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韩国学生习得介词“给、对、跟”的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3 22:50
  本文在韩汉语法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将高等汉语水平的韩国学生经常出错的表示对象的三个介词“给、对、跟”与表示对象的韩语的副词格助词“-(?)(?),-(?),-(?)(?),-(?)(?),-(?),-(?)/(?),-(?)/(?)(?)”进行比较,指出它们各自的基本语义特征、独特用法,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辨析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辨析韩语的格助词与汉语的对象类介词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解释说明高等汉语水平韩国学生的对象类介词的偏误现象。我们在分析高等汉语水平韩国学生的介词偏误的过程当中发现,已经达到高等水平的韩国学生在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下还是会产生偏误,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目的语过度泛化而造成的偏误率更高。最后针对这些偏误笔者从韩汉语法对比的角度、对外汉语的角度来提出了针对高等汉语水平韩国学生对象类介词“给、对、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1.3 文献综述
        1.3.1 韩语助词及汉语介词的研究
        1.3.2 韩语助词和汉语介词的对比研究
    1.4 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二章 韩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的比较
    2.1 韩语格助词
        2.1.1 韩语格助词的分类及特点
        2.1.2 与对象类介词“给、对、跟”对应的韩语格助词
    2.2 汉语介词
        2.2.1 汉语介词的分类及特点
        2.2.2 对象类介词“给、对、跟”
    2.3 韩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对比
        2.3.1 韩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的共同点
        2.3.2 韩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的不同点
第三章 韩国学生习得介词“给、对、跟”的偏误分析
    3.1 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3.1.1 韩国学生习得“给”的偏误类型
        3.1.2 韩国学生使用“给”的偏误产生的原因
    3.2 介词“对”的偏误分析
        3.2.1 韩国学生习得“对”的偏误类型
        3.2.2 韩国学生使用“对”的偏误产生的原因
    3.3 介词“跟”的偏误分析
        3.3.1 韩国学生习得“跟”的偏误类型
        3.3.2 韩国学生使用“跟”的偏误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韩国学生解决对象类介词偏误的教学策略
    4.1 从韩汉对比角度考虑教学
    4.2 从对外汉语的角度考虑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韩国学生汉语介词学习错误分析[J]. 崔立斌.  语言文字应用. 2006(S2)
[2]外国留学生初级汉语习得中的虚词偏误分析[J]. 李春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
[3]对韩汉语教学中的介词教学[J]. 韩容洙.  汉语学习. 1998(06)
[4]非对比性偏误浅析[J]. 田善继.  汉语学习. 1995(06)

硕士论文
[1]用计量语言学的方法分析韩国语格助词[D]. 孙宇琼.复旦大学 2010
[2]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华相.暨南大学 2009
[3]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替”对比研究[D]. 孙玉新.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4]韩国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偏误分析[D]. 周正红.辽宁师范大学 2007
[5]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介词偏误分析[D]. 吴成焕.吉林大学 2006
[6]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偏误研究[D]. 景洪.中央民族大学 2004
[7]汉语常用对象类介词的分析与教学[D]. 何薇.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24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24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