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格鲁吉亚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2:05

  本文关键词:格鲁吉亚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汉语水平为初级阶段的格鲁吉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格鲁吉亚学生习得汉语单字调和双字调(不包括轻声共计十六组)的实际发音,通过Praat语音软件分析音频提取数值,运用Excel做出图表,再与汉语普通话声调进行对比,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偏误理论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选题意义,介绍实验设计和方法,具体包括参与实验录音的受试者、制定实验字表的依据及实验方法;第二章为格鲁吉亚学生单字调的实验分析,利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手段,对格鲁吉亚学生习得汉语单字调的声学表现(包括调型、调域和调值)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发音人总体的声调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找出格鲁吉亚学生单字调的偏误所在;第三章为格鲁吉亚学生双字调的实验分析,系统分析格鲁吉亚学生习得汉语双字调各个声调组合的声学表现(包括调型和调值),将分析结果与普通话的调型和调值分别作比较,找出格鲁吉亚学生双字调的偏误所在;第四章为格鲁吉亚学生声调偏误产生的原因及教学策略,根据偏误表现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初级阶段格鲁吉亚学生的教学策略和建议;第五章为结语,包括论文的总体结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格鲁吉亚学生 声调 实验研究 偏误表现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5
  • 1.1 选题意义7-8
  • 1.2 声调实验研究概况及不足8-10
  • 1.3 实验设计与方法10-15
  • 1.3.1 实验发音人10
  • 1.3.2 实验字表10-12
  • 1.3.3 录音12
  • 1.3.4 数据的提取与处理12-15
  • 第二章 格鲁吉亚学生单字调的实验分析15-26
  • 2.1 格鲁吉亚学生单字调调型的声学分析及偏误表现15-21
  • 2.1.1 阴平调型的声学表现15-16
  • 2.1.2 阳平调型的声学表现16-17
  • 2.1.3 上声调型的声学表现17-18
  • 2.1.4 去声调型的声学表现18-19
  • 2.1.5 单字调调型的偏误分析19-21
  • 2.2 格鲁吉亚学生单字调调值的声学分析及偏误表现21-26
  • 2.2.1 阴平调值的声学表现22
  • 2.2.2 阳平调值的声学表现22
  • 2.2.3 上声调值的声学表现22-23
  • 2.2.4 去声调值的声学表现23
  • 2.2.5 单字调调值的偏误分析23-26
  • 第三章 格鲁吉亚学生双字调的实验分析26-51
  • 3.1 格鲁吉亚学生双字调调型的声学分析及偏误表现26-40
  • 3.1.1 “阴平+X”调型的声学分析27-28
  • 3.1.2 “阳平+X”调型的声学分析28-30
  • 3.1.3 “上声+X”调型的声学分析30-33
  • 3.1.4 “去声+X”调型的声学分析33-34
  • 3.1.5 格鲁吉亚学生双字调调型的偏误分析34-40
  • 3.2 格鲁吉亚学生双字调调值的声学分析及偏误表现40-51
  • 3.2.1 “阴平+X”调值的声学分析40-41
  • 3.2.2 “阳平+X”调值的声学分析41-43
  • 3.2.3 “上声+X”调值的声学分析43-45
  • 3.2.4 “去声+X”调值的声学分析45-47
  • 3.2.5 格鲁吉亚学生双字调调值的偏误分析47-51
  • 第四章 格鲁吉亚学生声调偏误产生的原因及教学策略51-60
  • 4.1 格鲁吉亚学偏误产生的原因51-55
  • 4.1.1 主观原因51-52
  • 4.1.2 客观原因52-55
  • 4.2 针对初级阶段格鲁吉亚学生的教学策略55-60
  • 4.2.1 关于教学方法55-57
  • 4.2.2 关于声调练习57-58
  • 4.2.3 其他方面的几点建议58-60
  • 第五章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64-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刘俐李著作《汉语声调论》的创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李媛;洪勇明;;中亚留学生汉语声调教学初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钱曾怡!250100;从汉语方言看汉语声调的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4 姜晓红;关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一些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王江风;;汉语声调演变的历史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吴门吉;胡明光;;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7 刘俐李;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8 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9 宋益丹;;汉语声调实验研究回望[J];语文研究;2006年01期

10 徐瑾;;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默;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的计算机模拟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模拟[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3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模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4 谷丰;王晓东;陈林;;汉语声调加工过程中的大脑半球优势[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5 周同春;;汉语声调教学新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郭径遂;刘亚丽;谢凌云;;新疆民族大学生汉语声调感知与发声偏误关系[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蔡莲红;刘涛;吴志勇;蔡锐;;汉语声调音域规范模型初探[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特约记者 胡胜友;汉语声调对人类大脑如同音乐[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何聪;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常用右脑[N];人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陈敬农 通讯员  胡胜友;我科学家揭示人类左右脑分工机制[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默;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浮现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伟;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及纠正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小晴;初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琳琳;马来土著及华裔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石金杰;菲律宾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研究[D];中山大学;2015年

5 刘昊;韩国留学生汉语短期班的声调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安娜(KASHKAROVA ANNA);乌克兰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伟;埃及大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调查[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安娜;格鲁吉亚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高秀娟;越南语和阿拉伯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程潇;中高级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格鲁吉亚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4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