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3:20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偏义复词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是一类具有自身特点、具有研究意义的一类特殊的双音节复合词。在古代汉语中,复合词偏义的用法就已出现,但在古代汉语中的偏义用法可能只是偶然发生或因语境、修辞的需要而为之,有一些并没有凝固成词。一直发展到现代汉语中,偏义复词基本定型,偏义复词的释义、用法被收录进词典中,在词典中有清晰的标明,同时可收集到的语料也较多,说明用法较为常见。现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在语义结构、形成和识别的机制以及演变过程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是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和《现代汉语词典》进行穷尽性的查找,对收集到的现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的语义结构进行解析,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其形成机制,此外在历时层面,对其词汇化过程进行考察,对于部分已经虚化的偏义复词,其语法化过程也有考察。通过对查找到的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穷尽研究,以期为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关键词】:偏义复词 语义结构 认知凸显 语法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本文研究的对象和内容8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8-9
  • 1.3 偏义复词问题研究现状9-16
  • 1.3.1 研究现状9-15
  • 1.3.1.1 古代学者对偏义复词的研究情况9-10
  • 1.3.1.2 现当代学者对偏义复词的研究情况10-15
  • 1.3.2 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突破的方面15-16
  •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理论基础及语料来源16-18
  • 1.4.1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16-17
  • 1.4.1.1 原型理论16
  • 1.4.1.2 隐喻和转喻理论16-17
  • 1.4.1.3 意象图式理论17
  • 1.4.1.4 语法化理论17
  • 1.4.2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方法17
  • 1.4.3 研究所用语料来源17-18
  • 第二章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界定及分布18-30
  • 2.1 偏义复词的界定问题18-19
  • 2.2 偏义复词的选定及分类19-20
  • 2.3 偏义复词的用例论析20-30
  • 2.3.1 典型偏义复词用例分析21-27
  • 2.3.2 非典型偏义复词用例分析27-30
  • 第三章 偏义复词的语义结构30-39
  • 3.1 复合词语义结构分析30-31
  • 3.1.1 复合词语义结构的定义30
  • 3.1.2 复合词语义结构的特性30-31
  • 3.1.3 复合词语义结构的基本框架31
  • 3.2 偏义复词语素词义分析31-34
  • 3.2.1 偏义复词语素义之间的关系32
  • 3.2.2 偏义复词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32-34
  • 3.3 偏义复词的语义特点34-39
  • 3.3.1 语义流失性34-37
  • 3.3.2 对象选择性37
  • 3.3.3 结构完形性37-39
  • 第四章 偏义复词的形成机制39-50
  • 4.1 偏义复词的形成的语义提取机制39-41
  • 4.1.1 向心结构理论概述39-40
  • 4.1.2 复合词语素义提取的向心性原则40
  • 4.1.3 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结构40-41
  • 4.2 偏义复词的形成的认知机制41-43
  • 4.2.1 隐喻和转喻机制41-43
  • 4.2.2 意象和凸显43
  • 4.3 偏义复词语义偏指的认知规律43-50
  • 4.3.1 指人类语素与非指人类语素43-44
  • 4.3.2 表整体的语素与表部分的语素44-45
  • 4.3.3 表消极的语素与表积极的语素45-46
  • 4.3.4 表运动的语素与表静止的语素46-47
  • 4.3.5 表主导的语素与表从属的语素47-48
  • 4.3.6 表弱势的语素与表强势的语素48
  • 4.3.7 表常见的语素与表非常见的语素48-50
  • 第五章 偏义复词的演变研究50-61
  • 5.1 偏义复词的词汇化50-58
  • 5.1.1 直接成词51-54
  • 5.1.2 先形成短语结构后再成词54-58
  • 5.2 偏义复词的语法化58-61
  • 5.2.1“好歹”的语法化过程58-60
  • 5.2.2“长短”的语法化过程60-61
  • 第六章 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勾俊涛;古代汉语偏义复词管窥[J];南都学坛;2000年05期

2 朱城;“园圃”非偏义复词说[J];古汉语研究;2001年01期

3 蔡群发;古汉语中偏义复词的构成及其作用[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4 夏凤梅;句内表层呼应与偏义复词产生的原因[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郝继东,国薇;偏义复词成因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朱安义;偏义复词浅识[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杜纯梓;论偏义复词之说不科学[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王卯根;;论偏义复词的包容关系类型[J];语文研究;2007年02期

9 董兵;;浅析古汉语中偏义复词的作用及表达效果[J];才智;2010年36期

10 何英霞;;古汉语中奇妙的偏义复词现象[J];科技风;2011年2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柯莉;古汉语偏义复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刘阳;非典型偏义复词的使用差异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曹宸扬;现代汉语偏义复词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魏丽;偏义复词的功能与认知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淑娜;汉语偏义复词的认知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偏义复词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90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