当、句法成分遗漏或添加、语序不当、错句等四种情况;语义偏误则主要表现为近义动替代偏误、非近义动词偏误、词性混淆偏误。分析偏误原因,除了德语的负迁移中错序偏误和替代偏误两种常见原因之外,还有汉语语内偏误中的错误类推、产生错误理解、忽略规则的局限性等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纠偏策略:推动汉德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应用、阶段性地学习汉语动词语法规则、注重汉语动宾常用搭配等。
【关键词】:动词 偏误分析 HSK 动态作为语料库 语言对比 德语母语者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选题意义9
  • 1.2 研究现状9-11
  •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11-12
  • 第2章 理论基础12-16
  • 2.1 偏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12-13
  • 2.2 汉语动词基础理论13-15
  • 2.3 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15-16
  • 第3章 偏误语料的收集与整理16-22
  • 3.1 偏误表现16-17
  • 3.2 偏误动词17-22
  • 3.2.1 音节特征18-19
  • 3.2.2 语义特征19-20
  • 3.2.3 搭配特征20-22
  • 第4章 德语母语者汉语动词的偏误分析22-31
  • 4.1 句法偏误22-25
  • 4.1.1 搭配不当22-23
  • 4.1.2 句法成分的遗漏和添加23-24
  • 4.1.3 语序不当24
  • 4.1.4 错句24-25
  • 4.2 语义偏误25-28
  • 4.2.1 近义动词的替代偏误25-26
  • 4.2.2 非近义动词偏误26-28
  • 4.2.3 词性混淆偏误28
  • 4.3 语用偏误28-29
  • 4.4 生造词29-31
  • 第5章 偏误原因31-39
  • 5.1 德语负迁移31-36
  • 5.1.1 德语负迁移中的错序偏误31-34
  • 5.1.2 德语负迁移中的替代偏误34-36
  • 5.2 汉语语内偏误36-39
  • 5.2.1 错误类推37
  • 5.2.2 忽略规则的局限性37-39
  • 第6章 对德汉语动词的教学策略39-41
  • 6.1 推动汉德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应用39-40
  • 6.2 阶段性的学习汉语动词语法规则40
  • 6.3 注重汉语动宾常用搭配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44-51
  • 致谢51

  本文关键词: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的德语母语者汉语动词偏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3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