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广东省博罗县嶂背村畲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04:47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还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条件。在语言中,积淀着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及身份认同;通过语言,传递民族的经验、传统与知识。1对一个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就是对这一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探究。对语言保护和语言教育的关注,有助于民族多样性的发展和保持。本文立足实际调研情况,以博罗嶂背畲族为例,采取个案调查、问卷调查、核心词汇测试、人物访谈等方法,逐步开展对嶂背畲族的语言使用现状的调查,用具体数据反映该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以及双语教育的现状,为广东畲族在现代化转型时期的语言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提供一定参考。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是讨论选题缘由与意义,以及本文写作时的调查设计,对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以及文献综述进行综合介绍。第二章概述博罗嶂背村畲族的基本情况和语言关系,交代博罗县嶂背村的基本概况以及其语言关系。第三章以博罗嶂背畲族为调研对象,分析其语言使用情况,从双语能力、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两个角度进行阐述,说明语言使用的现状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第四章以畲族的三个自然村为个案,深入分析畲族聚居区语言使用情况的特征。第五章以嶂背畲族青少年为调研对象,介绍畲族... 

【文章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关于语言能力等级的划分与年龄段的划分
        四、语料来源
第二章 概述博罗嶂背村畲族的基本情况和语言生态格局
    第一节 博罗县横河镇嶂背村畲族简介
    第二节 嶂背畲族语言生态格局
        一、畲语语音系统
        二、畲语中的汉语借用关系
第三章 博罗嶂背村畲族的语言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嶂背畲族双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一、嶂背畲族母语语言使用情况分析
        二、嶂背畲族汉语使用情况分析
    第二节 畲语在畲族人社会生活中的使用功能
        一、家庭内部
        二、公共场所
        三、学校
    第三节 博罗嶂背村畲族的语言态度
        一、畲族人的语言态度
        二、对下一代母语继承的态度
        三、嶂背村畲族语言态度的特点
    第四节 博罗嶂背村畲族语言使用特点
        一、嶂背村畲族全民双语
        二、双语发展受到制约
        三、汉语的强势扩张
        四、畲语在村寨中整体保持良好
第四章 新屋、大板田、新塘语言使用个案研究
    第一节 新屋村语言使用情况个案研究
        一、新屋村的基本情况
        二、新屋村语言使用情况
        三、新屋村语言使用特点分析
    第二节 大板田村语言使用情况个案研究
        一、大板田村的基本情况
        二、大板村语言使用情况
        三、大板田村语言使用特点分析
    第三节 新塘村语言使用情况个案研究
        一、新塘村的基本情况
        二、新塘村语言使用情况
        三、新塘村语言使用特点分析
第五章 嶂背畲族青少年语言使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畲族青少年语言使用情况
        一、畲族青少年母语水平降低
        二、母语断层式发展趋势明显
        三、畲语中原有传统生活词汇丧失,交际活动中语码转换频繁
    第二节 嶂背民族小学双语教学现状
        一、嶂背民族小学的基本情况
        二、嶂背民族小学语言使用特点
    第三节 畲族青少年语言现状的思考
第六章 双语和谐的语言生态保护研究
    第一节 嶂背畲族双语语言生活全貌分析
        一、嶂背村为典型的双语型村寨,母语单语人极度萎缩
        二、嶂背双语人往汉语-畲语亚型人群发展,低龄双语发展不稳定
        三、畲语在嶂背村社区和家庭的语言环境中的主要地位受到威胁
    第二节 博罗嶂背畲语的语言生态的保护和发展
        一、加强民族语言的认同有助于推动民族语传承
        二、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促进双语和谐
        三、聚集多方资源完善双语教育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畲语核心词汇
    二 访谈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壮族世居地青少年语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以肇庆市怀集县下帅乡为例[J]. 经典,莫晓莹.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2]惠东县畲族的变迁及畲语的生存现状[J]. 吴芳.  文化遗产. 2014(02)
[3]论保护语言多样性的意义[J]. 田有兰.  思想战线. 2012(05)
[4]语言通行域与多语者的产生[J]. 覃晓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5]多语言、多方言社区和谐的语言生活——湖南省城步县长安营乡大寨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J]. 王远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6]元江县羊街乡中梁子彝族的语言使用现状[J]. 杨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7]关于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思考[J]. 丁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8]广东畲族与畲族研究[J]. 李筱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9]语言活力、语言态度与语文政策——少数民族语文问题研究[J]. 道布.  学术探索. 2005(06)
[10]畲族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谌华玉.  汕头大学学报. 2004(04)

博士论文
[1]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D]. 张永斌.中央民族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面向濒危畲语教学的田野调查[D]. 骆妮.暨南大学 2015
[2]景宁畲语的语言生态研究[D]. 张诗凝.上海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96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96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