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学习建议

发布时间:2022-01-23 09:16
  汉语“比”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式,使用频率很高。它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必学的语法点,而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误,特别是日本留学生,他们的偏误往往带一定的规律性。本文以日本留学生使用“比”字句产生的偏误为基础,考察了日本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情况。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将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习得“比”字句的情况与日本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比”字句各种句式的使用频率高低以及日本留学生易产生偏误的“比”字句式。其次,对这些偏误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六类:“比”字句的泛化、“比”字句的回避、“比”字句的杂糅、“比”字句的内部偏误、“比”字句的否定式偏误以及“比”字句某些句式使用偏误。其中每一大类中又分了很多小类,文章对各小类作了具体的分析。最后,根据日本留学生使用“比”字句的情况以及偏误分析,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建议。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汉语"比"字句的本体研究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和语料来源
    1.4 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第二章 日本留学生使用"比"字句的情况
第三章 偏误分析
    3.1 "比"字句的泛化偏误
        3.1.1 "是+倍数"句式中误用了"比"字句
        3.1.2 "跟/与…(不)一样"句式中误用了"比"字句
        3.1.3 "比"字句的变化格式误用了"比"字句
        3.1.4 "比"字的多余
        3.1.5 该用其他词语却误用了介词"比"
    3.2 "比"字句的回避偏误
    3.3 "比"字句的杂糅偏误
        3.3.1 "越来越"结构与"比"字句杂糅
        3.3.2 "比"字句与某些词语杂糅
    3.4 "比"字句的内部偏误
        3.4.1 结论项缺失
        3.4.2 结论项中程度副词的使用偏误
        3.4.3 结论项中程度补语的使用偏误
        3.4.4 结论项的搭配偏误
        3.4.5 "比"字句中的语序偏误
        3.4.6 "比"字句中的成分残缺偏误
    3.5 "比"字句的否定式偏误
    3.6 其他偏误
        3.6.1 "比任何…"中副词使用偏误
        3.6.2 "比"字句中末尾"的"的使用偏误
        3.6.3 "X比Y有N"句式的使用偏误
第四章 学习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日语差比句对比解析[J]. 李伟,杨政华.  考试周刊. 2009(06)
[2]汉日差比句否定形式对比分析[J]. 李伟.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4)
[3]特殊“比”字句的语用分析[J]. 季艳.  宿州学院学报. 2005(05)
[4]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J]. 王茂林.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03)
[5]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J]. 陈珺,周小兵.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02)
[6]现代汉语“比”字句变体的语用分析[J]. 胡斌彬.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7]“比”字句对比较项选择的语义认知基础[J]. 刘焱.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4(05)
[8]“比”字句替换规律补议[J]. 程书秋.  北方论丛. 2004(04)
[9]试说“X 不比 Y·Z”的语用功能[J]. 吴福祥.  中国语文. 2004(03)
[10]“X比N还N”句式探讨[J]. 张爱民,张爱玲,张秀松.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04)

硕士论文
[1]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比较句的习得分析和教学对策[D]. 何莉.四川师范大学 2009
[2]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比”字句习得研究[D]. 姜桂荣.北京语言大学 2009
[3]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研究[D]. 张蕾.陕西师范大学 2008
[4]对外汉语“比”字句的学与教[D]. 代雪曦.四川大学 2006
[5]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D]. 刘峰.暨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04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04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