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二语时间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1 04:13
  隐喻存在于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是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是语言的“偏误”或者“异类”。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第一代认知科学是一种离身认知。离身认知强调概念、类别、关系等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他们和人的身体经验无关。第二代认知科学对第一代认知科学予以尖锐的批评。第二代认知科学是一种具身认知,主要观点是概念、范畴、心智源自身体经验,人类借助自身身体结构感知万物。在人类的概念系统中,逻辑推理这种复杂的认知方式是来源于身体对世界的体验。隐喻作为一个桥梁把身体经验映射到抽象事物之上。Lakoff&Johnson(l 999)也谈到,我们对时间的多数理解是我们对空间运动的理解的隐喻说法,这就是时间-空间隐喻。时间的抽象性决定了它要通过空间隐喻的方式被人们理解。孙毅(2013)指出空间隐喻产生较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隐喻,可被人们直接理解。时间-空间隐喻在不同语言之中得到了证实。当前针对时间-空间隐喻的研究存在三个问题:一、当前研究针对以英语为代表的拼音文字居多,汉语研究有限,其中汉语二语研究非常有限;二、当前研究未考察语言背景对二语者的时间-空间隐喻认知是否产生影响;三、当前研究...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二语时间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认知研究


图3-2实验流程图示例(Boroditsky,2001)??

垂直空间,空间,空间位移,线段


'vlardi?ccsass?before?April..??图3-2实验流程图示例(Boroditsky,2001)??后续还有大量研究运用空间线段启动范式(D.?Casasanto,L.?Boroditsky??etc.,2004;D.Casasanto&L?Boroditsky,2008)进行研宄。实验运用线段刺激任务研宄空??间信息对时间概念加工的影响。首先在屏幕上呈现一条生长的线段,然后立即呈现任??务图片(出现X代表被试需要进行位移长度反应,出现沙漏代表被试需要进行持续??时间反应)。实验表明空间位移长度影响被试持续时间的评估;而持续时间并不影响??空间位移长度的评估。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存在映射上的不对等。即人们利用空间概??11??

垂直空间,汉语,图片


綠球在黄?食的"Fia?^&^P%^WSi.??图3-4:垂直空间刺激图片(汉语)?图3-5:水平空间刺激图片(汉语)??3.?2.?3实验程序??实验采用2X3两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自变量一为空间刺激类型,分为两个??水平:垂直空间刺激、水平空间刺激,自变量二分为三个水平:垂直时间句、水平时??间句、单纯时间句。因变量为被试对目标句判断的反应时。这里选用不含有隐喻成分??的时间性问题,以便更好地检验被试在不同条件刺激下对时间判断的准确性。??实验对空间启动类型进行平衡,并对每一空间启动下的目标句进行了正误随机处??理。每个试次呈现空间刺激一次,每次空间刺激后有一个目标句子等待被试反应。每??个目标句子只出现一次,实验共计48个试次。进行上述操作的目的在于排除惯性干??扰,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实验参考LeraBoroditsky(2001)的空间启动范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多任务实证研究——兼谈时间认知“左/右”维度的心理现实性[J]. 陈光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8(03)
[2]不同二语水平双语者对权力词的具身认知加工及表征差异研究[J]. 王倩.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6)
[3]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垂直偏向性的稳固性[J]. 张颖颖,于方静,周治金,陈宝国.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4)
[4]中国人对时空隐喻认知的心理现实性研究——对传统映射模式的优化[J]. 朱海燕.  外语教学. 2016(01)
[5]从具身视角看道德判断[J]. 叶红燕,张凤华.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8)
[6]权力的概念隐喻表征:来自大小与颜色隐喻的证据[J]. 杨惠兰,何先友,赵雪汝,张维.  心理学报. 2015(07)
[7]“具身”涵义的理论辨析[J]. 叶浩生.  心理学报. 2014(07)
[8]时空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J]. 董革非.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9]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温暖”隐喻[J]. 徐晓惠.  新西部(理论版). 2014(11)
[10]权力概念的垂直方位空间隐喻对权力判断的影响[J]. 陈思思,克燕南,蒋奖,肖潇.  心理科学. 2014(02)



本文编号:3508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08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