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近代汉语“程度副词+有+NP”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6:30
  “有”是汉语词汇中资格最老也是非常活跃的一个成员,“有”字句问题也是汉语研究中非常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有”字句的一个特例“程度副词+有+NP”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此结构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及发展情况。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程度副词+有+NP”在近代汉语中主要是作为一个句子单独使用,但到了宋代,开始作为一个整体作为句子的宾语、定语、补语等成分,其句子独立性减弱,整体虚化成一个固定语法结构。从语义上看,当NP中名词为非定量名词时(NP记为NP1),“有+NP”表示存在和领属;当NP中名词为定量名词时(NP记为NP2),“有+NP”表示描述,并且从宋开始,非定量名词中出现数量名结构,明清增多,且多是模糊量,这促使了“有+NPl”语义的虚化。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概述近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有+NP”的总体情况,并考察此结构中程度副词与NP的使用情况;第三章分析近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有十NP”的语法结构,根据语法功能和分布,将其分为六类,并细致分析每一类的历时变化和发展,同时还考察其语序变式;第四章分析近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有+NP”的...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 语料介绍
    (三) 研究现状
        1. “有”字句研究现状
        2. “程度副词+有+NP”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介绍
二. 近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有+NP”结构总体概况
    (一) 程度副词
    (二) 名词及名词短语
        1. 唐代“程度副词+有+NP”中的NP
        2. 宋代“程度副词+有+NP”中的NP
        3. 元代”程度副词+有+NP”中的NP
        4. 明代“程度副词+有+NP”中的NP
        5. 清代“程度副词+有+NP”中的NP
    (三) 本章小结
三. 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程度副词+有+NP”的语法结构
    (一) 程度副词+有+NP
        1. (X)+程度副词+有+NP
        2. (X)+程度副词+有+NP+VP (兼语/连动)
        3. V得(的)+程度副词+有+NP
        4. 程度副词+有+NP+(之、的等)+N
        5. 程度副词+有+NP+的(地)+VP
        6. 程度副词+有+NP+介宾结构
    (二) “程度副词+有+NP”的变式
        1. NP+程度副词+有
        2. 有+NP+程度副词
    (三) 本章小结
四. 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程度副词+有+NP”的语义分析
    (一) “有+NP”的语义分析
    (二) “有+NP”与程度副词的组合
        1. 程度副词+有+NP1
        2. 程度副词+有+NP2
    (三) “程度副词+有+NP”对NP语义的影响
    (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J]. 何继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2]“很+有+名词”及相关句式结构与语义分析[J]. 何子章.  襄樊学院学报. 2010(01)
[3]汉语的性状义名词及相关问题[J]. 温锁林.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01)
[4]“有”字句的情景语义分析[J]. 袁毓林,李湘,曹宏,王健.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3)
[5]“很+NP”的构式分析[J]. 王德亮.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6]名词的量性特征和“有+名词”结构[J]. 赖慧玲.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7]《世说新语》“有”字句研究[J]. 王军.  河西学院学报. 2009(01)
[8]“有”的语法意义及其成因[J]. 孟艳丽.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1)
[9]《搜神记》“有”字句的语义分析[J]. 王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
[10]“有”字引介数量名主语的理据[J]. 樊长荣.  语言研究. 2008(03)

硕士论文
[1]《孟子》“有”字句研究[D]. 李海娟.新疆师范大学 2009
[2]“很+有/是/象+X”结构对比研究[D]. 柳士林.南京林业大学 2009
[3]中性词语语义偏移研究[D]. 王碧辉.黑龙江大学 2009
[4]“有+NP+VP”结构探析[D]. 张英.暨南大学 2009
[5]《太平经》中的“有”字句[D]. 邵素芝.吉林大学 2009
[6]现代汉语“有”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 刘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7]“有”的标记功能及其语法化[D]. 李慧嫒.山西大学 2007
[8]“有VP”句式的多视角研究[D]. 赵涛涛.华中师范大学 2007
[9]《搜神记》“有”字句研究[D]. 王军.贵州大学 2007
[10]“有”字句研究[D]. 胡袁园.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72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72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4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