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认知视角下“心”和“Heart”多义现象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01:00

  本文关键词:认知视角下“心”和“Heart”多义现象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从20世纪80年代Lakoff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问世,认知语言学开始迅速发展。语言学家发现了研究多义现象的新视角,即认知视角。原型理论、概念隐喻和转喻被应用在研究中。人体词是研究多义现象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心”和“Heart”。在这些“心”和“Heart”的研究中,隐喻和转喻意义研究较多,而双重转喻意义和二者互动的意义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试图利用概念隐喻和转喻及其互动理论和双重转喻理论进一步研究“心”和“Heart”多义现象,探索其认知结构。此外,本研究对“心”和“Heart”的语义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并探究其原因。本论文有以下研究问题:(1)“心”和“Heart”的意义有哪些?这些意义的产生方式是什么?(2)“心”和”Heart”的意义有哪些异同?原因何在?本研究从《汉语大词典》中收集共1330个“心”的例子,从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共收集740个“Heart”的例子。另外,本研究从CCL语料库中随机选择前200个“心”的例句,从BYU-BNC中随机选择前200个“Heart”的例句。在分析字典和语料库的例子之后,共得到了10个“心”的语义和10个“Heart”的语义。其中,5个“心”的语义和5个“Heart”的语义有次语义。本研究发现:“心”和“Heart”都存在多义现象,原义均为身体器官(心脏),都可指代情感、思维、胸部、人、空间、胃、处于中间位置的事物以及重要的事物。“心”也可指代中间位置,而“Heart”可以指代具有心形的事物。“心”和“Heart”的语义是通过四种方式产生的,即概念转喻、概念隐喻、双重转喻以及概念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在所有语义中,概念转喻意义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85.48%和77.78%;双重转喻意义所占比例最小,分别为1.61%和2.22%;概念隐喻意义所占比例分别为6.45%和13.33%;概念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意义所占比例分别为6.45%和13.33%。“心”和“Heart”的语义及其产生方式大致相似,不同主要体现在部分次语义上。“心”的情绪义、思维义以及空间义比“Heart”更丰富。但“Heart”可表达感叹和鼓舞、代指有勇气的人、可怜的人、时间、事物的品质以及生命。认知的体验性以及英汉民族共有的认知方式是“心”和“Heart”语义以及产生方式相似的原因,而认知主体在思维以及文化环境上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本研究有助于语言学习及教学、词典编撰和以后多义现象的研究。首先,本研究分析了多义词语义的产生方式,使学习者或教学者了解人的认知方式,从而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或教授多义词。另外,本研究比较了英语和汉语的异同并分析原因,这促使学习者或教学者在了解语言现象的同时探索原因。其次,在字典编纂中,多义词的语义可以根据其产生方式进行分类并根据其突显特征进行解释说明。最后,本研究具体分析了多义词语义的产生包括源域、目标域、映射以及突显特征,这有助于以后多义现象的研究。
【关键词】:多义现象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双重转喻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5;H315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2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
  • 1.2 Research Questions9-10
  •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10-11
  • 1.4 Outline of this Study11-12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2-24
  • 2.1 Related Studies of Polysemy12-17
  • 2.1.1 Definition of Polysemy12-13
  • 2.1.2 The Classical Studies of Polysemy13-14
  • 2.1.3 The Structural Studies of Polysemy14-15
  • 2.1.4 The Cognitive Studies of Polysemy15-17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Body-part Terms17-19
  • 2.3 Previous Studies of“心”and“Heart”19-24
  • 2.3.1 Previous Studies of“心”and“Heart”Abroad19-20
  • 2.3.2 Previous Studies of“心”and“Heart”at Home20-24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24-36
  • 3.1 Conceptual Metaphor24-28
  • 3.1.1 Definition and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24-25
  • 3.1.2 Classificatio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25-27
  • 3.1.3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ual Metaphor27-28
  • 3.2 Conceptual Metonymy28-31
  • 3.2.1 Definition and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onymy28-29
  • 3.2.2 Classifications of Conceptual Metonymy29
  • 3.2.3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ual Metonymy29-31
  • 3.3 Double Metonymy31-32
  • 3.4 Interaction between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Metonymy32-36
  •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36-38
  • 4.1 Data Collection36-37
  • 4.2 Comparative Method37-38
  • Chapter Fiv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心”and“Heart”38-68
  • 5.1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tonymic Meanings41-54
  • 5.1.1 Similarities41-49
  • 5.1.2 Differences49-54
  • 5.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taphorical Meanings54-56
  • 5.2.1 Similarities54-56
  • 5.2.2 Differences56
  • 5.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anings From Double Metonymy56-57
  • 5.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anings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Conceptual Metaphor and Metonymy57-64
  • 5.4.1 Similarities57-59
  • 5.4.2 Differences59-64
  • 5.5 Reasons64-68
  • 5.5.1 Reasons for Similarities64-65
  • 5.5.2 Reasons for Differences65-68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8-72
  • 6.1 Major Findings68-69
  • 6.2 Implications69-70
  • 6.3 Limitations70-72
  • References72-76
  • Appendix Ⅰ Meanings of“心”76-81
  • Appendix Ⅱ Meanings of“Heart”81-85
  • Acknowledgements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炜;多义现象的认知性阐释[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王锡艳;浅谈多义现象与认知[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罗红玲;;多义现象的认知共性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薛恩奎;;俄语中多义现象和语义构词[J];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04期

5 谭永康;感知因素对语言多义现象的影响[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年03期

6 尹虹;对现代汉语词的多义现象的思考[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7 余锦荣;从一字多义现象看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性[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姜胜;试论规则多义现象聚合体[J];外语学刊;2001年02期

9 杨恩华;方位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李锡胤;俄语词汇的多义现象[J];外语学刊;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信彰;;多义性的认知成因与功能意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多义现象的认知解释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宜妆;认知视角下“心”和“Heart”多义现象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宋来全;英汉人体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玉娟;基于语言使用的“set”一词动态多义网络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4 黄俐;英语双及物构式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庆;隐转喻视角下英汉人体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赵丽娜;运动动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语义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金玉兰;英语双及物构式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艳;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心”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谈建宏;英语致使—移动构式多义现象的构式语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10 范亚玲;英语双及物构式多义现象的构式语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认知视角下“心”和“Heart”多义现象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1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