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性别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08:22
  性范畴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世界上许多语言都有语法上的性范畴,可分为阴性、阳性、中性三种。某种语言可以没有语法上的性范畴,但一般都会对生命体作生物学上的性别划分。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没有语法上的性范畴,性别词是汉语表达性别概念的重要手段。 性别词是指具有性别属性的词或含有表“雄性(或雌性)”义素的词。借助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可以将性别词分为三种类型:原型性别词、特征性别词和边缘性别词。原型性别词指中心义素是“雄性(或雌性)”的词,如“男、女、公、母、牡、牝、雌、雄”。特征性别词指主要义素是“雄性(或雌性)”而中心义素非性别属性的词,如“豭、豝、牯、牸、凤、凰”。边缘性别词指词义中含“雄性(或雌性)”边缘义素的词,如“哥、姐、弟、妹、舅、姑”。 汉语史不同时期的性别词存在较大差异,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之间以及不同方言之间的性别词也存在区别,方言调查中需要调查性别词的分布情况。关于汉语性别词的研究成果散见于一些论著中,目前尚未有人对汉语性别词作全面系统的考察。全面研究汉语性别词,有助于重新审视汉语词汇系统性的表现形式,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材料,可以为汉语...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性别词与汉语常用词
    第三节 研究的路径、方法与理论创新
第二章 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再认识——以性别词为例
    第一节 汉语词汇系统性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汉语词汇的对称分布与词汇的系统性
第三章 汉语性别词发展演变研究
    第一节 上古汉语性别词分布调查
    第二节 中古汉语性别词分布调查
    第三节 近代汉语性别词分布调查
第四章 汉语性别词组合能力研究
    第一节 性别词的语法分类
    第二节 性别词的语义结构分析
    第三节 性别词与名词的搭配关系
第五章 汉语性别词词义发展演变研究
    第一节 "雄性"语义场词义发展演变研究
    第二节 "雌性"语义场词义发展演变研究
    第三节 "中性"语义场词义发展演变研究
    第四节 性别词在语义场中的对称发展
第六章 汉语与英语法语性别词对比研究
    第一节 汉语与英语性别词对比研究
    第二节 汉语与法语性别词对比研究
第七章 汉语性别词发展演变规律研究
    第一节 汉语性别词发展演变规律总结
    第二节 汉语性别词的对称分布与不对称分布研究
    第三节 汉语性别词的空位现象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汉语性别词词表
附录二 英语动物类性别词
附录三 法语动物类性别词
附录四 法语指人性别词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词汇的对称分布系统——以性别词为例[J]. 吴为民,毛远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2]汉语词汇系统性问题研究述评[J]. 吴为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3]仙游话后缀“哥”小议[J]. 戴黎刚.  莆田学院学报. 2009(01)
[4]“干湿”义反义词聚合演变研究[J]. 王盛婷.  语言研究. 2007(02)
[5]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J]. 汪维辉.  南开语言学刊. 2007(01)
[6]汉语性别称谓词研究[J]. 马丽.  兰州学刊. 2007(05)
[7]从汉语方言“鸡公”“公鸡”看动物名词雌雄南北异序的成因[J]. 罗自群.  方言. 2006(04)
[8]“牢”“栏”“圈”的历时演变[J]. 胡海琼.  语言研究. 2006(03)
[9]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 蒋绍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字词考释两篇 从“息”、“媳”二字看形旁类化对词义的影响[J]. 毛远明.  中国语文. 2006(04)

博士论文
[1]先秦汉语常用词研究[D]. 杨世铁.安徽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汉语词汇的系统性问题研究[D]. 陈振东.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英汉性别对称词对比研究[D]. 蓝岚.安徽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6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26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8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