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言不尽意的修辞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1-07-01 09:58
  言不尽意现象频现在人们语言生活中,它是言语形式所表达的意义与表达主体意欲表达的意义之间存在的信息差,这种信息差或者是语义信息差,或者是审美信息差,它们在修辞学视域中都有一定的表现。这些信息差的出现受修辞内容中感觉类意义、意味、意图以及表达工具-语言自身双重性的制约。此外,修辞表达者自身修辞能力的缺损也难脱其咎,尤其是语言表达与语境之间的不和谐性容易造成言不尽意和谐美审美信息差的出现。修辞接受者的非等值接受所造成的修辞表达和接受间的信息差也是考察言不尽意现象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因此,有必要调控言不尽意,缩小言意间的信息差。而修辞技能、修辞语境功能、寻常词语艺术化和修辞解构为实施调控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言不尽意研究综述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言不尽意的修辞界说
    2.1 言不尽意的概念诠释
        2.1.1 言不尽意之“言”和“意”
        2.1.2 言不尽意的定义
            2.1.2.1 语义信息差
            2.1.2.2 审美信息差
    2.2 言不尽意的常见类型
        2.2.1 客观言不尽意
        2.2.2 消极言不尽意
    2.3 修辞学视域中的言不尽意
        2.3.1 言不尽意与修辞的两大分野
            2.3.1.1 言不尽意语义信息差与消极修辞
            2.3.1.2 言不尽意审美信息差与积极修辞
        2.3.2 言不尽意与接受修辞
第三章 言不尽意的修辞因由
    3.1 言不尽意之修辞内容的因由
        3.1.1 感觉类意义表达受限
        3.1.2 意味精微难以表达
        3.1.3 意向意义与言不尽意
            3.1.3.1 意向意义的提出
            3.1.3.2 意向意义的特点
    3.2 言不尽意之修辞原料的因由
        3.2.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3.2.1.1 同形异义易导致语义信息差
            3.2.1.2 异形同义易导致审美信息差
        3.2.2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3.3 言不尽意之修辞主体的因由
        3.3.1 修辞表达者静态修辞能力的缺损
        3.3.2 修辞表达者动态修辞能力的缺损
        3.3.3 修辞接受者的非等值接受
第四章 言不尽意的修辞调控
    4.1 言不尽意的修辞技能调控
        4.1.1 洞达题旨情境,进行得体表达,调控审美信息差
        4.1.2 通晓语言文字可能性,培养敏锐语感能力,调控语义信息差
    4.2 言不尽意的修辞语境调控
        4.2.1 修辞语境的功能调控
            4.2.1.1 修辞语境的定位功能,调控语义信息差
            4.2.1.2 修辞语境的生成功能,调控审美信息差
            4.2.1.3 修辞语境的语义氛围调控
        4.2.2 修辞接受语境的重构
            4.2.2.1 修辞接受语境重构的必要性
            4.2.2.2 修辞接受语境重构的策略
    4.3 言不尽意的修辞原料调控
        4.3.1 寻常词语艺术化
        4.3.2 修辞解构
            4.3.2.1 修辞解构的必要性
            4.3.2.2 修辞解构的手段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说话者意图的哲学分析[J]. 王晓萍.  江汉论坛. 2010(03)
[2]认知关联视角下言者意义的推断[J]. 旷战.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3]“可说”、“不可说”与语言非工具性[J]. 尹铁超,马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4]接受语境差[J]. 陈玫.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7)
[5]“言不尽意”的语言学阐释[J]. 刘金文.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5)
[6]修辞活动的三个境界[J]. 刘本臣,穆亚哲.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当代西方修辞受众研究[J]. 温科学.  修辞学习. 2007(05)
[8]语境是一种语义氛围[J]. 刘焕辉.  修辞学习. 2007(02)
[9]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J]. 王希杰.  毕节学院学报. 2007(01)
[10]修辞·修辞学·接受修辞学[J]. 王卫兵,曹德和.  毕节学院学报. 2007(01)

硕士论文
[1]论接受语境及其语境差[D]. 吴平.广州大学 2006
[2]试论“语义三角”及其语义指涉理论[D]. 李英姿.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58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258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